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视域下高校知识产权运营创新策略探究

2019-07-12 13:47:25郭英超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专利知识产权驱动

郭英超

吉林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吉林 长春 130000

引言

2014年5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首次提及“新常态”,并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系统阐述了“新常态”。新常态下,中国发展需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2015年两会政府报告中提出的“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等,论述凸显了新常态下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知识产权运营包含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收购托管、交易流转、质押融资、专利导航等内容,是创新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对于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引导创新创业方向、支撑创新创业活动、保护创新创业成果具有重要作用。知识产权作为科技创新劳动成果的法律保护载体,其合理运营能加速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尽快走完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

1 问题研究

1.1 高校知识产权运营模式欠缺,运营人才匮乏 一方面,在知识产权形成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研究倾向占主导,很难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知识产权组合,导致高校的知识产权单一、零散,而单独的专利利用价值小,容易被突破和包围。除此之外,高校缺少对知识产权商业化运营理念与模式的探索,导致创新成果很难实现资本化、产业化。因此,即使是应用价值极高的技术也只能被低价转让或无法运营。另一方面,高校作为创新主体之一,多聚焦于国际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市场参与性低,导致其难以掌握知识产权运营技能,并缺乏引入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和专业人才的机制,不能形成良好的基于知识产权运营的创新协同、专利价值评估机制,致使知识产权转化及运营缺乏商业开发基础。

1.2 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率不高 高校知识产权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大力冲击,普遍存在重文轻商的情况,其中科技评价中,科技成果移转化地位较低。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中,比较重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问题,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与自身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人才层出不穷,创造了无法逾越的学术成果。我国高校中在传统思想下,很多新思想和观点技术都无法顺利实行,很多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员,都不敢大胆追求新的思想观念以及自身合理的利益,无法实现对高校知识产权的发展与保护。

2 优化措施分析研究

2.1 高校知识产权运营驱动框架 高校知识产权运营驱动模式是综合运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评估管理、金融等手段,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复杂系统管理过程。高校知识产权运营驱动框架可划分为4个运营阶段(启动、实验室初试、生产中试、工业生产/上市)和4个管理维度(运营过程、技术创新模式(过程)、阶段运营任务、环境支持体系)。知识产权运营策略要与高校的战略规划、市场营销策略及商业模式紧密关联。同时,专利挖掘布局、商业开发、价值形式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服务于技术创新过程。传统的知识产权服务单一、狭窄,主要涉及知识产权申请、评估、交易、诉讼等业务,高校知识产权运营驱动模式提供包括专利挖掘、专利池、商业推广、融资、管理及诉讼等一站式、一揽子服务,发挥了知识产权的组合效应,极大丰富了知识产权收益形式,激发了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降低了科研成果转化成本。

2.2 深化管理预防知识产权资源流失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院校对于科研人员的评价依据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没有从学科特点的角度出发,实现对科研人员的全方面评价。特别是没有将知识产权是否申请保护。范围的大小等实质性内容纳入的评价标准当中来。除此之外,从事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工作的相关人员在绝大多数院校中没有固定的岗位,或是在职位晋级和研究生导师遴选等方面难以获得院校的承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知识产权隐性流失这一现象的发生。高校毕业生的毕业离校以及人才的流动频繁是导致知识产权直接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认为各院校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评价体系为科技管理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转移体系,推动高校知识产权的科学有效管理,推动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

2.3 注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培养创造高价值知识产权的科技人才。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前提是知识产权本身具有较高市场应用价值,包括技术水平高、具有较高的创新性、权利可用并且稳定、运用该知识产权生产的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高价值知识产权的创造需要科技研发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来完成,高校要注重此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提升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涉及价值评估、法律支持、投融资、担保及信用评价等多个专业领域,因此要实现高校知识产权的规模化运用实施,需要专业人才提供多元化的综合服务。高校要通过自身培养、与国内外专业机构合作培养和引进等多种途径,打造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专业人才队伍,为推进高校知识产权转化和实施提供人才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上主要叙述的是,创新驱动视域下高校知识产权运营创新研究,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校在创新驱动视域下知识产权资源流失严重,专利实施率与高校产权保护申请状况相比专利的实施率极低,很多高校都没有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造成知识产权成果流失转化率不高。

猜你喜欢
专利知识产权驱动
专利
水运工程(2022年7期)2022-07-29 08:37:38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发明与专利
传感器世界(2019年4期)2019-06-26 09:58:44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2016年5期)2016-12-01 06:58:32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知识产权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8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