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钊
为实现我国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事业单位需要全力完善其内部治理结构,并不断加强其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可以使事业单位的办事流程与行为规范更加具体、标准,并实现对社会资源公平、公正的分配,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当前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这些事业单位意识到内部控制对其重要性,使其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并加以强化。
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其内部控制工作执行力度较弱,使其决策部署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由于某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文化的缺失,导致单位内部没有良好的风险控制意识。某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有待健全与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中仍存在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致使其各个部门不能协同发展,导致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低下,不能更好的为广大人民提供服务。
一些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由于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出现岗位设置不合理,或一人身兼数职等现象,造成办事效率低下,同时质量也得不到保障的情况。此外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审批制度不完善,审批流程也过于简化,导致单位无法对其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单位对其资金的运作情况也不能清楚的掌握,同时因单位没有独立的审计部门,监督方式仅采取审计财务报表的外部监督方式,在这样没有成熟的内部监督方法与外部监督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审计监管的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因此,事业单位急需加强其内部控制以避免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为人民提供服务,但由于相关监督体系的不够完善,导致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在分配公共资源时存在不够公平、不够透明的现象,出现了一些腐败行为。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事业单位需要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其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预防腐败现象的出现,积极响应党中央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号召。
2.有利于事业单位更好的为广大人民服务。事业单位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并推进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进程,事业单位需要创新发展理念,积极转变服务观念,以更好的解决当前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其服务能力,并不断增强自身的服务性能,践行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好服务的宗旨。
3.有利于事业单位办事效率的提高。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可以对其各部门、各岗位进行全面梳理,并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去除那些职能性不强、合理性欠佳的部门和岗位,进而实现精简部门的发展要求,以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的办公效率,同时还可以节省不必要的部门与岗位造成的开支,达到优化单位内部的资源配置的目标。
4.有利于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既可以实现对经济活动的有效监管,还可以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有关数据进行科学的预测、评估,进而分析各项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风险,以有效的规避风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可以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职责,确定业务范围,以保障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同时内部控制可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督,督促财务人员不断增加自身的责任心,避免出现资金核算不明确等问题,最终确保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效率与安全。
5.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水平的提高。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财务管理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但是随着单位业务范围的扩展,其财务工作也是愈加复杂。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各项财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为做好预算管理工作需加强内部控制,同时要采取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内部控制能帮助预算工作获得准确的信息数据,并及时发现预算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促使事业单位对问题加以改进。
1.增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为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增强内部控制的文化建设,为内部控制工作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开展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工作人员的行为习惯,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将内部控制工作切实落实到具体的业务活动中,增强内部控制促使工作人员时刻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来进行各项业务的操作。最后,单位领导在加强内部控制文化的过程中要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给予相关负责人一定的权利,以保障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2.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升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体现重要作用必须要有单位相关制度的保驾护航,只有借助完善的制度才能确保内部控制工作得到完整、准确的落实,并对财务工作加以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完善管理制度至少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事业单位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并找出原制度中不能适应现阶段发展的新要求、新内容并予以剔除,最后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来制定适合单位的新规章、新条例,以促进单位得以健康、良性发展。二是要认识到传统内部控制体系存在执行力弱、监管不到位等缺点,必须要结合发展的要求优化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升级,保障单位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三是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单位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平台化加快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联动,促使各项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得以正确、快速的解决。
3.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重要环节,强化预算管理既可以保障单位各项支出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还可以显著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同时对资金支出也可以实行有力监督,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但相应的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应当予以规范,以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管控作用。
4.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监督职能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为了充分发挥该项职能的作用,事业单位必须要完善其内外监督机制。首先,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是加强监督的有效手段,单位可以聘请专业的审计机构对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的监督与评价。其次,单位要认真履行信息披露制度所要求的工作内容,定期向监管部门递交相关情况的报告。最后,为了更好的接受来自人民的监督,还要推进信息公开化的进程,现在大多数事业还处于“一支笔”的审批机制,没有按照科学的治理结构去完善制度,对于国家审计的依赖性较强,在这种情况之下,推进信息的公开化,进行信息披露,引入公共监督和社会审计的强大作用,能够强化内部控制,提高事业单位的公信力。事业单位需要不断的增强公信力,保障事业单位的工作更加健康透明,并促进内部控制工作朝着更加合理化、合法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5.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素质。由于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自身综合素质较差,阻碍了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进程,因此单位要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首先,在招聘环节就应该加强内部控制,要制定科学的用人计划,以确保应聘人员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水平。其次,要经常举办培训、讲座活动,帮助工作人员及时的了解和学习国家颁布的新政策、提出的新理念,时刻保持工作人员思想的先进性,并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强化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其工作的责任心。通过引入相应的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能极大的激发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鼓励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为事业单位增加发展活力。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的健康、良性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既可以促进事业单位提升服务能力与办事效率,又可以加快事业单位廉政建设的进程,同时更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正确的措施强化内部控制,实现事业单位的稳定、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