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佳 (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 716000)
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上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陕北人民在长期生活当中的艺术结晶。陕北民歌用引吭高歌、幽怨低诉等表现手法将黄土高原的地域特色表现在民歌当中,体现了陕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陕北民歌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成为我国低于民歌当中具有代表性的歌种之一,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使得民歌形成了陕北特有的风土文化。
艺术本身的繁荣发展和产生规律可以得出,陕北民歌是基于陕北地区独特的区域性文化和时代背景下产生并发展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黄土高原的低于特色赋予陕北人民豪爽、直率、朴素的性格特点,孕育处理丰厚的黄土高原地域文化。从社会的角度而言,陕北人民将艺术作为创造历史的实践,以陕北民歌的方式抒发自身的情感,以陕北人民的审美角度全是对当地社会背景、自然背景和日常生活的理解,赋予民歌更多的内涵,形成独特的艺术特色1。
旋律和节奏的特殊性是陕北民歌的一大特色,是陕北民歌广泛流传的根本。其中,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劳动的艺术果实,是对陕北的经典生活体现,其节奏是情感流露的体现。对于陕北民歌而言,其节奏大多强起、工整的两句对称乐段。这种两句乐的结音多落在调式主音上,节奏具有鲜明的对比性。演奏当中,节奏多用高音自由延长,使得实际延长显得更自由、舒展。终止或半终止的长音都都采用高音自由延长,一些民歌当中的特殊音长度也是即兴而起,不拘一格,具有充分的自由行。例如,在《赶牲灵》当中,其长音部分是在适当的地方拉长音调,达到尽兴的感觉,具有丰富、独特的表现力2。
陕北民歌歌词多由陕北方言组成,所采用的的词汇具有浓厚的陕北地区地方色彩,在民歌中运用大量的地方方言、土词构成主要内容,让人听了之后有后鼻音浓重的感觉。例如,羊肚子毛巾中“毛巾”指“毛巾”:羊肚子毛巾三道道蓝,出门容易回家难;在演奏陕北民歌时,对歌曲当中的“人”、“我”等都模仿陕北人民的方言念法进行歌唱。陕北民歌本身语言真实质朴,多采用叠字、比兴的手法组成民歌内容,因此,陕北方言给陕北民歌蒙上了地方特色的面纱,大大增强了陕北民歌的地方风格特色3。
体裁丰富也是陕北民歌一大艺术特色,陕北地区地域广阔,不同区域的民歌种类也不同。(1)劳动号子。号子是最早民歌形式一种,主要用于劳动者劳动过程中以专人采用劳动号子吆喝、呐喊赋予劳动者节奏感,转移劳动者注意力,进而减轻繁重的劳作中的心理负担。例如耕地号子、船工号子和碾场号子等,都是实际的农事活动中辅助农事活动合理开展、提高劳动效率的有效措施。(2)小调。小调又叫做里巷之曲,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婚丧嫁娶活动抒发情怀的民歌,小调主要通过民间具有艺术修养的艺人传授,结构工整且内容丰富。例如《三十里铺》就是一首典型的小调陕北民歌,其旋律优美,感情真切,是对陕北地区真实生活的反映。(3)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民歌当中复杂的表现形式,也是陕北民歌当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形式。信天游又叫顺天游,其节奏变化自由,歌词简单易懂。例如《兰花花》,人民以“信天游”的形式对主要事件进行叙述,表达了对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现出兰花花倔强不屈的人物特征。
平腔唱法是演唱者用真嗓音为主导演唱,根据演唱需要可以采用真假嗓音混合的方式演唱。平腔是陕北民歌当中常见的演唱方法,其声调高亢、嘹亮,表现力较强。其中平腔唱法分为三类:
(1)全部真嗓音演唱。这种唱法按照节奏快慢其特点也不不同。节奏不快的唱法旋律起伏小,以《揽工歌》为代表体现出忧伤的氛围;节奏较快相应的音域也就较窄,以《天心顺》为代表演唱铿锵有力,演奏线条比直。
(2)真假唱结合。真假唱结合主要是针对歌曲当中旋律变化较大,大幅度的音程跳跃导致真嗓音不能满足需要,这时候就要用假声来满足大幅度的旋律变化。在陕北民歌信天游当中采用真假唱结合的方式较普遍。例如,在《船夫曲》当中,最高音可达b音,要充分体现船夫的粗狂悲壮,则需要真假音合理过度,表达出船夫的情感流露。演唱过程当中注重咬字、吐字和气息的控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假声的比例4。
(3)假唱为主。假唱为主的演唱方式主要是在长音后加上时值较短且音域较高的装饰音,例如在《我心上就绾你一个人》作品中第一句名尾“头”字利用甩腔的歌唱技巧。演唱完“石”之后迅速提气,将音送到头腔,将“头”甩出去,将恋人之间的相思眷恋之情充分的表现出来,体现出陕北民歌独特的艺术特点。
滑音是陕北民歌当中常用的演唱技巧之一,在陕北民歌当中滑音占绝大多数演唱技巧,其主要由陕北地区人们特殊的说话语调演化而来。
(1)大滑音
大滑音是陕北民歌中较夸张的唱法,在《说下个日子让你走》当中“一把扯住哥哥的马,拉住哥哥的手,说下个日子让你走......”演唱当中夸张的突出“马”字,采用下滑音体现出渴望留住哥哥的悲切心情,“说下个日子让你走”中“个”、“子”都利用下滑音的演唱技巧表现出渴望挽留哥哥的不舍有无奈的心情。
(2)小滑音
小滑音唱法体现在下行滑音,唱法别具一格。例如在《知心话儿捎来的》民歌当中“山丹丹(那个)开花(那个哎咿......)”中“咿”的小滑音具有色彩性,从表面上看并不具备实际意义,但是小滑音的演唱表达出当时情人见面的激动心情。在《赶牲灵》当中,“头”字的上滑音和“三”字下滑音其根据《赶牲灵》所要表现的情绪不同,相应的音色和力度也有一定变化。
断腔有“一字数断”和“一腔数断”之称,断腔种类丰富,有“一重一轻”断腔和“一收一放”断腔等等。在“耍丝弦”音乐当中有“一字多顿”的特殊唱法,演唱当中将音符唱断,断接平滑,将每字每音阐述清楚。例如,在《光棍哭妻》当中断腔偏短且重,用特殊的断腔唱法刻画出光棍哭妻的悲惨悲戚心情。陕北民歌当中,断腔唱法讲究弹性,用短又顿、巧实的方式反映真实内容。在衬句和托腔中,断腔起到了修饰音色的作用,演唱时将衬字和情绪相结合,使民歌作品更加自然、亲切、反映生活内容。
综上所述,我国陕北民歌体现了黄土高原的风俗民情,是对我国黄土文化的体现和传承。陕北民歌在语言、体裁和唱腔上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粗狂、不拘一格的特点是我国音乐史上独特的艺术瑰宝。当下,陕北民歌已经不是对悲惨生活的表现,更多的在于对崭新生活的赞颂。当下,我们在深入了解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和演唱技巧之后,秉着继承传统和推陈出新的态度,不断的优化陕北民歌的创作类型,进而促进陕北民歌的多元化发展。
注释:
1.徐伟.论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演唱技巧[J].戏剧之家,2017(14):72-72.
2.林超.浅谈民族歌曲《走西口》各版本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J].北方音乐,2017,37(9):97-98.
3.朱海芳.陕北民歌演唱概述[J].艺术科技,2017(11):203-203.
4.董雅男.对陕北信天游歌词、唱腔及艺术特征研究综述[J].北方音乐,2017,37(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