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磷
长春新城万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吉林 长春 130000
生态园林的概念早在1986年由一位中国的园林工作者在温州召开的《城市绿地系统、植物造景与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上提出,虽然一经推出,立马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但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可操作的定义。目前多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只是简单阐述了生态学对于园林营造的原则,并未对设计思想与实际措施做出引导。在实际建设中,目前这类较理想化、概念式的设计目标不仅无法指导建设的进行,而且其本身存在许多问题,造成国内的园林建设停留在表面工作上,无法深入。现通过对生态园林的思想内涵及设计原则进行探析来导出具体规划建设。
探讨生态园林的思想内涵,必须从“生态学”(ecology)的定义及其研究领域的特点入手。众所周知,生态学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r nst Haeckel,1834—1919)在1866年提出的,其定义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作为生物学家,海克尔特别强调了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有益和有害关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生态学的重点已转变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虽然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大,但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也就是说,研究并揭示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存在的却又“看不见”的关系,构成了生态学与生物学、环境学、地理学等相邻科学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主要差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地出现了园林绿地的建设热潮。但是在商业化风气的影响下,园林绿地建设出现了人工化、高价化、外来化、形象化等问题,甚至对原有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干扰和破坏。于是,园林景观“自然化”和工程技术“生态化”的要求,成为园林绿化行业从业人员的共识,生态园林建设朝着低成本、易养护、自然化、野趣化的方向发展,各种野生动植物、生态工程技术、环境友好材料在园林绿地中大量出现。
2.1 充分体现生态位 生态位是指某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地位,可反映出物种之间的关系。在进行生态园林的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位,合理选择并配置植物的种类,从而避免其发生种间的直接竞争,以形成结构适宜、功能完善、种群稳定的复层类群落构造,充分利用种间的互补原则,在形成优美景观的同时,充分应用自然环境。其次要求依据不同的地区特点进行建设不同的动植物群,例如山体上的生态园林要选择耐旱的树种;水边的生态园林建设要选择耐水耐湿的植物,与水景相协调;而在医院及疗养院周围就要配置杀菌功能的树木植被类型。
2.2 绿量层面,尽可能扩大绿量 绿量是实现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重要前提。从本质上分析,绿量可以解读为2种含义,一是平面的大面积性;二是立面的复层结构性,所以需要从平面与立面视角有效提高绿量。关于植物造景,应打造“乔木+灌木+草地”的复层群落结构,有效增强叶面积绿量。以尊重植物生态性作为基础,优选种植光合作用效果较大的植物,增强园林的绿化与光合功能,营建舒适、惬意的小气候环境,促进城市居民和环境的和谐共处。与此同时,对于功能区与污染区域,尽可能种植抗污染的种植,增加绿地面积,借助于植物吸收污染气体,净化环境,追求生态平衡。除此之外,也要充分发挥植物景观具有的其它生态功能,比如植物的抑菌性,释放氧气与保健物质,有利于居民强身健体。对于比较特殊的环境,可以打造具有卫生性、保健性的生态植物景观,优化与改善生活环境,促进身心健康。
2.3 地域文化与特征 地域文化作为生态文化中的一部分,影响着环境中景观生态的发展与前行,是文化领域里面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直接影响设计的部分。作为景观生态设计来说,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域文化、地方民俗,从而提高景观生态的设计内涵及效果。
2.4 综合中西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元素,提升创新性 纵观每个城市的风景园林设计,就会发现更多的是人工雕琢的痕迹,而且城市与城市之间没有什么区别,没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规划与设计时,既要学习西方的设计理念,也要融合当地的地方的文化特色。可以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加入中国“诗词”元素,少数民族元素等,使园林的设计具有地方的特色,呈现出于别的城市不一样的地方。同时,不必对园林植被过多地进行人工的雕琢,保持植物的自然性,更有利于体现城市园林的生态性,推进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另外,要提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创新性,还可以通过城市绿化带的充分利用来展示,可以采用主题绿化带的形式,凸显城市的生态建设,展示具有自我特色的生态文化。
生态园林的概念具有三重内涵,其一是从生态学的本意出发,把生态园林理解为园林绿地中动植物、环境与游人的和谐关系;其二是从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出发,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其三是从工程技术角度出发,强调生态、环境工程技术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就生态园林设计思想和方法而言,第一层含义无疑更加重要,文中选择的几个实践案例清晰地表达出这一观点。这些案例虽然都是一些特殊的园林类型,之所以选择这几个案例,是因为它们更好地阐释了生态园林的本意,但并不是说生态思想只能反映在这类园林中。相反,这些案例采用的规划设计方法在其他园林类型中也具有普适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