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周吟
周末,把娃放在小电驴前面,背个妈咪包到菜市场为老娘挑选食材煲汤,走进菜市场。
一幅浓墨重彩的生活水粉
柴米油盐酱醋茶,活色生香,五味杂陈,吃喝的桩桩件件都能在菜场里解决掉。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菜摊的泥土味,鱼档的鱼腥味,摊贩王婆卖瓜,大叔刀起刀落,交织出生活最本真、最琐碎的模样,如此的具体、鲜明和生动,有一股子热气腾腾的生机在流动。
难怪汪曾祺说“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水灵的绿叶菜被稻草分捆成束,鲜艳的甜椒、番茄、萝卜组成五彩斑斓的色块,圆滚滚的土豆儿堆成金字塔状,脆生生的洋蓟、黄瓜和西葫芦之间,夹着美人指般的芦笋;鲜红的带着纹理的肉被精细化化整为零,用锃亮的铁钩高高悬起;锈迹斑斑的铁笼里,鸡鸭窝一起;脏兮兮的椭圆形塑料盆内,鲫鱼无精打采摆动着……每一个摊位,都像是一幅浓墨重彩的生活水粉,泼辣地呈现在你面前。
这里没有风花雪月,没有美酒咖啡,也没有诗和远方,只有踏踏实实的一饭一蔬,孩子、工作、名利你都可以瞬间遗忘,用不多的钱,带上一堆菜和肉,到家热热乎乎的煮熟,最好再烫上一壶好酒,三五知己,吃得热火朝天。
我忽然觉得,爱逛菜市场的人,是不会垮的。与生活的短兵相接会被这里扑面而来的香火淳朴气息给融化,再汲取万千生命汇成的热气,把伤风感怀的矫情绞得稀碎。这些夹杂着生食和熟食的混杂气味,贴近人的生存本能,让人觉着自己终于接了地气。
我也忽然能明白,为何很多远离故乡在外独自打拼的朋友们,他们喜欢逛菜市场,因为某一个熟悉的菜场街景,更像是故乡生活的缩影。用普普通通的青菜萝卜,用日复一日的讨价还价,一次又一次消解离乡背井的思念和隐痛,消解疲于奔命的茫然和焦灼,菜场帮助他们,把生活落到了实处。
逛逛菜市场,知道人生一世,一饭一蔬,简单平凡,让人知足。
逛逛菜市场,看见生活本真,忙忙碌碌,人间有味,也是值得。
一出粗狂肆意的市井交响乐
笔下惯是刀将风霜、江湖夜雨的古龙也讲过,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心一窄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
情场失恋、职场失意,伤害了别人,或被人诬陷中伤,当你觉得最近的日子过得一团糟的时候,感觉到生活中伤痕累累的时候,甚至是了无生趣的时候,除了逛商场花钱,不妨试试去菜场走走,这些琐碎又真实的场景,会瞬间将你拽回到一个鲜活的现实世界来。
菜市场入口年迈的阿婆,卖菜时从怀里掏出塑料袋的钱包,用舌头舔一舔手指再点钞票,一副小心翼翼。
卖土鸡蛋的大叔,从凌晨抹黑的乡下赶来,勤劳朴实、热情憨厚,围着自家的几个土雞蛋仿佛是母鸡护着幼崽。
蔬菜档的大爷,左手一个荸荠右手一把削皮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潜在客户,就是不看手中正在削皮的荸荠,三两下黑紫色外皮褪尽,轻轻一抖,露出一身雪白,扔进小篮里。
开鱼档的大哥一手掐起一条黄鳝,脑袋往案板钉子上一摁,手中小刀利落拉开黄鳝肚子,顺手就把内脏扯下来扔进脚边垃圾桶,剩下的黄鳝身子三两下漂水就洗干净了,左边的大姐,一手抓鱼蓉一手拿调羹,动作轻柔又快捷,一个个乒乓大小的鱼丸就前仆后继跃入眼前的一大盆热水中。
菜场里开了不知多少年的老面馆,一口大锅嘟囔着沸水,一柄长把竹篾笊篱塞一小团面条,伸进沸水里焖片刻,提起沥水,扣入碗中,淋上酱油、麻油、芝麻酱、味精、胡椒粉,再撒上一撮葱花。热面升腾的雾气里,光着膀子的汉子叉腿坐在条凳上,埋头用一次性筷子往嘴里呼噜呼噜塞面,完全不理会外头行人、轿车和电瓶车嘈杂交错。
如果你在同一个菜贩那买过两三次,菜贩见你来,脑中的顾客记录仪便自动开启——今儿的菜没有昨儿新鲜,您下回再来。卖东北豆腐的老夫妇,会很热情招呼你:东北人的豆腐吃法可多,煎炒炖都行,最地道的就是豆腐蘸酱!只有我们家的才做得出那个味!如若你买了西红柿和鸡蛋,热情的老板也会顺手送你两颗小葱。
或许你真的置身在川流不息的场景中,你才会明白年少时觉得的鸡飞狗跳又脏乱不洁的地方,是妈妈的最爱。
有别于精致有序的生鲜超市,这种约定俗成的传统菜市,有着脱离大商业流通体系之外返璞归真怡然自得的天然亲近感,无人会在意你是否衣冠不整,头发凌乱,大可尽情铺陈各自的生活原色。
美食家蔡澜也甚知个中滋味,他在书中写道自己最喜欢去香港广东道和奶路臣街间的旺角市集,“我指的并不是政府建的那座菜市,而是街上和路旁的小店铺及摊档。第一,它有个性,摆到道路中央,警察每天来抓,等他们走后,小贩摆满货物,大做生意”。
香港的警察是否顺带客串城管的职责?天晓得。
如果说社会是一座名利场,那么菜市场,就扒开了这层光鲜靓丽的外衣,露出柴米油盐、奔波劳碌的质地来。这里充斥了吃穿用度的日常、用力生活的场景,溢满了人之常情,让每个经过它的人,都浸泡了滚滚红尘,体验生之乐趣。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