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绮 宋娟[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游宦纪闻》一书由南宋张世南所著。张世南,字光叔,鄱阳人,幼年离家跟随其父官至蜀,在蜀居住二十载,后又官浙闽,将其所见所闻编撰成书。《游宦纪闻》一书内容广泛,涵括当时掌故、逸闻轶事、风土人情及艺术、医药等方面,富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书多记杂事旧闻,而无一语及时政……宋末说部之佳本也。”《游宦纪闻》中对市民生活、市民娱乐以及手工技艺的记载,反映了当时市民的阶层兴起对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南宋时期在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史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促进了南宋文化、生活、技艺等多方面繁荣发展。在士大夫阶层,聚餐宴会是促进与人沟通交流文化切磋的重要场所,饮食文化交流通过品尝佳品、创作诗词歌赋开阔视野、升华情趣,从而增添艺术审美价值。
(一)蔬菜瓜果类
民以食为天,看似平常的蔬菜瓜果类丰富了南宋的饮食文化。《游宦纪闻》记载:“唐、邓间多大柿,初生涩,坚实如石。凡百十柿,以一榠楂置其中,则红烂如泥而可食。榅桲亦可代榠楂用,此欧公《归田录》所载。”书中记载了南宋时期蔬菜瓜果种类众多,柿子产量大,但食用发涩,当地农民将其磨烂如泥,即可食用。由此可见,瓜果产量大可推进其生产销售运输等商品经济的发展。《游宦纪闻》载:“金橘产于江西诸郡。有所谓金柑,差大而味甜。年来,商贩小株,才高二三尺许。一舟可载千百株。其实累累如垂弹,殊可爱,价亦廉,实多根茂者,才直二三镊。往时因温成皇后好食,价重京师;然患不能久留,惟藏绿豆中,则经时不变。”书中记述南宋时期蔬菜水果产量众多,金橘因温成皇后喜欢食用,运输到京师路途遥远,人们将金橘放入绿豆中保鲜。由此可见,生产促进消费,消费拉动生产,对当时销售和生产运输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亦可看出,上层贵族对南宋饮食文化具有引导作用。(二)主食类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南宋的饮食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具有诸多的发光点,南宋主食类的养生饮食之道得到十分重视,这从《游宦纪闻》中的记载可以看出。书中记载:“辛稼轩初自北方还朝,官建康,忽得㿗疝之疾,重坠大如杯。有道人教以取叶珠,即薏苡仁也,用东方壁土炒黄色,然后小火煮燥,入砂盆内研成膏,每用无灰酒调下二钱,即消。沙随先生晚年亦得此疾,辛亲授此方,服之亦消。”文中指出辛弃疾从北方做官归置,忽然得了疝气病,后用薏苡仁炒黄,将其煮烂并入砂盆内研成膏,每日用无名灰酒调服二钱,肿胀很快就消失了。程沙先生晚年也得此病,辛弃疾传授此方将其治愈。通过《游宦纪闻》记载薏苡仁即可当主食食之,也可利肠胃,消水肿,久服轻身益气。“蜀中巴蓬间甚多,士大夫以此相馈遗,杂之饮食间也”,薏苡仁也成了士大夫阶层相互馈赠的物品。现今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由此可知,宋人十分注重日常饮食中的养生之道,体现了中国养生文化的特色。王学泰所著的《中国人的饮食世界》表明:“明代士大夫饮食文化基本上承袭了宋人成果,很少发挥。到清代,士大夫才有意识地总结了宋人的饮食思想,并加以提高。”宋人饮食文化对今日民族的饮食健康提供了思想引导。南宋时期饮食文化十分繁荣。南宋以粮食为主的养生之道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国食疗业的发展,从而使中国国民的饮食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提高后世人民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南宋城市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其中有许多娱乐场所,例如勾栏、茶楼等,也有丰富的民间娱乐活动,例如:斗鱼、韵令等娱乐活动,《游宦纪闻》中就记载了一些富有南宋特色的娱乐项目。
(一)斗鱼
斗鱼是南宋民间具有特色的搏戏活动。《游宦纪闻》是较早记载“斗鱼”这一娱乐活动的书籍。书中记载:“三山溪中产小鱼,斑纹赤黑相间,里中儿豢之,角胜负为博戏,昔有斗禽,未见有斗鱼,亦可观也,闻永嘉亦有之。”这条记载,从侧面描述民间闲暇有斗禽为乐,却未曾见过有斗鱼为乐。而今有斗鱼这一说,三山溪中小鱼斑纹赤黑相间,具有擅斗的天性,村民把鱼儿放在一起,观之搏戏,斗鱼时气氛欢快热烈。由此可见市民的娱乐活动十分丰富。(二)韵令
《韵令》为曲调名,南宋时期十分流行,严建文所著的《词牌释例》中指出:“此调为双调。前、后片各九句,共七十六字。前后片第二、三、五、七、九句押韵,均用仄声韵。”《游宦纪闻》载“宣和间,市井竞唱《韵令》”,“建炎初,唱《柳叶曲》”。这条记载说明在宣和年间,《韵令》在市井间广为流传,并在建炎初流行唱《柳叶曲》,由此可见,南宋通俗歌曲在市井中的形成与发展,为后世曲类创作以及演变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南宋民间的娱乐活动丰富多样,其带动的商业经济迅速发展与文化事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丰富的娱乐活动不仅可以为人们增添日常生活情趣,还为文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融洽的氛围,亦知宋词发展的土壤很是肥沃。宋代时期,经济繁荣,商人地位提高,手工技艺技术种类多样,例如:制香技艺、款彩技艺以及酿酒技艺等等。《游宦纪闻》中记载了南宋时期大量的技艺技术,为反映当时南宋社会生活的具体情况,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价值。
(一)制香
宋代盛行宫廷、富人奢侈之风,香药在贵族中十分流行,也是宋代大量进口的物品之一。《游宦纪闻》中就对制香有相关记载。书中记载:“诸香中龙涎最贵重,广州市值,每两不下百千,次等五六十千,系蕃中禁榷之物。出大食围,近海傍常有云气罩山间,即知有龙睡其下,或半载,或二三载,土人更相守视。俟云散,则知龙已。往观,必得龙涎,或五七两,或十余两。”这条记载,龙涎香在诸香中是最贵的香,价值不菲,多从外国大量进口。由此可见,宋代人生活精致,对香料需求量大,在宋代进口产品中占一定比例,体现了宋代与外国贸易十分频繁。书中载:“蜀人以榅桲切去顶,剜去心,纳檀香、沉香末并麝少许,覆所切之顶,线缚蒸烂,取出候冷。研如泥,入脑子少许和匀,作小饼烧之。香味不减龙涎。”榅桲是一种落叶乔木,书中载宋人将榅桲切开进行加工,蒸烂后冷却磨成泥,做成香饼,其香味不亚于龙涎香。这是一种香文化盛行的社会现象的体现。宋代香文化的发展,形成香文化产业链条,不仅推动了当地政府的税收,还促进了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对后世完善工艺技术和审美风尚的升华具有借鉴意义。(二)款彩
款彩是一种漆器工艺,在吕凌峰、李亮的《明朝科技》中记载,款彩是明朝出现的一种新工艺,并列举了《髹漆录》中对款彩的描述。而在《游宦纪闻》中就早已出现了这种技术。书中记载:“款谓阴字,是凹人者,刻画成之。”南宋工匠在漆地上雕刻凹下去的花纹,里面再填漆色或油色以及金或银的技法。吕凌峰在《明朝科技》中指出:“款彩的做法是在木板上用漆灰做底子,再髹黑漆或其他颜色的色漆(推光漆)于器面,用近似白描的方法在漆面上勾花纹。根据画稿保留花纹轮廓,而将轮廓内的漆灰都剔去,表现出图案形象的轮廓线,再涂白粉,添上各种绚丽多彩的色漆,然后浸以油类使之固着。由于花纹轮廓高起,看上去很像用来印木刻水印的雕版。”由此可见,根据《游宦纪闻》的记载,款彩技法在南宋就已经出现,在明代有所发展。《游宦纪闻》中对制香和款彩等手工技艺的记载是有助于我们“顺应当代传统工艺艺术发展和新时期文化需求趋势,不断地开拓创新,发挥传统工艺的技艺优势和造物精神”。
综上所述,《游宦纪闻》在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人物轶事,以及文物考古医药法术等方面无不涉及,均提供了大量独特、丰厚的史料,这部著作取材之广泛,内容之翔实,是与张世南渊博的知识和广泛地接触社会分不开的,此作让读者清晰地理解和认识南宋时期市民的生活发展。正因此,我们才可以说《游宦纪闻》是研究南宋的不可或缺的著作,也是我们研究南宋历史的宝贵的参考资料,为将来对宋人在饮食、娱乐、手工技艺研究提供借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①〔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 1965年版。
②〔宋〕张世南撰、张茂鹏点校:《游宦纪闻》(卷二),中华书局1981年版。卷二以下索引《黑龙江外记》原作具出此书,只标篇名,不另做注。
③王学泰:《中国人的饮食世界》,上海远东出版社2012年版,第146、147页。
④严建文:《词牌释例》,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216页。
⑤吕凌峰、李亮:《明朝科技》,南京出版社2015年版,第365页。
⑥冯晓娜:《“雅意与俗适并举”——宋代漆工艺发展对当代传统工艺活化创新设计的启示》,《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39期,第16—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