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10037)
湘江古镇群落深藏的文化,不仅彰显历史名片,更是预打造成湖南旅游继张家界奇山秀水、岳麓书院和橘子洲头之后的第四大王牌。湘江古镇群由“湘食小镇乔口”“湘军小镇靖港”“湘戏小镇新康”“湘陶小镇铜官”“湘学小镇书堂”和“湘艺小镇丁字镇”六个具有不同湖湘文化特色的古镇组成,以古镇群落的方式给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游玩体验。
俞孔坚教授在著作《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的意义》中,提出,乡土景观是包含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镇、群落、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并且认为,乡土景观应当以当地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为基础1。在当今的古镇景观发展中,显然难以平衡这些因素,也因多重原因引发了各类失调的古镇景观。本文根据湘江古镇群现存的问题归纳了几类失调景观。
商业发展的热潮之下,我国古镇发展相差无几,各地特色荡然无存。湘江古镇群落正有此类状况,虽由六个形态各异的特色古镇组成,但究其本质而言,也是类似的景观形态和同一的古镇风格。本是湖湘文化特色的古镇中,杂糅着各类酒吧、格格不入的旅游文创店和随处可见的全国各地小吃,本地特色店铺如农家湘菜馆、窑器制作馆、花鼓戏曲体验馆等却寥寥无几;自然景观和建筑景观鲜有当地特色,湘江滨水景观与书堂山林景观等没有做到物尽其用。并且书堂山与铜官窑、靖港古镇的建筑风格迥异,书堂山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为了追求省时省资金采用了整体墙面粉刷等粗略的手段,效果显然是不尽人意的。
古镇多数被开发成商业用地,原生态的古镇建筑大多被开发成商业店铺使用,除少数店铺为本土特色店铺之外,其余均为随处可见的全国各地产品。不仅如此,各类店铺在装潢时,未曾考虑古镇主要环境与个体建筑的统一性,随意布置各种类型的室内装潢,且不谈过度商业化,这种室内景观的存在是否有利于营造古镇的自身氛围以及此类景观与原有建筑是否相称,这是大家应当斟酌的问题。在此类情况下,古镇的大多数观赏功能被商业用途取而代之,过度的商业化使古镇的性质正在悄悄发生转移,这种转变让古镇景观大打折扣。伴随着古镇发展出现的,还有一类‘新古镇’,这类古镇不以‘古’而‘游’,而是因‘游’而生‘古’。这类古镇为后天生成,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其间名为‘古宅’的建筑也是仿制品,完全为商业化景观,毫无古镇气息可言,更有甚者,还是半成品的仿古镇就开始运营,古镇内部,半边施工半面运营,室内充斥着粉刷油漆的气味。
在古镇的开发过程中,保护与开发一直是古镇发展的一大矛盾,开发少无法吸引大量游客,开发过多则失去古镇韵味,这是一个很难以两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古镇便陷入这一难题,并且多数古镇在开发过程中,为了使古镇有一个更好的面貌对古镇进行加工:粉饰墙面、修缮建筑、整顿街道和重置绿化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使古镇焕然一新。因着如此大力度的‘翻新’,古镇的古味流逝,古镇自身的建筑形式、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都被大大削弱,留存的下来无非是略显生硬的现代景观以及四不像的异类景观。这些改善措施因为用力过猛不但没有给古镇带来新的生机,反而让当地特色文化不突出,古镇群落中的各个特色景观不明显。
在古镇建设过程中对建筑景观与遗址景观采用一种‘弱’设计的景观设计手法,设计之前,让设计师发现当地的潜力景观而不是再创,在设计时,注重对古镇优越资源的恢复性、引导性以及适当弱化设计师的人为创造性,并且慎重引入非原性的景观元素,以免出现异类景观,设计之后的效果应当是景观与古镇融为一体而非格格不入,即在多种景观形态融合碰撞时,利用“无界”去恰当地消除一些景观的界限,使事物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不同的冲击下, 让多种景观不断延伸、不断融合2。突出古镇独特的美感和舒适度、突显特色的湖湘文化。在保持统一性的情况下,发展湘江古镇群落之间的不同特色形态,让六个古镇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湖湘文化体验,营造独有的景观氛围。
在道路景观中,合理布局车型道路景观与步行道路景观,采用不同机理的铺装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观景体验,遵循可循环利用原则, 设计师在设计材料上大量使用旧材料, 保留原本的肌理与颜色。如车型道路在保证视野通畅的情况下,配合种植当地树木以及布置相关文化衍生景观小品,步行道路可采用铜官窑当地窑片铺路,利用窑器布置景观小品、种植小型花木等,在人们游览过程中达到步移景异、步步皆景的效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镇文化最直接的来源与传承者应当是古镇居民,他们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脾性和方言赋予了当地景观和文化的独特气息,湖南人民特有‘辣味’—火辣、热情与豪爽以及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才是游客感受当地文化最直接的来源。如缺少原住民,古镇便会如同一个空匣子,失去了它最本真的东西。这种基础上的古镇对游客来说,很难去感受古镇氛围和人文气息,古镇游玩的意义也所剩无几。
在特色节庆日时期,带入韵味十足的湖湘文化,如每年3月5日的学雷锋纪念日、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划龙舟与吃粽子、毛泽东诞辰纪念、湘绣文化传承、花鼓戏文化传承、制窑体验活动等,赋予特色文化新生命活力,传承以及传播优秀的湖湘文化。
湖湘古镇群分布于望城内湘江流域两面,隔水相望,3其中书堂山与丁字镇傍山而立,以滨水为主山林为辅的山水景观俱全,这样的地形为内部创造丰富多样的景观空间效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由于地形呈现层层跌落的形态,为古镇内景观空间的视线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丰富了空间层次和效果4。在种植方面,采用不同季节性的绿植以及不同类型的绿植,适当运用本地的特色植物进行垂直绿化设计5,既能保留本地原有的生态特点、让植物更容易存活,而且可以展示当地的乡村文化特色,在视觉上,给游客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中国古镇旅游业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爆发出各种问题,我们只有抓住古镇旅游的核心,在限定的空间和结构上赋予古镇全新的生命力6,并从景观审美出发并合理的规划古镇景观,才能更好的延续古镇文化,保护古镇景观。
注释:
1.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5,139-142.
2.赵兴敏,汤箬梅.现代景观的“无界”设计研究—以南通“沁园兰园”为例[J].设计,2019(32):43-4.
3.丁佳欢,耿涛.乡村滨水地区导向系统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3下):58-59.
4.王立亚,丁昌辉,曹加杰.在“美丽乡村”策略下乡村水体景观设计与运用——以南京市江宁区铜山端为例[J].大众文艺,2019,(09):83-84.
5.吕佳丽,黄滢,丁山.美丽乡村景观设计中垂直绿化的应用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64-65.
6.孔祥炎,王玮.乡村的发展思路与对策——以秦山村民宿改造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5下):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