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2019-07-12 12:29胡智惠淮阴工学院223001
大众文艺 2019年7期
关键词:二本科研成果高校教师

胡智惠 (淮阴工学院 223001)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与建设的重要场所,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是实现可持续化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生产要素与必要资源。因此高校教师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了一个学校的科研力量以及教学能力。

一、地方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提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不同高校由于教学资源、原有基础等方面的差别,因此科研发展中的效率以及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尽管地方高校在科研发展方面具有自己的个性以及特点,但是其在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上都具有共性的问题和不足。

1.教师科研资源受到限制

高质量的科研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物质成本以及人力成本。对于国家级985、211高校而言,高校自身以及教师的科研过程和活动具有较为充足的资源。但是对于二本院校、专科类院校而言,教师在科研过程中面临着资金不足、工具不足、人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以及最终科研成果的质量。除了在总量上的差异和不足,在高校内部科研资源也具有不公平性。教师科研资源的多少并非与教师科研能力完全挂钩,而是与教师的职称有较高的相关程度。在高校环境下,高职称的教师往往能够拿到更多的科研资金,同时也能够拿到更具有含金量的科研项目。高职称教师往往具有年龄较大、生活较为安逸等特点,其热心科研的积极性呈现一定的衰退。相反,那些应该积极投入一线科研现场的年轻高校教师由于职称低、资历浅等原因致使科研资源短缺,在一定程度上挫败了年轻教师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师自身科研能力有限

教师作为科研成果的决定因素,其智力、知识输出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了最终科研成果的水平和成就。在高校中,优秀科研人才也逐渐呈现头部效应,主要集中在我国一流大学中。因此对于地方的二本院校而言,在优秀人才获取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除此之外,很多的地方高校不仅在人才招聘上具有较低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在后期的教师科研培训上也具有一定的不完善之处。高校教师也同样需要良好的科研培训环境,通过产学研模式、师徒模式、学术交流模式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但是目前在许多二本地方高校中,相关的培训模式还并不完善,阻碍了高校教师科研力量的长足发展。

3.教师科研成果实用性有待提升

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价标准主要是根据其科研成果在生活实践中所产生的作用以及效果。因此,高校中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需要根植于企业生产需要、人民生活需要,不能仅仅是理论上的真知,为了学术而学术。目前,在高校科研过程中,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密切程度并不深刻,很多教师处于一种“闭门造车”的状态,其科研理论成果往往与实际生活、生产需要不符合,因此其科研能力的提升往往也流于形式,失其本质。

二、地方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策略和方法

针对上述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师角度以及高校角度两个方面综合探讨地方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提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能为实际问题带来一定的反思作用与促进作用。

1.为教师科研提供充足的资源

高校教师科研过程需要充足的人财物资源,因此高校需要通过多种途经帮助教师完善科研过程所需要的资源以及材料。对于地方二本高校而言,学校自身的主要经费来自自有资金、社会资金以及政府资金。在上述的资金来源中,学校自身的自有资金十分有限,主要是依靠教学活动的微薄收入。并且对于地方二本高校而言,由于学校自身综合能力的有限,因此教育部门的拨款额度较低,没有办法完全覆盖科研经费的需求。对此,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从多个途径拓宽收入来源。首先,学校可以提升社会途径的收入,主要通过企业拨款、经费支持等方式来筹集教师所需要的科研资金。高校与企业之间在财务以及科研上的互助能够形成具有强劲竞争力大的产业链条,能够实现双方共赢的局面。高校需要积极与社会中的企业接触,在“产学研”发展模式中谋求科研现代化、多样化、社会化的出路,为高校教师提供充足的科研资源。其次,高校自身可以利用投资途径扩大自有资金的收益,在金融增值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资源。目前,很多的高校已经成立了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用于运营剩余的自有资本以及资金,使其在直接投资以及间接投资中获取更大的收益。在高校自身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创业过程中,高校自身需要规避风险,充分保证自有资金的本金安全。

2.打破原有的资源分配形式,促进科研资源与科研能力相适应

在地方高校中,科研资源的总量不足仅仅是问题的一个层面,资源内部的分配不均也同样是严重的问题,制约了高校科研能力的快速增长。对此,地方高校应该打破原有的资源分配形式,破除对于教师职称评价的过度依赖,将科研资源更多地给予新兴的年轻教师,帮助年轻的科研力量实现快速、长足的成长与发展。对此,高校应该选取多个评判维度,从年龄、教学经验、科研热情、职称、科研成果等多个维度综合判断教师自身是否具有正当、充足的科研动机以及科研能力,并在评判之后分配相应的研究资源。在评判过程中,高校应该利用群体决策的方式,建立一个评审的委员会,利用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式决定科研资金的去处和用处。除此之外,在高校的教师群体中,德高望重的教师应该主动给予新教师更多的科研资源以及科研指导,帮助高校完成新老教师的更新和完善,使得教师之间的科研能力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充。

3.提升高校自主科研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能力

对于地方性二本院校而言,人才的培养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自主科研人才的培养能够在目前环境中利用较小的成本创造更大的成果,从而提升高校以及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对此,高校中应该为教师提供校内培训、校外交流培训的机会,帮助教师实现全面科研能力的增长。在高校内部环境中,高校应该为教师建立具体的科研场所,帮助教师进行科研交流和成果展示。同时,对于年轻的科研人才,在高校内部可以通过师徒的组织形式,让老教师带领新教师共同成长与进步。对于新教师而言,在老教师的指引以及促进下,自身的科研能力以及经验能够实现快速增长。为了促进老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校可以将新教师的科研表现的一部分成果、绩效归属到老教师手中,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建立稳固的师徒关系。在高校科研环境下,很多教师为了谋求科研资金而将科研项目的实验过程和写作过程外包出去,使得科研工程带有明显的功利化。对此,高校应该严查这种浪费科研资源,败坏科研风气的现象,保证科研过程中的公正性、合法性,确保高校科研动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因此,在培训工作中,高校也应该对教师科研的道德素养进行培训,通过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惩罚手段的督促,纠正不良的学术科研风气,在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同时,增加科研的质量,建设良好的科研风气。

对于地方二本高校而言,内部的培训资源以及能力比较有限,没有办法带来先进化、创新化的科研成长,对此将培训目光放到学校外部是一个效率较高的措施。目前,我国高校之间已经逐渐建立起相互交流、相互研讨的形式。这种高校之间的研讨会能够加强不同高校科研人才之间的交流和促进,帮助科研实力落后的高校明确最新的科研动向以及科研成果,在学习中明确今后的科研方向。除此之外,高校应该给予优秀教师在外培训、参观的机会。例如,高校可以建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用于帮助优秀教师出国考察、科研等活动。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培训、建设活动中,高校都需要为教师搭建一个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平台,简化教师获取科研信息的综合成本,在为教师提供科研便利的同时提升教师的综合科研水平和能力。

4.促进产学研模式的发展,在实践中提升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

科研成果来自于生活实践,必将会走向生活实践。因此高校中的科研不应该是空中楼阁,而是应该建立在社会实践以及生活、生产需要的基础上。对此,在高校中大力发展产学研模式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并能在企业与高校信息共享互通的局面下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发展。在产学研科研模式中,“产”指的是享受和转化科研成果的企业,“学”指的是输出科研人才、提供科研成果的高校,“研”指的是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验室成果的科研机构。目前,在我国的科研创新中,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正在逐渐加深。在科研过程中,高校主要是生产理论上的成果,促及科研理论的发展,其最终的成果形式主要是课题、论文等书面上的表达。科研机构除了自主科研之外,还会将高校中的理论成果进行检验,并在检验成果之后实现试验品的生产、制造以及使用,从现实角度探究高校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对于企业而言,企业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数量对相关产品进行大规模的流水线化生产,从而将科研成果和实验成果转化为真正的用于市场交易的产品。在上述的三个机构中,科研机构在验证高校科研成果的同时,也为高校带来了更多的科研启发,促进了双方之间在科研信息以及科研人才上的充分流动。企业在生产科研化商品后所获得的一部分利润将会回流到高校的科研领域,从而为高校的科研过程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由于企业与末端市场联系密切,因此透过企业的销售动态以及数据信息,高校能够反向了解到自身科研成果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明确后期科研促进的方向。科研与产业发展具有协同性,在产学研发展过程中要以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对技术的需求为起点,快速传递到创新链的上游——高校,在协同发展中实现联合技术攻关、协同创新,最终实现成果快速转化。在整个过程中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将会有实质性的提升。

同时在产学研机构中,人才具有充分的流动性,高校内部的教师资源能够流通到企业、科研机构中,从而在不同生产环境下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科研机构以及企业中的优秀人才也会反向流通到高校之中,从而在相互交流中整体提升高校科研人才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在人才交流的过程中,高校教师需要具有主动地创新意识,主动创造提升自我的机会,为实现自身科研能力增长创造良好的主观环境。

三、结语

高校建设的本质在于人才的培养以及创新。在此过程中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综合促进高校的教学地位,同时也能够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对于不同层级的高校而言,其科研现状以及科研问题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地方性的二本院校中,高校就普遍存在科研资源不充足、科研成果实用性不强、教师科研培训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普通院校的科研发展机会和水平。对此,高校可以通过拓宽资源来源渠道、加强内外的教师培训以及积极参与产学研模式等形式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水平。但是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并非仅仅是高校以及内部教师的工作与责任,全体的社会力量都应该主动参与到高校的科研建设中,为其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资金资源以及物质资源。

猜你喜欢
二本科研成果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二本:扬长避短,优化志愿方案
二本:扬长避短,优化志愿方案
二本: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同分数段的志愿方略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与对策探究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