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召会
商丘工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 河南 商丘 476000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小学生成长环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课题编号:〔2019〕-JKGHYB-0359)、2019年度商丘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商丘市中职学生异常心理和行为矫治研究》和《商丘市农村青少年成长环境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立项文号:商社规办〔2019〕3号)研究成果。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关注人类的积极方面,崇尚真善美,着重强调心理学不但要帮助人们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工作的压力和挫折更要帮助心理健康的人学会快乐学习、乐于工作、高质量的生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青年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当他们无处宣泄或宣泄方式不当时,就会出现各类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或不良品德行为,如逃课、网络成瘾、违纪、打架斗殴甚至违法犯罪等。
笔者曾对520名违纪青年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因心理问题导致发生不良行为的占总人数65.8%。由此可以看出,青年大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也是社会现实的需要,也是提升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青年大学生不良道德行为的产生,虽然有其复杂的客观因素,主要有:
1.1 缺乏正确的道德认知 部分青年大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认知,分不清是非、好坏和善恶。有的青年大学生把不怕死、粗野的行动看作是勇敢或英雄行为。“道德上的无知”有时就会酿成青年大学生的道德过错。
1.2 需求得不到满足 部分青年大学生个人欲望强烈而得不到满足或自尊心受到了严重损害时,往往会感情用事,不顾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和他人的利益而做出失去理智控制的错误行为,有些任性、放纵的青年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最突出。还有少数青年大学生受客观因素的引诱而做出越轨行为。
1.3 利己思想严重 部分青年大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道德观念或错误思想的影响,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念而迷失方向,做出不道德的行为。如有些青年大学生就持有人生的幸福就是“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道德观念,在这种利已主义道德观念的腐蚀和驱使下,产生了不道德行为。
也有部分青年大学生文化知识学习成绩差,知识缺乏严重,又得不到相应的具体指导和帮助,多门功课不及格或留级,失去了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和信心,厌学心理严重。
不良品德青年大学生由于自己的过错,使自己在集体中或社会上、家庭里长期处于孤立、被歧视、受批评的地位。长期以来便形成了与一般常态青年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
2.1 自卑感严重 不良品德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都较差,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或人际交往中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和同学们的冷眼相待。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总是处于“笨蛋”、“不行”的地位,接受“最差”的待遇。久而久之,自卑感就成为他的性格特点之一。不良品德的学生一般成绩较差,这种较差成绩反过来又加强了自卑感。所以,品德不良学生的自卑感就越来越严重。
2.2 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突出 不良品德青年大学生,在学校集体内长期处于落后地位,经常听到的是批评和嘲笑;在家庭里也往往受到父母的歧视和打骂,得不到学校和家庭尊重,在社会上也往往得不到人们的信任。长期生活在这种受戒备和敌视的环境中,自然就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这种对立情绪往往驱使品德不良青年大学生不服同学、老师和家长的管教,甚至不顾集体和社会利益而经常故意制造矛盾、发生冲突。矛盾冲突的结果必然以品德不良学生的失败而告终,这种失败的强烈刺激更加剧了他的对立情绪。在这种对立情绪支配下,他们对于同学或老师、家长往往持不信任的怀疑态度和成备心理,对他们的一言一行都非常反感,而且存在严重的疑惧心理,总是从恶意方面去理解同学和教师的言行。
2.3 经常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之中 品德不良青年大学生在外部往往表现得粗野傲慢、横蛮无理、幸灾乐祸;对待集体漠不关心,孤僻寡言;对待自己的过错显得满不在乎。但是,其内心往往是很不平静的,甚至会感到十分痛苦和空虚。青年大学生从本质上看都有较强的“集体感”,愿意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和活动。所以他们并不完全自暴自弃、甘于落后,内心时常会燃起进步的火花,产生改错的愿望。但是他又怕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支持而没有勇气表露出来。因此,经常处于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之中。如果老师能觉察到这种情况,给予温暖和力量,品德不良青年大学生就会改正错误继续前进。
青年大学生的不良品德是各种不良教育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青年大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心理因素的作用。但是不良的客观现实是青年大学生形成不良品德的重要因素。
3.1 家庭教育方面 不良影响有:一是是父母自身有不洁行为;二是家庭结构破裂或无人管教,或歧视儿章,使青年大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关爱。
3.2 社会教育方面 不良影响有:一是不良的社会风尚、社会秩序、社会环境;二是带腐蚀性的各种文艺作品;三是缺乏教育性的宣传广播、电视和电影;四是社会上的"流扒盗"和"不良伙伴"的拉拢腐蚀。
3.3 学校教育方面 不良影响有:一是校规校纪松弛、管理混乱;二是教师自身的言行不当给学生的影响;三是学生正当的活动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在校外另找出路;五是学生的知识有缺漏,学习有困难,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和指导。
青年大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实质上就是采取科学的手段教育青年大学生的问题。品德不良青年大学生的行为矫正主要应针对其特点做好以下工作:
4.1 消除情感沟通障碍 从消除青年大学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入手,为接受正确的教育消除情感上的障碍是当务之急。要消除情绪上的隔阂,教师就要取信于青年大学生。只有当青年大学生信任老师和同学,认为教师和同学是真诚关心和爱护他时,才能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从而接受正确的教育。所谓"动之以情"就是要从建立信任、消除感情隔阂人手。
4.2 抓住关键时机转化 抓住青年大学生醒悟和转变的关键时机,创设有利的教育情境,增强自信心,促使的品德向正确的方面转化。
大量事实证明,青年大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一般都需经历醒悟、转变、反复、巩固、稳定这几个阶段。而醒悟和转变、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如果教育工作者能及时抓住醒悟和转化的机会,就可以使矫正工作的进程大大加快。
醒悟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心理因素,也是能否转变的关键时刻。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及时加以肯定、鼓励和信任,使他感到有进步的希望和可能,这个时期就可以成为他进步的新起点。假如这个时期没有及时给予引导,他体验不到周围环境的好意而缺乏应有的信心和决心,这一点火花就会自行熄灭,不可能转化为行为动机。
许多研究认为,只有在某一新的情境和条件下才能促使醒悟的形成。如更换辅导员时,不良品德青年大学生会对新辅导员抱一线希望。有经验的辅导员就能抓住这一时机进行工作。当辅导员采取信任与委托的方式交给不良品德青年大学生一项新的任务时,也可能成为醒悟的转机。当青年大学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时(如新的学期、学年的开始,从低年级进入高年级等),新的环境和要求也可能促使他们醒悟。当不良品德青年大学生处在困境中(如生病或丧亲等),辅导员如果能及时给予真诚的关照和帮助,也可能成为变化的转机。
转变是青年大学生在行动上有了改正错误的表现。这是转化的第一步,对品德不良青年大学生来说却是非常艰难的一步。因为在这一行动之前需要经过激烈的动机斗争。
由于不良品德青年大学生的惰性特点和客观环境的复杂性,青年大学生在醒悟和转变开始后,一般都不能直线式前进。对此老师不应失去信心。从教育的要求来说,应该尽量避免或减少反复。但是事物都是波浪式前进的。当不良品德青年大学生出现了反复时,不应该急躁、气馁、失去信心,而应该分析情况,找到原因,针对特点因势利导,使反复现象尽快地消失,进人到巩固和稳定阶段,从而初步完成矫正品德的任务。
4.3 大力培养正确的道德动机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青年大学生的已有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大力培养正确的道德动机。
品德不良青年大学生由于长期处于被批评的地位,自尊心受到伤害,要使转变得到巩固,就要从培养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入手,自尊心如果得到片面发展就会成为不顾集体和他人利益而任性、放荡的人,因此大力培养正确的道德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