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类电视综艺节目热播现象的传播学思考
——以《上新了·故宫》为例

2019-07-13 13:59无锡江南大学人文学院214000
大众文艺 2019年24期
关键词:文博故宫文物

(无锡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214000)

2018年11月北京卫视和爱奇艺播出了一档大型文博类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节目一经开播就引起了广大受众的热议,创下了CSM52城市网收视率前两名的佳绩,今年6月14日,该节目荣获了第25届上海电视节最佳综艺电视节目。有别于专题栏目类的《国宝档案》、电视纪录片类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及收藏鉴赏类的《鉴宝》等传统形式的文博类节目,《上新了·故宫》融合应用纪录片和综艺两种节目形态,以故宫为内核,重点讲述文物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密码,并且将文博与文创相结合吸引受众,提升了传播力。

上世纪70年代,美籍以色列传播学家伊莱休·卡茨和布鲁姆勒在《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一文中,从社会动因的角度分析了受众使用媒介的需要,把受众与媒介的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本文拟根据“使用与满足”的这一模式来分析《上新了·故宫》节目热播的原因。

一、受众需求的满足

(一)文化需求的满足

作为故宫出品的首档文化类真人秀节目,《上新了·故宫》将所有关注点聚焦于凝结着上下五千年文明精粹的故宫博物院,并把重点放在了文博探索和文创开发上。

节目邀请了邓伦、周一围两位明星演员担任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围绕每期节目主题,即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给出的文创线索对故宫开放和未开放区域进行实地探索。通过对故宫文物和建筑的探寻,揭开故宫神秘的面纱,让受众了解故宫不为人知的一面。如第二期节目的主题是寻找故宫上天入地的地方——畅音阁。畅音阁内部构形复杂,体现出古代工匠们的精巧构思和精湛技艺,畅音阁是清朝皇帝们最爱的听戏台。清朝帝王们钟情戏曲,从戏曲中看大千世界,品生平起落。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观众跟随着嘉宾对文物古迹进行零距离探索,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对获取历史文化新知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该节目从静默无声的文物和古建筑中挖掘文化的内核,撷取创意元素,进行文创新品的研发,这些文创新品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工艺科技相结合,既体现出传统文化元素又满足了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具象化的形式让受众“把故宫带回家”,从而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娱乐需求的满足

尼尔·波兹曼认为,“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1文博类综艺节目是一种通过电视媒介和网络媒介进行传播的大众文化产品,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和电视、网络媒介本身高度一致,就是回归大众,提供娱乐。

从传播内容来看,《上新了·故宫》延续了受众对2018年接连播出的《延禧攻略》《如懿传》等清宫影视剧的偏好,以清朝皇室生活为故事创作素材,邀请了曾出演过清宫剧的演员担任嘉宾,如蔡少芬、袁姗姗、王艳等,联手邓伦、周一围重现清朝皇宫旧事。虽然故事有虚构演绎的成分,但基本上还是遵照了史实的脉络。在节目中不断穿插上演影视微剧,在历史和现实场景中来回切换,让历史细节寓于戏剧化表现之中,在特定的时空场景中予以还原,有助于受众更好地洞悉历史,对传统文化引起共情,得到情绪的宣泄。

从传播形式来看,《上新了·故宫》除了真人秀元素和小剧场演绎之外,还加入了动画短片和影视资料。其中最吸引受众的莫过于明星御猫鲁班,这只生活在故宫博物院的橘猫,在节目中跟随着两位文创新品开发员一起探寻未开放的区域,寻找文创元素,还不时以拟人化的口吻幽默风趣地科普历史和文物背景故事,既吸引了大批年轻受众,又活跃了节目气氛,让他们倍感轻松愉悦,满足了受众的娱乐需求。

二、受众需求满足的相关因素

(一)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形式,它能增强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它来自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积淀,至今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它们以多样化的形式现存于世,其中文物可以说是人类历史变迁最直接的见证,凝聚着厚重的民族文化记忆和历史记忆。

文博类节目的出现,节目内容和形式的不断丰富和创新,大大激发了受众对文物、博物馆和民族文化的兴趣,不仅可以普及相关的文博、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领略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通过一个个历史故事的生动讲述,唤起受众对文物历史的情感共鸣,揭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密码。《上新了·故宫》通过历史叙事的年轻化表达来传播和传递传统文化,“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在文博类节目中独树一帜,让受众眼前一亮,为之震撼。

(二)心理因素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真人秀综艺节目“霸屏”现象,这类节目的热播通常少不了邀请明星嘉宾加入以吸引大批粉丝和流量,为明星打造人设、制造热点话题成为节目惯用的营销手段。盲目营造感官刺激,大肆消费明星嘉宾及其家庭,节目越来越落入泛娱乐化的窠臼。在快餐型综艺节目泛滥的市场环境下,节目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受众开始产生审美疲劳,愈发渴求精神文化的回归。同时随着受众的文化素养和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审美品味也逐渐趋于成熟。

文博类电视综艺节目正是在此背景下进入大众视野的。《上新了·故宫》等节目以文物和博物馆为主要表现对象,着重展示文物和博物馆文化内涵及历史底蕴。通过对丰富的文博资源的创造性开发与转化,融合舞台剧演绎和户外真人秀等多种表现形态,探索出“纪实+综艺”的全新形式,将传统文化、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紧密结合,作为一股“清流”脱颖而出,满足了受众多元化的心理需求。

(三)媒介期待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3与阅读文学作品相同的是,受众在接受文博类综艺节目之前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期待视野。一旦节目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预期时,受众便会与之产生情感共鸣,由此而获得审美满足。

早期的文博类节目,大多采用画外音和专家讲述的的常态化叙事模式,大多侧重于展示文物的物质价值和鉴别真伪,形式较枯燥乏味,在一定程度上给受众带来了严肃高冷的刻板印象,难以满足受众对该类型节目的期待视野。

而以《上新了·故宫》等为代表的新型文博类综艺节目不再一味地看重文物的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而是透过文物努力挖掘出文物背后深邃的文化资源,并通过多种元素的叠加,使得节目成为融合历史、政治、文化、科技、艺术和经济等多重综合体。这种生动、亲切和有活力的节目给受众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唤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从而强化了民族的文化自信。

同时,《上新了·故宫》采取“旧文物+新文创”的方式,每期结合不同的故宫文化元素研发文创新品。其中“畅心”系列睡衣、“珍熹”系列首饰、精美的金镶玉紫藤花鸟“江南美什件”等这些代表着《上新了·故宫》符号的产品均在大众中广受欢迎,切实将故宫文化传播落到了实处。

总之,《上新了·故宫》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给受众带来娱乐的同时,实现了古代文化和现代审美的合二为一,使受众从心理和精神上能够同时得到愉悦与提升。如果在第二季中相应减少不断刷屏且生硬的各种植入广告和较明显的商业气息,会大大提高节目的观感、内容的完整性,以及故宫文化的深度表达。

注释:

1.(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4.

2.王永利.《上新了·故宫》以“年轻态”破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8/1130/c40606-30434811.html,2018-11-30.

3.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907.

猜你喜欢
文博故宫文物
现代远程教育在文博教育培训中应用初探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关于文博场馆宣教工作的些许思考
基于文博信息技术下的创新体系研究
雪中故宫
故宫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
文博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