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 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
引言:激励理论,是指通过特定的管理体系和方法,最大化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承诺的过程,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调动其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即为研究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1]。激励理论属于管理心理学,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的各类需求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生理、安全、社会、尊重以及自我实现需求,认为人们按照不同需求层次追求满足,管理者若想起到激励作用,只需根据需求设计目标即可。此外,激励理论比较典型的还有双因素理论、个人期望理论、X-Y理论、公平激励理论、成就激励理论等,这些理论的共性都是通过激发员工的争取行动为动机,以此提高其创造力和积极性,将其对企业的贡献率最大化[2]。
人力资源对于现代企业发展而言是最为重要也是首要的资源,员工推动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通过激励将员工的内在潜力最大化的发掘出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相关实践证明,企业激励制度的合理性与员工工作热情度呈正比,制度合理性越高,员工工作热情越为高涨,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自然也就越多,将激励理论合理应用在企业管理中,也能使员工更好的体现自我价值,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进,实现自我发展。
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中应用目标为满足员工个人需求的基础上使企业利益最大化。适当的激励,能有效平衡企业整体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相较于传统管理制度,将激励理论带入企业管理,有助于企业构建合理的贴合员工的人性化管理体系,发挥其更大个人价值,将企业整体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联系更加密切,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部分老员工能力出众,技术过硬,是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目前市场经济改革的背景下,员工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选择越来越多,特别是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更加炙手可热,企业给予这部分人充分的重视,可通过激励措施提高其待遇来提升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避免其因其他企业的各种诱惑而跳槽[3]。
在企业中,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是企业管理中的关键内容,也是开展员工激励的必要前提。管理者应充分调研不同职位的员工的不同需求。例如,刚入职的员工,其需求和关注点一般主要集中正在薪酬层面,故可针对其应用薪酬激励的方式。而工作时间较长的员工,可增加一些如培训、职位晋升调动等激励,提高其主动性,促使其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
对于员工,通过自己的实际劳动产生价值来换取一定的工资报酬是其就职工作岗位的主要目的,因此效果最为明显同时也是最为有效的激励手段就为薪酬激励。而大部分的企业一般的薪酬模式为以岗定酬,员工的薪水浮动不大相对固定,故可采取一些其他措施提高其收入,激发工作动力[4]。例如:(1)年终奖励。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传统节日,走亲访友需要较大开销,企业可在春节之际发放一笔数目客观的年终奖,不仅能实际解决员工的部分经济困难,还能让其感受企业的温暖,使其工作热情显著增加。(2)持股激励。适当的让盐工持有公司的股权,使其兼具员工和股东的身份,紧密连接其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在实际工作开展时,其更能以企业整体利益为首。(3)福利性薪酬。可根据现行税收政策,可将部分发放给员工的福利进行纳税抵扣,在合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对具有重大贡献的员工可额外发放实际性的特殊激励,并鼓励其他员工向其学习。
长期的实践应用经验告诉我们,员工除物质需求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诉求,故除了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外,非经济激励同样重要。适当合理的应用非经济激励通常会来带意想不到的显著效果。(1)管理参与。在企业发展中,员工自身付出了实际努力,其工作成果应给予尊重,让员工切身参与企业管理既可有效激发其工作热情,切实体会管理层的管理目的,也能了解他们的工作的不易,也有利于拉近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提高团队凝聚力。(2)发展愿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愿景,应结合愿景建立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将员工个人需求与愿景结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立一定阶段内的发展目标,推动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3)职位晋升。在根据企业发展和需要,将部分优秀人才从基层选拔作为后备管理人才考察对象,其表现出色即岗位升迁,提高其待遇,能够极大的激发其工作主动性,且从底层提升也更加符合民意。但其若不能胜任管理岗位,也要果断及时的进行岗位调整,以免为企业的稳定带来负面影响。(4)精神激励。对于企业而言,精神激励的成本明显低于物质激励,且合理使用精神激励通常会带来出人预料的效果,其收效远大于物质激励所达到的效果。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的方面,合理的应用激励理论,可显著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优化工作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