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准资助制度育人实现路径探究

2019-07-12 08:30崔丽蓉扬州大学广陵学院225000
大众文艺 2019年22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精准

崔丽蓉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225000)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对于学生资助工作,精准资助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因此,新形势下提高学生资助水平,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是教育扶贫和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任务。精准资助就是要以服务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精准的认定资助对象、精准的匹配资助标准、精准的发放资助资金、精准的构建育人途径,推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从扶贫到扶智,由量多到质优,切实务实的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

一、现行高校精准资助的工作困境和问题分析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级简单模糊

当前绝大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和定级,都要经过学生申请、班级评议、班主任或辅导员审核、院系认定、学校评审等流程。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一直过分的依赖附有当地民政部门盖章的《高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由于当地民政部门对部分学生家庭情况或多或少缺乏了解,或碍于情面,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加之申请学生家庭情况也相对复杂,当地民政部门盖章缺乏一定的严谨性和真实性情况时有发生。今年,根据国家颁布相关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不再需要学生当地民政局盖章,由学生申请并个人承诺真实性即可,特困学生需提供相关凭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民政部门盖章的随意性,但同时对学生的诚信素质和学校评议标准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

2.大学生奋斗意识和感恩精神缺失

大学生对国家资助政策的意义未有成熟的思考,自强和奋斗意识缺乏,且其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易受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坐享其成的不良习气影响,认为助学金不拿白不拿,许多不贫困的学生冒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领取国家助学金,而使真正困难的学生无法受到合理的资助,且让学生对资助的公平性产生怀疑,出现跟风现象。另一部分同学缺乏感恩,缺少诚信,缺失契约精神,学生获得生源地贷款完成学业后,出现拖欠还款,甚至不还和失联,造成个人征信不良记录,在学校和社会都造成比较恶劣的影响,严重挑战学校资助工作的公信力。

3.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维护缺乏

各类家庭困难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对高校资助工作尤为重要。但不少高校分管资助的老师流动性大且缺乏培训,贫困学生的信息更新不及时规范,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资助的记录也不是非常的详细和完善。据了解,许多高校甚至没有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档案,无意中造成资助名额的分配具有盲目性和单一性,出现了部分同学频繁受到资助,而少部分家庭突发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较少或未受资助的情况。当前合理运用各类云平台,将校园一卡通、手机支付等反应学生消费水平的数据,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的有力补充也显得非常必要。此外对于资助奖金的发放及用途也缺乏调研,缺乏相应的反馈数据,对提升资助成效,及辅导员有的放矢做好这部分特殊群体的思想教育工作未提供详细完善的数据。

二、高校精准资助育人路径探析

1.建立精准认定体系,力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补尽助

要通过数据分析与考察调研结合的方式推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化。首先高校资助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各类贫困数据库维护方法,动态更新学生信息,要将定期贫困认定与突发贫困认定相结合,将突发受灾或家庭变故的贫困生信息及时动态更新;其次要将“四级评议”落到实处,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学校要求的家庭经济状况认定程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议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班级推荐的方式选出在日常表现有威信且具有诚信力的同学,要通过手机消费、一卡通餐费等多渠道获取信息作出综合分析。同时还要实时监督学生日常生活水平,可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平时监督或进行座谈,如发现学生有弄虚作假行为,调查清楚后立即取消贫困生资格。除此之外,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消费水平,实地走访学生家庭情况和当地生活水平,通过综合评判,确保实际困难学生受到资助。

2.实施精准帮扶政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与受助相适应

高校资助工作要做到与学生需求匹配和和适应,就要在资助金额标准、受助频率、资助发放以及个性化资助做到合理和精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困难,进行分级资助,不能搞平均主义或轮流受助。要全面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助情况,比对数据库,合理分配各项资助名额。要根据国家政策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烈士子女等特殊群体作为重点资助对象。要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状况,为残障、受灾或家庭重大变故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个性化、全面化,有力度、有温度的帮扶政策。同时要做到精准帮扶,还要充分利用大数据,认真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收入水平、最低生活标准水平与学生就读学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做到资助的精准和公平。在资助资金的发放上面也要切实的解决学生的需求。要在解学生燃眉之急,如冬季御寒或返乡之际要将资助资金发放到位;可实行银行卡、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等支付方式,增加资金发放效率;也可通过分时段发放,帮助学生合理使用助学金,增加受助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提升精准管理水平,不断健全发展型资助育人机制

高校的资助工作与教育公平和学生权益密切相连。要提高资助管理的精准化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制度运行的监督,通过法律途径与制度管理,严禁资助工作中的徇私舞弊与贪污挪用,确保资助资金用于实际困难学生帮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受助学生的监督,杜绝挥霍浪费、弄虚作假,对于挥霍浪费者要批评教育,对于弄虚作假者要记入诚信档案,直至撤销助学金,同时要加强对受助学生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自立自强意识、诚信意识,要将资助与育人工作相统一。同时高校资助工作要从保障型转化为发展型,要在资助过程中,用精准化的思维方式,满足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要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经济资助的同时,针对学生的各类成长需求,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差异化的帮扶支持,帮助学生自强自立。可结合学生的特点,根据家庭经济特殊困难群体、专业特长群体、创新创业需求群体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分别提供基本技能岗位、知识技能岗位和创业实践岗位。在通过相应岗位为学生提供经济支持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能力发展的诉求,充分地体现了精准资助过程中资助形式差异化、资助目的与学生需求相契合的要求,完善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通过参加实践锻炼,受资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使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助,甚至开展互助,充分让受助学生获得了尊严感和成就感,很大程度激发了受资助学生回报社会与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精准的育人管理拓宽了资助育人的功能,能够有效的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成长,富有成效的提高学生诚信力和感恩度,帮助和激励学生学生在受到资助后能够自强奋斗、逆风飞扬、励志成才、回报社会。

综上所述,高校精准资助工作关乎着教育公平,承载着每个贫困家庭的梦想。构建高校精准资助制度育人体系需要国家、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新形势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努力实现全覆盖和个性化的结合、物质帮扶与精神滋养的互补,不断扩大精准资助制度育人的影响力和成效。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精准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选择困难症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