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秀
吉林省舒兰市第二高级中学校 132600
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应体现时代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教学领域相应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当前阶段,随着新课改的步步深入,教师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等都需要作出相应的改进创新。对于高中历史这一学科,教师的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也不能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要以新课标为依据逐步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在我国高中教育教学体系中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也进入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阶段。在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进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历史、认识历史,还可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科内容的高度统一,知识体系的建立使学科内容更加精炼,减少的学习的难度,加强了认识。并在思想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自我认识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使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将这种素养不断融入生活,达到深化。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立足点,是课堂教学实际效果与追求效度的衡量标准,是每节课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设计是否科学决定了核心素养是否能够真正贯彻培养,因此必须将核心素养深度融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在每节课的顶层设计时就必须考量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有机结合课程标准、教材阐述以及生情、校情与目标设计的梯度性,科学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例如,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必须将此要求分解细化为:填表阐释从汉代至清朝,在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监察制度、选举制度方面的依次沿革,概括中央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将如此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就能水到渠成地得到培养。
问题情境就是在有了目标指引之后,要能够创设一个达成目标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里,通过对历史知识和史实资料的总结和分析,掌握它们内在的联系性和必然性。
例如,在教授完《解放战争》这节课的时候,我在课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国共对峙一共十年时间,但是解放战争却只花了三年的时间,这期间国共双方都发生了什么事?都有什么改变?这些改变都对双方造成了什么影响?”我并没有让学生当场回答,而是让他们回去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并且利用这些资料弄明白我在上课提出的那个问题。这种情境的创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史料实证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核心素养。
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但是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不是无序、杂乱发展的。因此,教师为了使学生掌握历史规律、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采取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例如,在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下发《长征》诗,并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4―5人,鼓励学生分析诗词内容,将长征途经的位置用彩色笔明确标示出来,最终利用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
通过对历史发生的事实和其影响力来对事件主要人物进行充分评价,其过程是使学生发展并引导价值观产生的重要途径。在日常学习或生活中,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师可以课前引入一些相关历史材料和历史人物,学生通过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分析和研究进行学习,并引导学生能够主观做出相应评价。在这个过程中,结合教师的讲解与帮助,学生能深刻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合理、正确的改进,以培养学生发展价值观,最终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在历史教学中体验,使其内化为学生自身优秀的品格,外化为崇高的行为。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必须运用有效的方法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了无痕迹地渗透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例如,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图片、影视等资料以及通过历史角色的扮演,让学生切身感受这一历史背景,与历史人物进行“对话”进而去触碰历史人物的心灵,如此强有力的情感体验,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历史课程在高中课程当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应当重视历史课程,立足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因为高中阶段是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只有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才能够真正为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目标,也是历史教学的立足之本。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展需求中必备的品质和关键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