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舞蹈剧目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研究

2019-07-12 12:29李怡林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650021
大众文艺 2019年7期
关键词:女战士编导人物形象

李怡林 (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 650021)

舞蹈剧目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人物的情感与内心活动,刻画了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作品创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表现人物角色本身的内涵气质,它还是受众者理解舞蹈动作语汇体现人物情感的依据。因此,在舞蹈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时,对人物原型的提取和艺术手法创造是塑造舞蹈人物形象的基础,生动而鲜活的人物形象是作品艺术欣赏价值的载体。当代舞蹈作品创作中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展现了女性人物形象的个性化特点,使观众通过直观的舞蹈动作去欣赏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个性必须通过符合于人物形象的具有较高辨识度的舞蹈动作和姿态来进行刻画,充分发挥舞蹈艺术较强的肢体表现力,展现人物情感的感染力,塑造人物形象,建构符合于当代舞蹈艺术的审美价值。

一、当代中国舞蹈剧目创作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塑造是当代舞蹈剧目创作的核心创作要点。在创作中,将作品的主题内容和思想情感通过人物形象的动作,外化为可视的信息,通过舞蹈动作的展现,透视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对于人物外形和内心情感都需要进行深度的捕捉和剖析,典型性地提取专属于某一人物形象的动作语汇和舞姿造型,这就要求舞蹈编导对于人物所处的环境、时间、思想、情感等塑造人物形象的内外因素进行艺术化的凝练与创造。在众多的当代中国舞蹈剧目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是多种多样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极富感染力,运用多维度的舞蹈创作手法在作品中塑造女性形象,通过肢体动作外化出女性细腻而又丰富的情感、心理、思想等内在世界。女性作为舞蹈剧目创作的重要形象之一,每一个年龄段的女性都有其共同性,也存在着因为社会、教育、成长环境等外在因素的不同形成的女性不同的个性。在创作中,舞蹈编导从女性的角度寻找作品创作切入点,以激发灵感,通过运用舞蹈本体赋予女性形象的独特审美价值,寻求当代审美关照下的人物表现力,以传达女性形象的时代精神价值。

在当代的舞蹈艺术作品创作中,作品选材的独特性是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关键,运用舞蹈的动作语言展现女性的内心世界,采用不同的舞种、不同的舞蹈形式进行诠释与塑造。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有不同的形象特征、个性特征和心理情感特点,在创作中编导运用不同的艺术形象塑造手法,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女性形象进行深入分析、艺术提炼与创造,构建舞蹈作品中不同年龄段女性形象所传达出的审美价值与人文精神力量。

二、当代中国舞蹈剧目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少女形象的塑造

当代中国舞蹈剧目创作中,少女形象塑造的作品多以表现少女青春、可爱、纯真、质朴等的内在气质为主,抓住了这一年龄段女性的外形和性格特征,将其塑造于作品中,作品的选材和主题内容具有广泛性,有表现当下生活状态、民族文化、历史题材等。当代舞蹈剧目创作中,以舞蹈动作语汇为核心,结合道具、音乐、服饰等,将少女自然天成的形态美作为这一年龄段人物形象塑造的基础,强化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女子独舞作品《水乡童谣》,作品塑造一个活泼可爱的水乡少女形象。在创作中,编导运用了一根长竹竿(划船用的撑杆)作为舞蹈道具,通过道具的运用充分展现水乡孩子依水而居,以水为伴的家乡情怀。作品开始时,小女孩用肩膀扛着竹竿边走边跳,长长的竹竿左右摇晃,配合女孩小巧的身躯,凸显出了女孩的可爱天真。作品中的道具竹竿是女孩形象塑造的核心艺术创作手法,作为作品环境的营造工具,通过竹竿在作品中的核心运用,营造了水乡的地域环境;同时,道具为女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竹竿大概两米的长度,与女演员较小的身形对比,强化了女孩的年龄阶段。在作品中,道具竹竿根据少女形象的个性特点进行了丰富的运用,时而作为划船用的撑杆,时而用作女孩的竹笛,将女孩的天真、可爱、顽皮的个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创作中,编导再现水乡女孩的生活情景,抓住了女孩的童趣与童真,以及女孩内心深处对水乡的依恋之情作为作品创作的精神价值,并且通过人物形象勾起了观众对童年的回忆,以及浓浓的乡愁,彰显出当代人文精神。

女子群舞作品《战地红花别样红》,作品取材于革命历史题材,讲述了女战士舍身保护女民兵,女民兵长(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大后也成为了一名女战士的故事。舞蹈作品塑造了六名青年女战士形象与一名小女民兵形象,通过形象塑造的外形和性格的对比,将小女民兵的形象刻画地很深入。在舞蹈语汇方面,六名女战士稳重、勇敢的动作语汇与小女民兵天真、烂漫的动作语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女民兵在舞蹈中,运用道具一朵红色的小花,时而拿在手中玩耍,时而叼在嘴里,时而将女战士的帽子带到自己的头上,充分刻画了小女孩的性格和外在形象,同时,也将小女民兵想当一名真正的战士的愿望表现出来。在作品的高潮处,编导设计了一个情节,小女民兵冒着枪林弹雨去捡一名女战士的帽子,女战士为了救女孩,用身体为女孩挡住了敌人的子弹,这个情节凸显出了这个年纪女孩子略带无知的奋不顾身,也充分塑造出小女孩的个性特征。在作品的结尾处,女孩将手中的红花献给了牺牲的女战士,将牺牲的女战士的帽子戴到了自己的头上,加入到女战士的队伍,把悲伤化作前行的力量。这个作品,刻画出了小女民兵既天真烂漫又勇敢无畏的人物性格,通过情景再现,将小女民兵的人物形象塑造地丰满而生动。

傣族女子三人舞作品《邵多丽》,作品塑造了三位美丽的傣族少女形象。在创作中,编导选取了三种不同的道具斗笠、竹竿和花,斗笠和竹杠是傣族日常使用的器具,而花在这个作品的中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即“花一样年纪的少女”,通过三种不同舞蹈道具的运用表现出了三个傣族少女的勤劳美丽,编导将实物道具与寓意性道具进行结合,增添了意境之感。在作品中,三位傣族少女身穿三种色彩的服装,分别是粉红、蓝色和绿色,通过颜色的特性辅助塑造三位傣族少女的性格特点,身穿粉色傣装的少女更显娇柔,身穿蓝色傣装的少女更显文静,身穿绿色傣装的少女更显活力,通过服装色彩助力刻画三位少女形象的独特个性,使得人物性格更具直观性。作品塑造出了三位娇俏的傣族少女形象,通过动作语汇、音乐风格及三种道具的使用,彰显傣族文化的魅力。

2.青年女性形象塑造

舞蹈作品的创作注重对生活中人物形象的捕捉,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实现舞蹈艺术的审美。在当代舞蹈剧目中,青年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要抓住其人物特点,根据人物形象的身份、个性选择舞蹈动作元素,进行适合于剧目内容的创作。青年女子的社会角色非常丰富,正因为这一年龄段女性角色和性格的多样性,造就了舞蹈作品对这一阶段女性形象的深度刻画。

女子群舞作品《八女投江》,取材于历史革命题材,以八名青年女英雄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宁死不屈,投江自尽的故事为主线,塑造了青年女烈士的形象。作品开始时,八位女战士注视着前方,迈着有力的步伐,表现出了女战士抗击敌人的坚定决心,随着音乐节奏变快,具有张力的动作表现出了女战士奋力与敌人斗争的场面。突然之间的一个情绪转换,女战士们进入到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她们之中的一个女战士结婚了,大家沉浸在幸福的情景中,展现出了青年女战士柔情的一面,塑造了更具有丰富人性的青年女战士形象。一声巨响划破了美好想象的情景,女战士们回到了现实中,进入激烈的战斗,最后,女战士们弹尽粮绝,决定投江,在作品结尾处对于这一情景进行了精彩的处理,八位青年女战士背过身向后方走去,远处传来了呼喊她们名字的声音:冷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那一刻,时间仿佛被定格,青年女烈士们听到自己名字都转过头看向声音发出的前方,她们走到一起,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一艺术处理手法意味深长,寓意着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八位女烈士。编导对于女性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与把握,将女战士形象的多面通过具有情节性的处理手法,塑造出了有血有肉的青年女烈士形象。

群舞作品《进城》,选材于当下农村青年进城务工的社会热点。编导对于青年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具有很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体会着她们生活的艰辛,及对于梦想的执着追求。作品开始时,女青年务工人员和男务工人员手持行李,在生活节奏很快的城市里穿梭,她们时而对都市露出惊奇的眼光,时而东张西望,运用具有强烈生活气息的舞蹈语汇表现出青年女性进城务工的繁忙工作和生活情景。在激烈的求职中,女务工人员也不甘示弱,努力争取工作机会,展现了她们怀着梦想奋力拼搏。在作品结尾处,舞蹈动作配合歌词表现出了务工人员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作品塑造了当代青年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形象,彰显了当代青年女性积极进取、独立自信的精神。

3.中老年女性形象塑造

当代舞蹈剧目创作中,对于中老年女性形象的塑造,要突出她们鲜明的性格特点与心理状态,以人物形象的动作为核心,通过服饰、化妆、道具等助力艺术手段的运用,对人物的外形和内在起到强化塑造的作用,同时,通过舞蹈演员的表演承载中老年人物形象的内外特征,透过外在形象,感知中老年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

群舞作品《中国妈妈》,选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妈妈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作品开始时,一群中国母亲用手指向同一个方向,眼神悲愤,舞蹈动作极具张力,表现出对敌人的愤恨,音乐突然戛然而止,出现了一个身穿和服的日本小女孩,她双手抱头孤独的蹲在地上,她很无助,中国妈妈们出自母爱的情感想要帮助女孩,但内心对敌人的愤怒又阻止了这种母爱的出现,她们内心深处激烈地斗争,妈妈们慢慢地拖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了日本遗孤,有的妈妈不时还回头望着这个女孩,最终,母爱战胜了心中的憎恨,妈妈们一起用爱包围日本遗孤,用爱呵护着日本小女孩。女孩很快融入到了中国妈妈们的生活中,舞蹈编导运用了几组模拟性的动作缝衣服、暖手等,展现了中国妈妈无国界的母爱,使日本遗孤感受到了中国母亲的温情。编导运用劳作动作,展现中国母亲们的朴实与勤劳,在宁静幸福的田园生活场景中,日本遗孤和中国妈妈们一起劳作玩耍,这时,响起了童谣“老玉米,金黄黄,养活了异国的小儿郎,我捧着玉米回头望,地里站的是我娘……”这一处理将母亲与异国孤儿之间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日本遗孤长大要回国,中国母亲怀着不舍的心情,送别日本遗孤。作品深入刻画了中国妈妈们的形象,通过舞蹈动作展现了母亲形象内心情感的矛盾与纠结,更加凸显中国妈妈无私的母爱,透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入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彰显了中国妈妈的伟大。

群舞作品《幸福小院》,作品选材于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养老”。幸福小院是当代老年人们生活的敬老院,老人们来到幸福小院里,相互陪伴,彼此温暖,一起度过夕阳岁月。作品开始时,一个老年女性拖着行李箱来到敬老院,缓慢的脚步凸显了老年女性孤独的背影,表现出凄凉的心情,敬老院里的其他老年人有看报纸的,有聊天喝茶的。这时候,老年女性拖着行李箱一边走一边向儿女们挥手,心理酸酸的,流露出不舍的情感,苍老的身形展现出了老年女性的孤独之感,敬老院里老年人热情地欢迎这位新来的成员,他们陪她一起玩乐、聊天,安慰着她失落的心情,在舞台中央,运用三条长条凳子搭出了一个房子的形状,寓意着老年人的幸福之家,让老年女性融入到幸福小院的生活中。作品展现当下老年人在敬老院的生活,刻画了老年女性从初来敬老院到融入敬老院生活的情感变化,塑造了当代老年女性的形象,透过人物形象揭示“养老”这一当代社会热点话题,使得更多的人关爱老年群体,关注他们的内心情感。

三、女性人物形象塑造在当代中国舞蹈剧目中的重要作用

当代中国舞蹈剧目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建立在外在形象与内在情感的深度剖析基础上,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作品本身而言起着“灵魂”性的重要作用。舞蹈作品需要刻画出人物形象的人性面,也就是人物形象必须“有血有肉”,要求舞蹈编导要研究女性人物形象的内外标识性特征。在舞蹈作品创作中,女性细腻情感的外化表达是艺术形象的内在支撑力,人物形象的塑造以人物情感表达和传达人物思想为核心,生动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是对女性的思想情感及女性人物形象和行为动作的一种展现,通过艺术形象塑造的处理手法,将内在情感和思想融入适合这一女性人物形象的专属舞蹈动作语言,展现出围绕这一女性人物形象所发生的事件和情景,彰显当代的人文精神。情感是女性形象塑造的内涵精神和人文价值,也是形象塑造的灵魂之所,塑造充满真实感的人物形象是优秀舞蹈作品质量高低的评判标准。

四、结语

当代舞蹈剧目作品中对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构建了其审美理念和审美价值。舞蹈编导要对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同的特点,运用不同的舞蹈创作手法进行各年龄段女性形象的刻画,少女人物形象,突出其孩童的天真与烂漫;青年女性人物形象,突出其人物身份转化后,内心和心理情感的变化,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拼搏精神;中老年女性人物形象,注重外形捕捉,深入剖析中老年女性人物形象的内心情感,突出人物形象的个性。塑造高质量的人物形象是当代中国舞蹈作品的重要支撑,舞蹈编导要深入探究人物形象,注重人物形象的个性表达,剖析人物形象内心的情感,通过舞蹈艺术的表现手法,以及其他艺术手段合力塑造生动且鲜活的女性形象。对于不同年龄段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应发挥舞蹈艺术的优势,充分运用动作语言的魅力,彰显不同年龄段女性人物形象的人文精神内涵。

猜你喜欢
女战士编导人物形象
阿里文化的使者——访阿里地区象雄艺术团舞蹈作品《甲·宣》编导白芨、《果沃情》编导次旦达瓦
舞蹈编导与演员关系浅谈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编导:贩卖热情的人
人工智能界的“女战士”
“红心女战士”陈少敏的传奇人生
冰雪女王
冰雪女王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