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茜茜 (成都师范学院 610000)
《音画练习曲》Op.39,第六首,a小调,小快板(Allegro),依旧延续了拉赫调性多变的风格。标题选自格林兄弟笔下的童话故事《小红帽》:可怜小女孩被装成外婆形象的大灰狼欺骗并吃掉(但最后被猎人救下)。作曲家在这首作品的布局上十分巧妙,尤其是最后一段,他倒叙似的将故事回到了最初,似乎是在呼应原著情节里猎人进入森林的场景,也可以理解为他再一次提醒人们故事的残酷,最妙的是他把这个想象空间留给了听众自己。在音乐创作技法上,作曲家依然采用了本民族音乐语言去谱写这出悲剧。除此之外,家喻户晓的故事情节和生动逼真的画面感让这首曲子广受大家的喜爱。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展开对画面的联想,这对如何正确地表达音乐是一个很值得参考的方式。
音乐一开始,作曲者将短小的三连音半音上行音阶突然中断在主和弦上,立即渲染开曲子的神秘感,将听众带入了一个阴森的画面中。把这样的场景告诉给学生,启发他在弹奏的时候控制音量变化来达到“紧张和神秘”的音乐效果。在技术指导上面,要求学生将精力集中在指尖上,声音弱起但是不虚,连贯地音阶跑动,顺势渐强,然后用特强(sf)干净利落的结束在主和弦上(见乐谱第1-2小节)。随后画风突变,三连音转为四十六音符为一组的音乐动机(见乐谱第6-10小节)。谱面上看得到每组音的第一个高音是跳音,然后第二、三个音是相同的音,最后一个音是第一个音的低八度位置。这个短小的动机里,出现了同音换指的演奏技巧——为了达到快速的效果,演奏时用2、3指轮流演奏,且务必控制音量音色一致。高音的跳音需要弹得富有弹性,而且在四个音当中是重拍,因为每组的第一个跳音是右手声部的主旋律。左手是典型的小连线(落—起),强落弱起。特别注意,真正的第一旋律是在左手的第一个音上面,它应该比右手的跳音旋律走得更清晰。到第27小节前的这一段,对音色的要求非常高。可以告诉学生,这一段就是主人公小红帽的形象——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女孩。所以演奏时务必弹得轻巧活泼,与开端的两句形成强烈反差。右手的跳音可以采用小指去“勾”的动作,强调弹性的重要性。而整段的难点还是在中间的同音换指,建议学生花大量时间慢速练习,务必达到均匀、清楚、轻盈的效果。
从第28小节到34小节,左右手同时由轻快的跳动变成了大连奏(见乐谱28-34小节)。这里一定要给学生强调,切换到另一种演奏状态——歌唱。触键要深而且要慢,带动手腕手臂一起舒展开来。这样的音乐效果,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主人公走累了,她悠然地坐在大树下休息。
一句开场白后音乐又展开了一个新的形象刻画。稍慢的速度(Poco meno mosso)下,左手在低音区极弱(pp)的敲击。二八节奏,前者双音并标有重音记号,后者是极低音区的单音跳音。这里可以说是在全曲中作曲家将音乐形象描述得最活灵活现的地方了(见谱例36-37)。在幼儿钢琴教育中,最开始给学龄前儿童教授“八分音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传统的时值解释,会让小朋友摸不着头脑。柯达伊教学法用节奏读音“titi”去进行读谱教学;而奥尔夫教学法则强调用“人体乐器”去领悟。比如说,告诉小朋友:“二八节奏就像我们的两条腿在走路,左脚向前一步,右脚跟着向前一步,速度要是一样的,不然就会变成瘸子。”所以拉赫玛尼诺夫在这里用低声部的二八节奏刻画的就是大灰狼发现小红帽时,慢慢向他走近的样子。慢速弱起,就像大灰狼怕小红帽发现自己,而缓慢地向她靠近。虽然很轻但因为大灰狼恐怖残暴的形象,采用在低音区进行和声烘托。随后右手同左手一起采用二八节奏出现,依旧是“强-弱”,“顿-挫”的表现手法。只是越来越快(poco a poco accelerando)、越来越快强(poco cresc),和声也变得更加丰富浑厚——低声部变成了音程和八度,高声部则是众多加外音的三和弦(见谱例53-58小节)。
速度和力度以及和声的变化生动地表现了大灰狼越来越接近小红帽的情景,他变得急不可耐,害怕到嘴的猎物跑掉。它恐怖的嘴脸和不协和的和弦如出一辙。这个画面感非常强烈的旋律中,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音乐形象。不光是“教”,同时也可以与学生交流。
这一段的技术难点在于演奏连续的、快速的音程以及和弦时,指尖的瞬间发力点和手掌的持续支撑,手臂要学会着调节放松,做到由手指尖到肩膀前紧后松的状态。其实力度的控制与变化。由弱渐强,但在第58小节之前,最强也只能到控制到一个中等的范围。因为接下来这一段故事才真正进入高潮。
第59小节开始,轻巧的(leggiere)急板(Presto),音乐一下子进入了一个更快的速度。节奏型转变为前十六后八(见谱例59小节后)。这里使用了错位的记谱法,但这样更能看出动机特征:右手首尾相同的和弦中间用一个单音连接。重音也非传统的首,而是落到了尾巴上;左手一个低音区空八度加上一个中音区三和弦的二八节奏。演奏时需要强调出左手低音声部的空八度。而后左右手交换两次奏法。前半段旋律(59小节—70小节)演奏时,轻巧是关键,技术点基本与上一段相同。而音乐形象则是大灰狼化身成“狼外婆”,用甜言蜜语取得小红帽的信任。
第71小节开始,虽然音型、节奏型和前面无差,但力度经前两小节一下子过渡到了很强(ff),且前面动机中最后一个跳音直接变成了重击(见谱例71-72小节)。这几句在教学的时候,要告诉学生,将全身力量通过手臂传到键盘上,尤其是重击的音,发力迅速、强烈、干净、果断。这里揭露了大灰狼真实的形象:丑陋而恐怖。随后逐渐缓慢(raLLentando)并渐弱(dim)下来。但仅两小节便又通过左手变奏前十六后八的动机进入,但这次重音不再是后半拍,而转移到了前半拍上(见谱例81-85小节)。
随后乐曲又回到了第一部分描写小红帽形象的段落,中间只加了些许细微的变化。而全曲最终处竟然是开始的三连音半音阶上行片段。作曲家采用了一个倒叙的手法,又把故事回到了最初。也许是留给听众一个想象空间,也许是他内心深处也有充满希望的一面:故事再来一次,小红帽就不会被吃掉……
在教学中,总结出这首音画练习曲在演奏方面需要注意的内容:
1.关于手指硬功夫技术。这首曲子对学生弹奏跑动、和弦的要求很高。音符要弹均匀、指尖不能软;一关节、三关节、手掌要支撑住和弦。
2.速度的变化、节拍节奏的交替使用是这首曲子的重中之重。三连音、二八节奏、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四十六节奏型频繁切换,一定要稳住节拍,不要慌乱抢拍,也不要拖沓。
3.不可忽视的强弱对比,重音重拍。这首曲子的画面感如此强烈,强弱对比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一定要关注谱子上的表情标记,准确拿捏。
4.断奏、连奏与小连线等多种弹奏方式的切换。这首曲子虽然速度很快,但它内部依然存在不少不同的演奏方式。弹跳音的时候要轻巧有弹性;演奏力强有力的和弦时,根据音乐需要,或是果断或是深厚;而连奏时,注意把“歌唱性”进行到底;小连线时,落得深,起的干净。
5.踏板的运用。这首曲子大部分都处在一个轻巧富有弹性的状态下,所以踏板一定要踩得短而浅,切记不能踩死,会导致声音混响在一起。建议使用“点”的方式来使用踏板。
本文提及的技术难度,需要学生花大量时间进行慢练。除此之外,教师要再次强调曲子的音乐性。在音乐著作《拉赫玛尼诺夫》中记载道:“尽管命名为音画,但是没有特定的内容局限,音画的构思仅仅是作为创作灵感来源和基点,并非音乐目的本身1。”其实本身“音画”这两个字或者背景故事并不重要,因为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诠释音乐而存在的。如果没有了音乐性,那音画也就不叫音画了。所以学生也可以将这首“小红帽”理解成其他故事,甚至说就当成纯音乐来演奏,只要你所表达的音乐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就像练好基本功是为了表达出更美妙、更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
注释:
1.[德]安德烈亚斯·魏玛著,陈莹译.《拉赫玛尼诺夫》.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