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维友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对小学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注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围绕学生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体育热情,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体育;以生为本;高效;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初始阶段,对于培养其良好习惯来说非常关键,因此在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就要将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成长规律作为切入点,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为主,围绕学生进行教学。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注重“以生为本”的重要性
以生为本就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身为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相关的教学活动,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教学的形式、结构、内容都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围绕学生展开相关的教学。以生为本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学习内容,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还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课堂还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效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切实落实“以生为本”理念,打造高效体育课堂策略分析
1.制定“以生为本”的体育教学目标
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来讲,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体育教学质量和最终效果会有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在以往的体育课堂中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及质量的罪魁祸首。所以,在当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在明确体育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对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和创新,让体育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切实满足小学生心理和兴趣爱好,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教师应充分依据小学生体育能力和兴趣爱好合理设置和选择,从而确保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应确保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实效性等;在选择和设置体育教学内容时应切实满足小学生心理和体育学习具体需要,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小学生体育学习需求、心理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下,合理选择和设置体育教学内容,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理念,实现因材施教确保体育教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打造“以生为本”的高效体育课堂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自身应对“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一个正确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将其切实落实到具体教学工作当中。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应认识到学生个体之间在身体素质、体育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认知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性,应给予每位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和特点给予其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在全新教育教学背景下提出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体育课堂中也应切实落实。教师在认识到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性后,就可采用分层教学法实现因材施教,切实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更加有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就以“跳远”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依据学生体育能力及素养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而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及教学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应的层次中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切实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學习需求,培养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确保体育课堂教学更具全面性和有效性。
3.采用激励性评价,体现“以生为本”的高效体育课堂
在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学的主要对象为全体学生,很少针对学生个人展开教学,严重忽视了学生在体育兴趣、身体素质及学习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出现自卑、畏惧和抵触情绪。所以,在“以生为本”的体育课堂中,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实施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同时对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手段,切实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树立其体育学习的自信心,让班级的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并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实现快乐体育。采用激励评价时,教师应对学生表现出的优势进行及时赞扬,多用“你真棒!”“你做的很好,再接再厉!”等表扬话语,对表现相对不好的同学应给予指导同时予以鼓励“加油,老师相信你!”“不错,你能行!”等,从而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体育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展开体育学习和训练,真正打造一个“以生为本”的高效体育课堂。
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是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小学生运动习惯以及体育思想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以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进行紧密结合,打造高效的小学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周永林.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 2014(17):64.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