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城记》赏析

2019-07-13 09:02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系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19年23期
关键词:小城果园生活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系院 210037)

一、停滞表象下的暗流涌动

从表面看来师陀笔下的果园城,同时位于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中,不可能发生一丝变化。外部时空的变化,不会对果园成带来丝毫影响,它始终停滞不动。小城中没有电灯,卖油人熟悉这里的每一盏油灯;小城没有工厂和略具规模的商店,只有在十里外的车站才能见到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小城没有电报电话,悠闲的邮差先生埋头在案前做些补贴家用的手工活。奔流不息的河水日夜流淌,女人们从早到晚说不完的闲话,孩子们从日出疯到日落同归巢的倦鸟一起回家填饱饥肠辘辘的肚子,就连看门的大狗也都悠闲在门边休憩打鼾。在这里时间仿佛已经停止。

这里的人们日复一日的过着简单而又规律的生活,没有人想着去做改变,始终按照父辈流传下来的劳作规律生活,安稳而又平静的过着日子,尤其是最底层的那些小老百姓,从出生开始就已经习惯了祖辈那种被压榨的生活,并未觉得有任何的不对,仿佛是天经地义一般。这里的人们保持着不变的老旧思想,对于外界的新奇事物他们毫无兴趣,更无法去学习和理解进步的思想。就如同《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所描述的,在古老的中国乡村文化中,“人们在同一片天地中生存……在时间上,周而复始的延续着一轮轮的生老病死,一个公式”。这种稳定平静的生活表象上,是对现状的满足和对进步的无谓。

生活在这种平静、稳定、固化的生活模式下的人们,根本不能理解油三妹那种对自由和进步的向往与追求,不能理解“他”那铁骨铮铮的正直与自负。甘于平庸的这种生活态度,使得充满壮志的孟安卿如窒息一般,奋而离开这片故土,抛弃祖辈的信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生;同时也将贺文龙淹没于其中,慢慢的被同化,深陷于“丈夫”、“父亲”沼泽之中,慢慢的淡忘了被损伤的那只鹰。

然而,如果反复品味,可以发现在这不变的表面之下,始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变”。那充满神秘的塔长年矗立在城头,平静的看着所发生的一切,看着说书人被芦席卷着从他脚下经过,看着二八年华的素姑在他眼前孤独终老,看着众生百态在他眼前表演着变脸的魔术,刚刚还满面笑容地讨好着朱魁爷,一转身就就变成了 “龟爷”、“鬼爷”。生活在这座小城里,始终逃不开悲惨的命运,对于欺凌和压榨已经形成了习惯,也学会了缄默不言、默默忍受。骨子里的奴性使得这里的人们安于现状,满足于果园城现有的风平浪静,然而即便是这样,在滚滚的时代巨轮下,他们也不得不变。

二、孤独的城,孤独的人

落后与停滞,使得果园城不得不自食其果的承受着孤寂的生活。事实上,无论是叙述者马叔敖,或者是生活在这果园城的其他任何一个角色,全部是孤独的,包括生活的这座小城也是一样,是在时代边缘之外徘徊、游离的一座孤城。

作为忠厚的典型代表葛天民,微薄的薪资虽然不足以糊口,却仍然把精力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农场。在没有了经费来源时,甚至把祖业贡献出来。然而在情况出现转变后,这位一心为农场奉献的老实的场长,面临的结局却是被“请了长假”。作为知识型农民的代表,老实本分的葛天民倾其一生所有浇灌于土地,却没有用武之地,无法真正的发挥作用,这是人生理想难以实现的孤寂。有着丈夫与父亲标签的他,表面看来从容悠闲,然而在人后也会流露出孤寂,也会在深思中发出一声低叹。那个以母亲心愿为尊而生活的大刘姐,有着一个以少女的吻编织成的梦,当红颜逝去,为了生计那个年轻的愣头小伙也变成四处奔波、出卖劳力的车夫,并未品尝到爱情真正滋味的大刘姐必然也会有一丝遗憾和孤寂。怀揣春心的素姑,从青春少女一直到鸡皮鹤发孤苦终老,其中的孤寂不言而喻。承受着丧子之痛的徐大爷守口如瓶独自承担着痛苦,徐大娘日以继日的思念着儿子,一对孤苦膝下无子的老人,面对的将是无止境的孤独与悲伤。还有其他如同《灯》中卖油人一样的小老百姓,为了生计一生都在奔波、忙碌,却也仅仅只是能生存。一个人孑然一身的走街串巷,背负着全家的生计,使他不得不面对这种孤独和忙碌的活计。孤独了一辈子的说书人,死后也是孤零零的一人,草席一卷结束了孤苦的一生,尽显生命的脆弱与卑微,对他而言,这一生可能只有在面对痴迷于故事情节的听书人的表情时,才能忘记自己的孤独吧。相比这些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小百姓,小城里还有一小部分异类。如孟安卿为代表的一些有思想抱负、不甘于现状和平庸生活的人,面对着家乡人的一成不变、碌碌无为,“孟安卿”们无法获得理解和共鸣,从而深感孤独;当选择跳出那一方天地出外打拼时,却有放不下对家的思念,从而倍感煎熬;当有一朝终于能够回归故土时,眼前的家乡虽然依然落后,却又物是人非。面对着与记忆中不符的人事,满怀孤独的他们选择再次离开。那些权势遮天的大人物,同样无法逃脱命运的孤独。朱魁爷作为果园城的一号人物,一度是那么的不可一世,威风凛凛,最终还是卖掉了骡子,遣散了家中下人,从此猫在宅子里不见客、不出门、少言寡语,从如日中天的“魁爷”变成名符其实的 “鬼爷”。这是充满传奇的一生,在埋葬了过去的辉煌,日益老去时再回首往昔,世事的变迁必然会在其心中留下深深的孤独与悲凉。

小城的所有人都是孤独的,有的是无人陪伴,有的是无人理解,有的是一个人为生计无从停歇,有的是理想和抱负无法实现。果园城同样也非常孤独,在时代的巨轮下停顿不前的这座小城,早已被抛弃和遗忘。在拒绝进步之时,已经注定了愚昧落后的结局。

三、批判下的深情

该书整篇营造了一种深沉、压抑的基调,但在批判和痛惜的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小城难以割舍的关爱之情。在那里有机灵可爱的阿嚏,有淳朴善良的邮差先生,还有其他很多可亲、可爱的人物,使记忆中的小城充满了温馨和美好。

文中的马叔敖以主人公的角色,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土上,这个决定正是基于其对故土的深情而来。在某些方面,马叔敖可以说是代表着作者。爱之深责之切,由于作者深爱这片土地,才会关注其发展。与沈从文及废名所刻画出的完美乌托邦有所不同,师陀立足于现实,勇敢的把光鲜亮丽下隐藏的所有肮脏和污秽摊开在阳光下,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从而引发人们的深思。这种直面人心的震撼,愈发加深了人们对小城未来发展的深思,这也是从作者的角度,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体现了在动荡的社会中,爱国知识分子冷静而理智的思索。

由于作者难以舍弃和抛开这片承载着他深情和厚爱的广袤原野,因此,对于这片土地上根深蒂固的民族劣根性,对于安稳平静生活下的落后与腐朽,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心痛与批判。基于这种饱含批判与深爱的复杂情感,使作者在下笔时,以牧歌般的笔调在字里行间注入了满满的张力。在娓娓的诉说中,流露出深厚的乡情。

四、结语

作为师陀众多作品的代表——《果园城记》,透过对果园城的描绘,映射中国的其他小城。刻画了中国乡村在上世纪初停滞凋敝的一段发展局面。在时代前行中,新旧力量不可避免的进行交锋,如何抉择充满矛盾,既不能全盘接收新的,也不能全面否定旧的。变亦或不变,并非简单的决定,而是爱与痛的交织和对立,而这些矛盾的存在,正是《果园城记》所要表达的文化内蕴。

猜你喜欢
小城果园生活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小城雪花
小城大爱
秋天的果园
即使从未走出小城的孩子,也不会有逼仄的童年
呼噜猪的大果园
果园
小城红梅赞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