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情感说
——艺术产生的直接原因

2019-07-12 08:40山西师范大学041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先验巫术领悟

(山西师范大学 041000)

关于艺术的起源这个问题,在西方美学史上有诸多理论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实践说、模仿说、游戏说……等,但每种理论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不合理性。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艺术起源于实践。而在艺术起源问题上,我个人认为,情感才是艺术产生的直接原因。但必须强调的是,我并不完全否定“实践说、巫术说……”等其他学说,因为正是劳动使人成为了人,劳动是人类其他活动的根本原因,劳动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而巫术、模仿、游戏……等因素,在艺术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影响。单就艺术本身的本质特征、审美形态来看,劳动、巫术……等与艺术产生的关系是一种间接关系,而情感才是艺术产生的直接原因。

一、艺术的本质特征

根据人类基因学和遗传学,人类在一代代的传承中,尽管外在形态,如外貌、体征等,会受到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始终都能够保持自己的生物特性,这是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基因具有稳定性,能够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因此不管如何演变、遗传,人类的本质特征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同理,艺术活动在其遗传演变中,不管如何发展,它的本质特征都不会改变的,因此我们可以从艺术的本质特征入手,追本溯源,探寻艺术的本体,艺术产生的直接原因。

艺术就其本质而言,是审美活动。审美,简而言之,即可以引起人们情感的变化。所以,美即是丑,丑即是美,审美就是审丑,为何要写丑,就是为了引起人们情感的变化,更好的写美。如,文学作品中,鲁迅在《阿Q正传》中,对阿Q头上的癞疮疤进行了大段描写,目的就是为了引起人们情感的变化。因此,狭义的来讲,艺术的本质,即可以引起人们情感变化的美的产物。朱狄在《原始文化研究中》认为人类最早的艺术是原始宗教的副产品,言下之意,认为艺术起源于宗教。如若假设朱狄的观点正确,那么宗教是如何产生的,为何在宗教之下产生了艺术,而不是其他。从双希文明影响下的审美形态来看,宗教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情感,而宗教影响之下形成的艺术,也正是因为情感的寄托(关于双希文明影响下的艺术形态以及为何是情感原因,后边将着重论述),由此一来,朱迪的论断是一种悖论。而究竟是什么使原始人在生理的需要尚未完全满足以前,就跳到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的层级呢?我认为,就是情感的寄托。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钟嵘《诗品序》中也提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借照古人的观点,而从文章、古诗的等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讲,会发现情感确实是艺术产生的直接原因。马奇在《艺术的社会学解释》中说:“我们在这里遇到的事实是艺术本身起源于巫术,因为艺术旨在实施某种巫术来招引部落赖以维生的动物”。1人类的生活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类,在原始社会,人类处于蒙昧阶段,因为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生产力低下,物质生活尚不能完全满足,所以此时精神生活是不太可能存在的,但是,人类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人是有意识的,是有想象存在的,因此人类将满足物质生活的情感寄托于巫术、寄托于宗教,祈求可以有好的收成、祈求神灵庇护。假设正如马奇所说的,艺术就是旨在实施某种巫术来招引部落赖以维生的动物,那么是什么促使原始人类实施巫术祈求动物的呢,我们不难推出:是因为原始人类可以吃饱饭的情感寄托,才导致人们采用巫术这种方式的,而采用巫术这种方式也许只是一种偶发性。现象学美学家米盖尔·杜夫海纳在其《审美经验现象学》一书中提出了情感先验说。在他看来,情感先验构成了审美对象客体和审美知觉主体同一性的共同基础。情感先验先于客体和主体,标示了先在性特点;情感先验同时又规定着客体和主体,标示了意向性特点。一方面,情感先验赋予知觉主体以解读审美对象本具的情感意义的潜在认识,如,原始人利用巫术祈求赖以为生的动物,寄托了巫术丰衣足食的情感;另一方面,情感先验赋予审美对象能被情感体验到的性质(即情感物),如,巫术仪式、宗教祭祀中,按照人类对神灵的情感、想象,巫师进行神灵化的装扮,等到他们登场时,让人感觉到巫师已不是巫师,而是寄托人类情感的神,以至于人们能从巫师的装扮、行为上真实的感觉到神就在我们身边、听到了我们的诉求、并且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愿望。审美对象与知觉主体的意向性关系就建立在情感先验的基础上。情感先验作为客观化和实体化的独立存在,是审美对象与知觉主体及其相互沟通的客观根源2。艺术虽是早期先民祭祀的产物,但实际是用艺术这种固定的形式,将带有情感性的祭祀留存下来。所以并不是所有具有艺术形式的“艺术”都是艺术,也不能单从艺术形式出现的时间来断定艺术的起源。所以,尽管原始壁画中记录了早期人类劳动生产的过程,但这只仅仅是为了记录生产过程,是出于一种“实用”目的,并未包含情感,所以不是审美的,也就不具有艺术的内容,虽然具有艺术的形式,但不是真正的艺术。因此,并不能像马奇所论断的,艺术本身起源于巫术,因为在巫术和人类之间存在的客观根源是情感先验。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大胆的说,艺术、巫术、宗教是交叉产生的,产生的直接原因都是情感。

二、东西方艺术的审美形态

艺术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既然前边已经了解到艺术的本质内容就是情感,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艺术发展过程中主要的审美形态,来探寻为何艺术产生的直接原因即情感。

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所表现的是艺术家对情感生活认识到的抽象化的情感概念,不是艺术家个人的自我真实情感。朗格主张情感表现的符号化,情感符号既是表现性形式,把人类情感转变为可以视听的符号手段;又是抽象性形式,即具有逻辑表现力的形式。她强调符号形式是一种情感形式和生命形式,艺术是用表现性和符号形式体现出来的一种抽象化的情感领悟3。从东西方两个比较大的文化生态系统影响下,形成的审美形态来看,我们可以推断出艺术即是一种抽象化的情感领悟。

(一)西方文明下的主要审美形态

单就西方来讲,阿德诺在《文化与混乱》中认为,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是迄今为止影响西方人的两种主要力量,在这两种文明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形态,而这些审美形态实际是两种文明影响下情感领悟的形式化表现。古希腊人认为神灵也有喜怒哀乐,与老百姓是有交流的,人神之间关系很近,所以古希腊人认为理性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古希腊人追求内心的和谐,正是因为这种内心的情感,产生了“优美”的审美形态,如: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形态优美,线条柔和。而随着古希腊文明的衰落,古罗马文明崛起,事实上古罗马文明和古希腊文明是一脉相承的,但古罗马作为一个南征北战的国家,是一个在战争中成长的文明,因此古罗马人的内心是显赫的夸耀,受此内心情感的影响,古希腊“优美”的审美形态,在古罗马变为了“宏丽”,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除了古希腊文明,影响西方的另一个重要的文明便是希伯来文明。希伯来民族是一个颠沛流离、多灾多难的民族,因此这个民族便将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上帝身上,认为上帝无所不能,上帝是崇高的,这种对上帝虔诚的内心情感,形成了“崇高”的审美形态,这种审美形态尤以中世纪后的宗教建筑为例。因此,无论是“优美”、“宏丽”,还是“崇高”,都是人类情感领悟的抽象化表现:古希腊人的情感领悟是“理性”,外化为“优美”的审美形态:古罗马人的情感领悟是“显赫的夸耀”,外化为“宏丽”的审美形态;而希伯来人的情感领悟是人生来是有罪的,只有上帝才能帮助人类,上帝是崇高的,所以外化为“崇高”的审美形态。

(二)东方文明影响下的主要审美形态

与此同时的东方,受华夏文明的影响,情感领悟的不同,也出现了不同的审美形态,其中最主要的是,受道家文化的影响,出现了“意境”。道家思考人的终极目的以及道是什么,与天地往来,与天地万物价值等同,但并未产生西方的理性超越,认为人与世界万物一样的、同价值,讲究从“游”到“妙”的过程,最终目的:物我不分,所以受道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形成了和西方不一样的情感领悟,在这种对“道”、对人生宇宙探讨的情感的驱使下,“意境”也就应运而生。“意境”,实际是一种抽象化的情感体验,是情感领悟的外化。

由此可以得出,东西方的这些审美形态都是体现了抽象化情感领悟的符号形式。

综上所述,究其内容和形式来讲,情感都是促使二者形成和发展的本质动力,形散而神不散,情感是艺术产生的直接原因。

注释:

1.马奇《艺术的社会学解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7页.

2.黄南珊《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中的艺术情感理论》,文艺研究,1996.5.21.

3.黄南珊《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中的艺术情感理论》,文艺研究,1996.5.21.

猜你喜欢
先验巫术领悟
康德定言命令的演绎是一种先验演绎吗?——论纯粹知性与实践理性在先天原则证成方面之异同
基于暗通道先验的单幅图像去雾算法研究与实现
先验想象力在范畴先验演绎中的定位研究
多么痛的领悟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电学和磁学
“讨厌”来自巫术用语
先验的风
领悟数学思想 做好期中复习
神秘的地索拉诺“巫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