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晨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
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消费观念超前、无经济基础的特殊群体,信贷消费需求旺盛,成为支撑银行信用卡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无限潜在价值的目标客户群体。当前,监管机构通过治理校园信贷乱象,扼制了非正规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的野蛮发展,鼓励商业银行重返校园发行大学生信用卡。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大学生信用卡的发展历程及出现的问题,探究相应的优化发展对策,旨在推动大学生信用卡业务良性发展。
大学生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专门针对高校在读的大学生发行的信用卡,大学生信用市场曾经是各家商业银行争抢的香饽饽。2004年,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我国首张大学生信用卡。2005年,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涌入校园,大学生信用卡如雨后春笋,以燎原之势发展。虽然各行对大学生信用额度予以一定限制,但由于盲目追求发展新客户、审查制度不完善、无法控制一名学生在多家银行的授信总额,造成了风险隐患。此外,由于征信系统、催收制度的不完善,学生诚信观念意识淡薄等诸方面原因,逾期不良、催讨无果现象频发,增加银行坏账率的同时也引发学校和家长的不满。
2009年银监会发文紧急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2011年,银监会又出台《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大学生信用卡申请环节必须落实“第二还款来源”的要求,由监护人填写书面担保材料作为还款保障,还要在初始额度、充分告知等方面加强学生信用卡持卡人的教育管理。第二还款来源政策虽然降低了发卡风险,但严重降低了营销热情,第二还款来源证明的实际操作性低,真实性也难以核实。
各发卡银行或停办大学生信用卡业务,或发行零额度信用卡,大学生信用卡发展陷入停滞状态。各银行针对大学生信用卡提高了准入门槛,如招商银行对大学生主题信用卡的官方说明为:“在持卡人毕业前,信用额度将暂时封存。通过先存款后消费,持卡人可正常享受信用卡权益及费用减免特惠。大学生使用该卡可积累个人信用,毕业转卡即可有机会享受更高信用额度。”浦发银行发行高校学生青春卡,学生必须提供在读证明和父母签署的《第二还款来源担保证明》才能获得初始额度。
各家银行逐步收缩校园信用金融服务,针对大学生的信用类产品少之又少,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学生正常信贷需求并不会因此减少。近年来,众多网络贷款平台趁机而入,肆无忌惮地在校园扩张,导致高利贷、“裸贷”等恶性案件频发,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许多大学生期盼的财务自由演变为债务枷锁。
2017年,银监会、教育部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针对校园网贷乱象,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全面暂停一切网贷机构的校园贷业务,鼓励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针对大学生合理需求推出信贷产品,强调要加强对大学生理性消费与借贷的引导和教育。大学生信用卡重返校园迎来了新的曙光。
大学生信用卡发展一波三折,当前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用卡率低、信用额度低、产品功能单一等诸多问题。
一是我国大学生持卡比例较低,缺乏基本信用卡使用常识。调研发现,部分学生尤其是非财经专业的学生,不能准确区分信用卡和借记卡,对账单日、还款日、滞纳金等概念并非真正理解,对信用卡消费的便利性及优势缺乏体会。
二是大学生办卡意愿不够强烈,卡片使用率不高。近年来银行对大学生信用卡的推介力度较小,大学生信用卡除了卡面设计新颖、年费减免外,大多没有透支额度,缺少针对大学生的更多特色权益,对学生吸引力十分有限。
三是大学生虽然已经到了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但由于没有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费或勤工俭学的收入维持基本生活,因而在缺少第二还款来源情况下,银行确实承担着不小的坏账风险,即使面对重点高校的优秀学生,也难以授予高额度。
四是多数银行对大学生信用卡审批策略采取传统控制手段,无法多元化地评估学生信用等级,大多发行不具备透支功能的零额度信用卡,加之审批监管严格,学生大多并没有把信用卡作为缓解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难以获得大学生认可。
五是互联网信贷的蓬勃发展,大学生网购热潮的兴起,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产品以申请门槛低,审批到账快,操作方便快捷等优势迅速席卷整个校园,对大学生信用卡形成猛烈冲击。
信贷消费已成为时代的主流消费形式,大学生群体不可能置身事外。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金融机构应当重新制定大学生信用卡业务规则,开展正规校园借贷服务,监管机构应当重新审视和规范大学生信用卡业务,让大学生信用卡重返校园,成为学生了解金融、懂得信用的好朋友。
迟春娟(2007)针对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策略进行研究后指出:信用风险是大学生信用卡存在的主要风险,要通过社会、高校和家庭共同实施教育,进而摆脱以往仅仅以银行角度来监管信用卡风险的研究思路。周芸(2011)提出:大学生存在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误区整体上分为两类:第一,由享乐主义为主导思想造成的超前消费行为;第二,由冲动心理造成的炫耀消费或攀比消费行为。
一是加强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水平,严格遵照近年来陆续出台的规则制定针对大学生信用卡的操作管理制度,在持卡数量、额度等方面进行相应限制。
二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贷前风控和贷后管理方面的成熟应用,商业银行应逐步完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严格审查学生过往的信用记录,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校、年级、籍贯、家庭条件等因素,实行差异化授信。定期监测学生的消费还款记录,动态调整卡片授信额度,鼓励学生通过良好的用卡记录积累信用。
三是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设计个性化、差异化的大学生专属信用产品和服务,与高校周边书店、体育馆等商家开展合作,丰富卡片权益,贴近大学生消费需求,打造完善的高校生态金融服务圈。
四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展金融知识讲座沙龙等进校园活动,向学生传递信用卡的正确使用方法,倡导安全用卡,谨防盗刷等风险。
五是创新信用卡业务模式,通过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等方式,引入保险机制落实监管机构要求的第二还款来源问题。例如,2018年10月中国银行与阳光财产保险公司签订协议,对于无法按期还款的学生信用卡给予保险赔偿。
六是加强催收制度建立,定期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及时提醒学生还款,进行诚信教育,提醒学生珍惜关注信用记录。
一是加强金融信贷知识教育,把金融类基础课程引入大学课堂,纠正盲目消费、过度消费、从众消费等错误消费观念。大学生由于涉世未深、年轻气盛、自我控制力差、契约意识缺乏等原因,容易受到校园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产生攀比、超前等消费现象。因此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学习金融知识,提升理财技能。
二是培养信用意识,建立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实现行业、区域间资源信息共享,在全社会营造出诚信的价值理念。一张小小的卡片可能额度不高,却能让大学生懂得个人信用的重要性,珍惜个人征信记录。
三是及时掌握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心理的变化,倡导理性消费,及时纠正不良消费风气,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把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作为人生目标。
四是学校应主动关心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当家境贫困的学生遇到资金短缺时,应采取发放补助、协助申请助学贷款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生活来源;当学生遭遇校园贷胁迫时,应积极联合公安部门保障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完善信贷领域立法,明确学生、金融机构的权利义务关系,鼓励正规金融机构开展校园信贷业务,建立非法校园贷的举报、投诉平台,坚决取缔非法机构,严厉打击非法暴力催债等恶性事件。
二是重视大学生信贷需求,对大学生信贷产品给予保护政策,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更加完善的大学生信贷消费产品,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合理信贷需求,避免产生不良信贷风险,推动大学生信贷业务良性发展。
三是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对失信行为按照严重程度进行划分,增加失信者的违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