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废相设锦衣卫

2019-07-12 03:40熊剑平
领导文萃 2019年13期
关键词:锦衣卫刘基丞相

熊剑平

危险的丞相

在民间,刘基一直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所以号称“活神仙”。当时的人们就经常拿他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谋略出众的刘基,是朱元璋定鼎中原的重要谋士。

有一次,朱元璋想要责罚丞相李善长,被刘基劝住。刘基说:“李善长虽有过失,但他能调和众将。”朱元璋感到非常惊讶:“他几次想要加害于你,你居然还为他着想?我这次就想改任你为丞相。”刘基连忙推辞:“这怎么行呢?用丞相就必须用粗壮结实的大木,如用小木,房子就会立即坍塌啊。”

后来,李善长被罢相,朱元璋想任命杨宪为丞相。杨宪长期负责特务工作,平时待刘基很好,没想到刘基极力反对他出任丞相:“杨宪没有做丞相的气量。”朱元璋接着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答道:“气量比杨宪更加狭小。”朱元璋接着提名胡惟庸,刘基答道:“做丞相就好像驾车,我担心他会翻车。”

这也不合适,那也不合适,朱元璋不免面露愠色,忽然说道:“这丞相之位,怕是只有先生你最合适。”没想到刘基仍是推辞,说道:“我一向嫉恶如仇,又缺少处理繁杂事务的耐心,恐怕也会辜负皇上的重托。天下不是没有人才,需要的是皇上留心物色。只是这几个人确实不适合出任丞相啊。”

有人不想当,有人抢着当。这个世界上,缺的不是人,而是位子。再危险的岗位,都会有人去填充,何况是丞相这样的高位。胡惟庸一直费尽心力往上爬,最终爬到了这个位置。没想到的是,他不仅把自己的小命搭进去,还做成了末代丞相。

面对险恶的政坛,聪明的刘基虽然及时退隐,但他在老家的一举一动仍会受到各方关注,包括胡惟庸,也包括朱元璋。毕竟他是明朝初年除淮右集团之外最重要的力量。

淮右集团,其实就是最早帮助朱元璋崛起的一帮穷哥们,堪称嫡系。朱元璋自称淮右布衣,和他们是乡里乡亲。他们是朱元璋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最为倚重的一支力量。但在坐稳江山之后,朱元璋立即发现这支力量已对自己形成了最大威胁,因为其中聚集着一大批位高权重的功臣,比如徐达、冯胜、李文忠、李善长、蓝玉……

贴心的毛骧

朱元璋的耳目遍布天下。朱元璋想把丞相的所有行迹打探清楚,充分掌握其图谋不轨的证据,一些心腹检校奉命完成这次侦察任务。

正是由于侦察胡丞相的需要,朱元璋产生了组建专门侦察机构的想法,要征召一批精英分子,组建最为精锐的队伍,从而完成这项高度机密的任务。

什么樣的队伍可以胜任这种高度机密的工作呢?看着身边这些膀大腰圆、武艺出众的护卫,朱元璋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对,就是他们了。这些人是朱元璋最贴身的护卫,也是被他视为最可靠的部队——内廷拱卫司。

拱卫司是吴元年所设。自设立之日起,便一直在朱元璋身边担任着护卫、救驾等特殊任务,个个都是忠心不二的死士。在拱卫司中,朱元璋选中的是其中最为精英的主力干将:仪鸾司。仪鸾司囊括了内廷拱卫司的精英,距离皇帝最近,传递情报最为便捷,既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监视任务,也能快速高效地把情报传递到朱元璋手中。

洪武十二年(1379),朱元璋以“免徭役”作为优惠条件,从民间招聘一千三百多名良家子弟充实到仪鸾司,主要就是担任侦察任务。

队伍足够庞大了,交给谁统领呢?朱元璋经过反复斟酌,决定把侦察丞相的任务交给毛骧,由他来进行统一指挥调度。毛骧擅长侦察工作,也善于领兵作战。

收网杀人   

老谋深算的朱元璋已布下天罗地网,胡惟庸却毫无所知。

毛骧因为搜集情报的需要,开始多方主动接触丞相,而胡惟庸也深知毛骧的重要性,对其进行拉拢,甚至一度引以为心腹。二人打得火热,无话不谈。为了招兵买马,他命毛骧将卫士刘遇贤和亡命之徒魏文进收为心腹,并且拍着胸脯说:“我将来会用得着你。”

有些事还没发生,有些人还没来得及联络,有些命令还没有发出就已经被朱元璋悉数掌握。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朱元璋的巧妙布置,也说明毛骧他们的侦察工作非常高效。

就在胡丞相志得意满的时候,一次致命的车祸打乱了他的计划。这一天,丞相的儿子在闹市区兜风,由于车驾得太快,飞奔的过程中翻车了,丞相的儿子坠车而亡。胡惟庸为此心痛不已,立即下令将驾车的车夫杀死。朱元璋很快就得知了这一消息,不由得勃然大怒,命其偿命。

在处死胡惟庸之后,朱元璋宣布自此撤销相位和中书省,而且不允许子孙以任何借口重设。

虽然大权在握,朱元璋对丞相始终怀有提防之心。除了李善长被早早安排退休之外,汪广洋也曾几度起落,直到被杀。等胡惟庸任丞相时,朱元璋算是明白过来:换人不如改制。于是,他耐心等着胡惟庸出错,在除掉丞相的同时,也借机消灭了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

朱元璋撤销相位,直接解决了明朝初期皇权和相权的冲突问题,使得皇权变得更加稳固,极大地加强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终明一朝,中书省再没机会设立,最多只是内阁这样的辅政机构俯首帖耳地为皇权服务,再无掀起风浪的机会。即便后来内阁阁臣的权力上升,超越六部尚书,但始终无法和明初的丞相相提并论。

锦衣卫从幕后走到台前

在除掉胡丞相之后,朱元璋还做了一件大事:宣布成立锦衣卫。因为他看到了这种情报侦察机构对于铲除异己、惩治犯罪的作用。

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正式宣布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也有学者认为,锦衣卫作为特务机构早就存在,至于洪武十五年改置的锦衣卫则是合并了仪鸾司和锦衣卫,其名称也可以叫“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总之,特务机构从此公开化,取得了正式的“营业执照”,大大小小的特务也都取得了从业资格。洪武十八年(1385),朱元璋再次征召一万四千名壮汉充实到锦衣卫各个千户所,使得这支由他直接统领的特别侦察队人数将近两万。

锦衣卫的官校,除部分世袭之外,一般都从民间精心选拔。既要求身体强壮、孔武有力,更强调无不良记录。至于入职之后的升迁,除了依靠资历之外,更需凭借能力。

所有校官在入职之后,都要不断培植忠诚于皇帝的思想。此外,还要格外强调保密纪律。不该说的,一定不能说。在执行任务和传递情报的过程中,这一条原则显得格外重要。为了保证侦察行动的机密,锦衣卫的很多人员都曾悄悄地消失,又忽然地出现。他们经常在假装失踪之后,潜伏各处,悄悄担负起各类侦察任务。否则,他们不大可能绕过丞相的耳目,还能把胡惟庸的人脉关系摸得那么清晰而透彻。

锦衣卫是一支非常特别的队伍,《明史》总结其职责是“掌直驾侍卫、巡察缉捕”。保卫皇帝,担任警戒;窃贼可以抓,贪官可以抓,什么人都可以抓。此外,它还拥有着特别审判权,有审讯犯人和关押犯人的权力。

历朝历代的皇帝其实都非常注意在朝臣身边安插眼线,以此加强对臣僚的控制,一旦发现危机,便于及早进行处置。宋代皇城司这种侦察机构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对于臣民监控的升级。至于锦衣卫,我们不妨视为皇城司的升级版:组织更加严密,人员更加精干,手段更加毒辣,效果更加明显。

在拥有锦衣卫之后,朱元璋对臣民的监控可以变得不再那么羞涩了,因为一切都已经制度化、组织化、程序化、合法化。朱元璋需要这一批忠诚的精英卫士来看家护院。可以说,锦衣卫的出现和壮大,既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也是朱明王朝执意推行集权政治的一种逻辑结果。

(摘自《锦衣卫——畸变的国器》)

猜你喜欢
锦衣卫刘基丞相
刘基隐居考述
让明朝垮掉的罪魁祸首不仅仅是厂卫
锦衣卫的另类工作
宰相和丞相
大小相形,巨细反衬——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书生惹上锦衣卫
躁人之死皮皮猪卡通
从猪倌到丞相——悠久的中国故事之一
刘基的隐与显
锦衣卫是何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