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瑜霞
摘 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应用新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让练习课既充满了活力,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让数学课走入生活、走近儿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成长。
关键词:新理念;活动;练习;兴趣;数学思维;能力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蓬勃发展,新的课程理念已融入教师的工作之中,走进了课堂,滋润着学生甘渴的心田。在这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中,我重新审视过去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不断地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努力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认真落实教学法的时代需求,随着新课程的实验与我的学生共同成长。
新课标提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但在数学课实际教学中,练习课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如果不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就会显得形式单调而乏味,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的效果,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在数学练习课中,教师必须设计丰富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一、更新教育理念,用新的数学思想引领学生练习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实施,我清醒地认识到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注意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利用结构宽阔的特点,在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和培养数学兴趣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同时,数学练习还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不仅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有利于学生获得数学思考的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新课程改革的这些年中,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用新的数学思想引领课堂。
例如:在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有的学生总是搞不清哪个算式表示的是鸡的数,哪个算式表示的是兔子的数。现在我教学这一内容时,除了设计已知鸡头数、兔头数,求总脚数的铺垫练习题外,我又设计了让学生画一画的操作活动——如“鸡兔同笼8只头22只脚,鸡、兔各几只?”解题思路是:假设8个头都是鸡头,就应该有8×2=16只鸡脚,学生用简笔画画出8个头,每个头再画上2只脚。可还剩下22-16=6只脚,怎么会多出脚呢?学生终于明白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2只脚。那就把剩下的6只脚还给兔子吧,学生继续画图,互相交流——能还原几只兔子呢? 6÷2=3只兔,10-3=7只鸡。然后引导学生验证并归纳解题方法,理清解题思路。
这样给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帮助学生从操作中发现解法、理解算法,达到理解题意掌握方法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利用画图的顺序性,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的条理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通过语言交流,互相启发,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二、设计全新的练习活动,切实改变课堂教学的行为方式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扬人文主义精神,不仅继续重视学生对“双基”的学习,而且更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首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提供符合兒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的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切感和使命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以此激发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促进儿童主动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教师要切实转换角色,在发挥组织者、引导者作用的同时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友好的合作关系,心中多设一把尺子,发展性地多元化地评价学生。
例如:在《搭配中的学问》一课的练习中,用3件上衣和1条裙子、2条裤子进行搭配。刚开始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感觉到有许多种搭配方法,但容易混乱,难以统计。这时,不少的学生就开始思考: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帮助记住呢?于是,我把思维的空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讨论、实践,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又有效的方法。可见,动手操作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而富有创造力的思考,不仅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增加了学生自强自信的意识。
三、讲故事做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发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征和特别喜欢听故事、做游戏的认知特点,以一个故事贯穿课堂的始末,中间适当穿插做游戏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在游戏中感悟,在生活中寻找。
例如:在“十几减几”的练习课中,我设计了小猪回家的游戏。先讲故事:“天晚了,小猪该回家了,可是每只小猪只有算对背上的题卡,才能找到自己是几号房。小朋友们帮小猪算一算,每只小猪应该进几号房?”看到形状奇特、色彩鲜艳的小房子贴在黑板上,同学们兴趣大增,都主动要求帮助小猪,这时老师发给同学们小猪形题卡,要求小组内商量决定派一个代表帮小猪进入属于它的房间。因学生积极性高,全员参与,效果自然就好。同时,我还有意设计了一只无家可归的小猪,让同学们讨论怎么办?通过讨论,各小组都决定回家后自己帮小猪设计一间漂亮、实用的大房子。这样也渗透了助人为乐的良好思想品德教育。
四、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促进探索经历体验
新课程强调:“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体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这都需要有形象生动、丰富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或形成对问题探索的强烈意识,学生就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练习提高的效果。
例如:在“用数学”练习课中,有一道题是“热闹的小河边”。这是一幅信息量大、开放性强的情境图。图上创造出一种真实、生动、生机勃勃的自然气氛,目的是吸引学生亲近大自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中,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在同桌位之间或小组内广泛交流自己的发现。结果同学们发现:图中包括15只小鹿、17只小鸟、13条小鱼等。而且鹿有站着不动的,有飞快奔跑的;小鸟有落在树上休息的,有在天空飞翔的;小鱼有集中一起觅食的,有向远处游走的。这些素材都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背景和空间,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数学、拓展思维,逐渐提高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五、分层练习,讨论交流和自主构建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题目的特征,把练习活动设计为独立完成和讨论交流交替进行,不同层次的题目要合理呈现、难易适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大大提高,参与面也会很广。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通过讨论交流,自行优化解题方法,能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找规律”练习课中,有一道题是“请用你喜欢的符号把下面图形排列的规律表示出来”。第一题是按“西红柿、黄瓜”这样的顺序排列的。由于这样的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思考,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流,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它的解答方法很多。有人说:“西红柿是红的,就写个红;黄瓜是绿的,就写个绿;它是按红绿红绿的规律排列的”;也有人说:“西红柿下面画红线,黄瓜下面画绿线,按红线绿线排列”等等……同学们想法很多,只要是有一定道理的,都得到大家的肯定。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的思想互相借鉴、方法互相优化,也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六、挖掘题目内涵,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数学练习的效率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于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式……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数学练习中选择一些图文并茂和和动手操作的题目都有助于激发学生做数学练习的兴趣。
由于图文并茂的题目可以多角度观察,每个人观察的角度不同,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利用小组合作,借学生之间的互动,使每个学生既有问又有答,即要动口又要动脑,训练会面向每一个学生,增大了人人参与主动交流的空间。实践证明,这样设计的练习活动渲染了气氛,激发了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探求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相应的练习。
例如:在让学生确定动物图片位置的活动中,四人一个小组,摆放好图片,然后互相提问。如指定一个动物,说出它们所在的行、列,或者根据行、列猜出是哪个动物。
再如:在《位置与方向》的练习中,有一个实际操作活动——帮小朋友布置房间,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又体会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活动时,四人一组,先自己动手连线,并说出这样摆放的理由。每個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设想,把东西放在自己认为合适的化置,对有的物件,还可以大家商量确定一个统一的摆放位置。
事实上,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思考,又可及时询问不懂的问题,还可以验证自己解答的题目正确与否,这样每个同学都能寻找到自己的成功之处,自然积极性就高,做题速度也快。而且愉悦的体验还会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是因为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我认为同龄人之问的启发和帮助会使大家得到共同的提高。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我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以组为单位开展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以及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能力。这正如“课标”中所说的,使每一个孩子在教学学习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做练习几乎都要求独立完成,对于在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时学生没有足够的勇气及时提出,有时老师又不能及时发现。因此,学生被所迷惑的问题困扰,往往影响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到订正时,不是速度太慢没完成,就是错题太多,使他自己灰心,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杜威有句金言:“让学生从做中学”。因此,不管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都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为学生营造积极参与学习的氛围、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将所学知识消化、顿悟、融会贯通,然后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把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发展各种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数学练习课中要针对练习课的内容,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全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练习课充满活力,也让数学课走入生活走近儿童,促进学生愉快地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