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高征产妇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效果

2019-07-12 07:08杨立文郭玲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患肢下肢血栓

杨立文,郭玲

(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中心卫生院,内蒙古赤峰 024326)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之一,根据大量数据显示,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类疾病的发生会导致产妇出现很多问题,会严重影响产妇的恢复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患肢功能丧失,引发肺栓塞,导致产妇死亡,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患肢出现此类并发症的概率成了临床医学界的重点[1]。根据大量临床数据显示,在产妇分娩后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生率,该文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11月—2018年11月研究与分析妊高征产妇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效果,以期为临床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妊高征的产妇86例,随后将这86例产妇分为常规治疗组与防治治疗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组产妇中,均为女性,孕周为 38~41 周,平均孕周为(39.17±2.05)周,年龄为 28~46岁,平均年龄为(30.52±5.09)岁,在防治治疗组产妇中,均为女性,孕周为38~40周,平均孕周为(39.22±2.13)周,年龄为 26~47 岁,平均年龄为(30.59±5.98)岁,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治疗组:对常规治疗组产妇采取手扶床沿运动、生命体征监护、离室运动、翻身活动以及离床运动等护理干预措施,以此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防治治疗组:对防治治疗组产妇采取防治治疗干预措施来防治产妇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包括诺肝素治疗+早期体位干预,具体的干预措施如下,(1)治疗方法:对产妇采取诺肝素 (国药准字H20064066)药物进行治疗,药物剂量为4 000 AxaIU,在产妇进行剖宫产分娩前12 h给予皮下注射治疗,在产妇分娩后24 h继续采取诺肝素药物进行治疗,药物剂量为 4 000 AxaIU,1次/d,治疗 5 d。 (2)早期体位干预:首先对产妇采用心电图进行病情监护,在心电图的病情监护之下,让产妇最大程度地进行被动运动,垫高产妇的脚后跟,将患者的小腿保持悬空状态,以此来有效降低腓肠肌压迫情况,同时可以有效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过程,进而有效减少静脉血液回流,有利于医师对产妇在进行按摩,在产妇剖宫产分娩后的2 h对产妇进行按摩护理,按摩部位为小腿肌肉从上至下进行环形按摩,捏揉产妇的小腿肌肉,对产妇的左下肢等部位进行交替按摩,按摩的时间为5~10 min/次,在产妇分娩后的3~6 h对产妇进行被动运动外,还需要对产妇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活动操,1次/2 h,步骤如下,首先屈伸产妇的足背,将产妇的双足内收,将产妇的双下肢交替抬高30~50 cm,随后将踝关节以及膝关节进行被动运动,同时进行外展运动,鼓励产妇在分娩后的6 h进行翻身运动,注意在产妇的双下肢不要放置膝盖,在产妇分娩后的第2 d,可以对产妇督促进行主动锻炼,主要进行下肢肌肉、足背伸屈进行主动锻炼,对上下肢关节进行主动活动,除此之外,有效地避免下肢静脉输液等情况,同时嘱咐产妇多进行深呼吸,定期下床进行低强度的运动,将静脉回流情况有效改善。

1.3 评判标准

由该院医师对两组产妇的产后下肢疼痛、肿胀情况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等指标进行详细的记录,且进行存档。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小腿等部位出现了紧张感,病情的患者甚至会出现疼痛性痉挛等情况,在抬高产妇的患肢后,患肢的紧张感以及疼痛感有一定程度的减缓。浅静脉曲张:患肢伴有全身反应,产妇的脉搏速率加快,体温所有上升且白细胞数量异常增加,如果产妇的体温超过38℃,小腿腓肠肌Homans征(+),产妇机体内白细胞总数低于10×109/L,产妇的患肢出现了肿胀的情况,且有非凹陷性水肿[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如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结果显示,产妇的病变主干静脉管的管壁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厚现象,且其直径有一定程度的增大,产妇的管腔无血流信号,且该部位严重闭塞,甚至出现狭窄等情况,其内膜粗糙可见。下肢周径:采用软尺测量产妇的健肢以及患肢(膝关节下方15 cm),将二者的测量结果进行比对。下肢深静脉造影:血栓范围清晰可见,影像学典型表现为条形状充盈缺损,“双轨征”为新鲜血栓的征象[3]。

1.4 统计方法

该院医师将两组产妇的产后下肢疼痛、肿胀情况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等数据记录于统计学软件SPSS 22.0中进行统计学科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产后下肢疼痛、肿胀情况

防治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产妇的产后下肢疼痛、肿胀情况等指标均较佳,但是防治治疗组产妇的各项指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产后下肢疼痛、肿胀情况

2.2 两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防治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等指标均较佳,但是防治治疗组产妇的该项指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的多发疾病,在很多人群中均有发病,但是产妇人群的发病率较高[4],患有该类疾病的患者的患肢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等情况,严重者还会出现肿胀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便是血液高凝状态以及静脉血流滞缓[5]。很多产生妊高征的产妇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采取剖宫产手术进行分娩,此类分娩方式分娩后,产妇的子宫内胎盘剥离后能够在较短时间进行止血,因此产妇在分娩后不易产生大出血,除此之外,产妇在围产期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出现显著上升,而此类激素的产生会促进人们的肝脏等部位分泌大量的凝血因子,这些大量产生的凝血因子与产妇机体内易产生的纤维蛋白原等物质共同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中,会导致产妇人群易出现高凝状态,除此之外,很多产妇在分娩之后易长时间的在床上进行休息,这种情况的发生会减缓产妇下肢的血流回流速度,提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6]。

综上所述,妊高征产妇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猜你喜欢
患肢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