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楼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校 山西 长治 046000
计算机应用基础该课程的实施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事与愿违,在当前的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采取统一教学方式,将教材中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堆积在学生面前,导致部分学生或者无法扎实掌握,或者难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如此限制着学生的继续发展。面对此情况,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尝试实施分层教学此模式,实现因材施教。
学生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该课程的参与主体,其是否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是否获得一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课程的实施效果。纵观传统的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部分教师将统一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学优生难以在教学活动参与中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学困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最终使得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其实现有效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按照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实施分层教学,是大势所趋。我在执教的过程中,一般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特点、学习能力等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级,然后,将统一层级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中,从而打好分层教学基础,使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小组活动参与中有效学习。
对学生分层之后,教师需要做的自然是设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师组织计算机应用基础该课程的导向。在传统的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会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设定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内的教学目标。以“计算机系统组成”为例,有的教师直接设定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理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方式这样的教学目标。分析这些目标,其由于较为笼统的,部分目标,如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组成对于学困生而言是难以理解的,无法实现此教学目标。针对该问题,我会根据学生分层情况,结合教学内容,以重难点知识为切入点,为学生设计分层学习目标。具体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节课,包括计算机的概述、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组成等内容。其中,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而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技术指标等是教学的难点。基于此,我为学优生按照上述教学目标设计了学习目标。为中等生则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理解计算机的系统组成;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为学困生设计了这样学习目标: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常识。如此分层且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各个层级的学生指出学习的方向,还可以使其在目标的引导下,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各个层级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水平。
课堂是教师组织计算机应用基础该课程教学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落实分层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在传统的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采取知识灌输+技能演练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但是,因为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在如此教学活动参与中无法实现有针对性的发展。由此,既然我们将学生划分为了不同的层级,也设定了分层的教学目标,那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自然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践行分层教学模式,使各个层级的学生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一般情况下,我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此方式。具体地,由于学优生计算机基础较好,且有着一定的学习能力,我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会结合教学所需,设定探究任务,以此引导该层级的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从而在任务解决中掌握所学。比如,在“复制文件,改变文件名”此内容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为学优生设计了“如何复制文件,改变文件名”此任务,接着将学习的权利还给他们,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合作分析教材内容,并利用上机操作此方式,进行实践,并以此为基础,总结操作经验。因为中等生和学困生学习能力不足,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我则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按照教材内容,引导这两个层级的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掌握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我会鼓励学优生进行操作演示,由中等生和学困生根据所积累的知识经验挑错、纠错,从而在集体活动中,提升各个层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总之,在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级,设定分层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中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在分层教学活动参与中,获得有效的发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