张园园
浦江县中余乡中心小学 浙江 金华 322200
万物皆来源于生活又归一于生活。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科学教师应该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和实施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乐学、好学。“生活化教学”对于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来说无疑是好帮手。在将课堂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户外活动,带领小学生走出课堂,走近自然,小学生在自然中更容易接近科学。本文是作者在长期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所得,敬陈管见,希望能对从事相关课题研究的教师提供积极有益的帮助。
(一)科学教育缺乏正缺定位,导致普遍不受重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对于小学科学这门学科一直采取的是可有可无的策略,甚至有的学校改为自习课,因为学校和教师更愿意把有限的时间放到能够提高成绩的学科上,从而导致小学科学实施得不到保障,学习的内容更是无从谈起。我国学校目前的教育现状是重理论轻实践,这就使得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发展的很缓慢。
(二)科学教学课堂单调乏味,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性格天真活泼,没有组织纪律观念,性格的塑造还有待完成,对于所谓的兴趣还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兴趣的选择更多是凭个人的喜好。他们对于某一学科的兴趣,往往在于被该学科的一些形象直观的好玩感觉所吸引,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快乐也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该学科有兴趣,才会认真地去学习和探究。为了增添课堂趣味行,教师就要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并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合理的编排,让学生更乐于学习。此外,还可以拓宽教学素材的来源和途径。这些手段都可以丰富课堂生活,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主动对课堂感兴趣。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科学知识感兴趣时,才会激发出浓厚的求知欲,学生才中中,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来保证这一对策的顺利实施呢?首先,教师会更主动地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效率也自然大大提高。那么,在小学科学教育课堂要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科学知识,利用自己的教育专业能力,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搭建“脚手架”,把课本内容与学生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的踪迹,产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势进行生活问题发问,学生发现自己不能解决时,自然转向书本求助,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创设生活化情境,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更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的顺利开展。
(二)开展生活化的活动,构建开放活跃的科学课堂。要想在小学科学教学与生活化教学完美结合,教师必须先将课堂气氛调整好,能够将原本毫无生机可言的科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将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缓和,将严肃的师生关系缓和,这是生活化教学的第一步。只有将教学课堂生活化,才能够给生活化的教学做基础。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生活化探究活动,让那些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课题讨论,轻松地进入课堂学习中,不至于越学越差,越学越没有尽头。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最应注意的一点:关注差生。尤其是学习难度系数较大的科学科目,教师更要多留意,多辅导,多关心。构建开放活跃的科学课堂,利用生活化的课堂活动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堂效果。
(三)布置生活化课外作业,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精神。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学习、自我实践的能力。教师应从实际生活中寻找与教学内容贴切的案例来引导学生,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获取与检验知识和技能。课下,教师应设计一些学生能够力所能及的动手作业,及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来巩固学习知识。如果知识得不到练习巩固,那么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就仅仅停留在书本表面,并没有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教师应该摒弃“一背诵二记忆”的传统做法,让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例如教师在讲完“重心”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安排同学课下用手头可利用的工具做一个不倒翁,比比谁做的好看又结实。下次学生们就会将自己的作品带到班上,教师在简单点评一下后,就可以来解释“不倒翁”的原理,这样学生对重心的学习印象就会更加生动深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而领悟到正确的科学精神,以便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总结: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运用生活化资源,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生活化的探究活动,布置贴近生活的作业等措施来实施生活化科学教学。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符合新课改对科学教学的要求。所以,身为小学科学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探究更加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科学教育变得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