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婷婷
摘 要:阅读作为小学生了解外界信息的一种有效渠道,如何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老师值得关心的问题,但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模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当前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问题及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为了满足时代的需求,小学语文教师也随之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法,而在农村地区的许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却存在许多的问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以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并且加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下文是一些具体建议。
一、当前农村地区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农村地区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地区环境及教学条件的限制,大多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学课堂质量都较为欠缺,而对于阅读课堂这样需要大量进行课外优秀文章阅读以及非考试板块来说,大多数农村小学既缺少完备的教学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对阅读板块的教学不太重视,并且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大多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都过于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是单纯地进行阅读,这种方式不仅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意思,而且很难能够让学生将课堂阅读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产生联系,并且由于教材中课文数量的局限以及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的阅读课堂教学内容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学生阅读积极性低,学生难以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吸收,学生的阅读知识面较为狭窄等问题。以下将针小学农村阅读课堂的教学现状对其中出现在阅读课堂的教学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二、应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出现的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一)转变传统教师教学模式,提升学生阅读激情
在当前许多农村地区,由于教学条件较为落后,教师大多沿用落后的阅读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仅仅只有一个表面的文字浏览过程,这样的过程是较为枯燥、乏味的,容易让学生对阅读课堂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激情。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司马迁发奋写史记》这一篇进行阅读教授时,可以在学生对该课文进行阅读之前,为学生布置一个“司马迁的发奋原因是什么”“史记的历史地位有多重要”等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后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并记录在作业本上,在所有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不定向的抽问,让他们阐述自己寻找到的答案。教师通过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通过在课前为学生设置阅读问题的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阅读激情。
(二)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大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只是根据课本上的教学文章内容读学生进行阅读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大大限制学生的阅读视野,而教师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例如:教师可以将每周五的一节语文课定为小组自由阅读课,让学生自己在这节课上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在小组内进行自由分享阅读,并在分享的过程中,让每位学生用1~2分钟对自己携带的课外读本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并在学生进行分享交换阅读后,让每位同学再进行2~3分钟的读后感发言。虽然农村地区的教学资源有限,但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书本浏览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三)合理布置课后阅读任务,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语文教师对阅读这个不在考试科目范围内的语文板块大多不太重视,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为不足。并且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任务较为轻松,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课后时间充足这一特点,为学生合理地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小马过河》这种具有思考性的课文的教授时,就可以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对小马过河前这部分课文进行阅读之后,为学生布置一个“小马最终能否渡过小河”的课后阅读任务,并让学生在课后带着这个问题进行课后阅读。学生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后,就会对剩下的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个兴趣会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效的阅读,并使学生在对这些课文进行阅读过程中,提高理解能力。教师通过合理的为学生布置课后阅读任务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地区理解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小学农村地区,大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板块的教学过程中都存在教学环境较为恶劣、教学条件不足的问题,而教师通过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合理布置课后阅读任务等方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阅读积极性低,学生难以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吸收,学生的阅读知识面较为狭窄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童春莲.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J].语文天地,2010(10).
[2]杨荣斌.浅析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板块的教学改进策略[J].考試周刊,2007(38).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