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辉
摘 要:语文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是促进学生阅读水平提升的关键。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仍然不理想。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明确了影响课堂质量的因素,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对策,旨在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促进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质量;课堂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同时还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学生需要接受进一步的学习,在初中阶段奠定好阅读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有利。随着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新时期,但是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例如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学过程机械死板等,对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十分不利。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发展,是迎合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需要,也是语文教学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陈旧,影响教学质量
仍然有部分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过分强调语文理论知识教学,而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阅读教学流于形式;其次,陈旧的教学理念仍然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主流观念,新课程理念中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还是不能落到实处,阅读教学采用机械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十分不利,直接影响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
2.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策略机械死板
保障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离不开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但是很多语文教师过分强调课堂内部教学,而对课外实践性教学不重视,如此一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流于形式,良好的阅读氛围也无法营造起来。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1.制订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保障课堂质量的首要前提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准确了解学生学习现状的前提下才能够抓住教学的真实起点。深刻解读文本,每一篇课文都有着独特的内涵,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交织着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因此教师需要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挖掘文本中潜在的价值,解读负载的文化思想,把握作者语言的特征,把握文本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制订阅读教学目标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统筹考虑将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提炼出来,例如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重点讲的是节日和风俗,讲解民间艺人轶事,展示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因此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设定不同的目标,例如《云南的歌会》从民俗艺术角度,深入解读文化内涵;《端午节的鸭蛋》节日风俗,诠释文化情怀;《吆喝》从市井风情一角,分析文化精神,探讨民生,引导初中学生借助丰富的民俗文化体味其中的文化精髓,引导学生从文本理论走向现实生活,深刻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提升阅读水平。
2.重视课堂导入环节,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良好的课堂开端是保障课堂效率的关键。有效的课堂导入往往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借助清新活泼的课堂导入语及课文中的一些背景资料,利用背景音乐、视频等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悟语文阅读的魅力所在。例如在学习《杨修之死》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该曲子古朴醇厚,为学生翻开了学习三国历史的新篇章,学生通过音乐仿佛身临战场,感受那个时代的腥风血雨,三国中人物鲜活的面孔生动地浮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的导入方式,让学生深刻感悟到了语文的乐趣,阅读的丰富。
3.巧设悬疑,保障阅读课堂教学效率
讓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让学生带着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疑问去学习,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设置阅读悬疑的时候,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保障学生真正融入阅读中,真正积极思考问题,总结问题。教师还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提问,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引导学生分析鉴别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感悟,在阅读中积极发问,在发问中学会探究,从而提升课堂阅读效率。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干扰,因此构建高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应该摒弃传统教学理念的干扰,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应用其中,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态度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反思,在阅读中探索,逐步提升自身的语文阅读水平,促进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陈永忠.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课堂[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6):15-16.
[2]王亚琴.构建中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J].新西部,2012(8):237.
[3]吴育华.初中语文“导学自主,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刍议[J].新课程(中),2016(10):99.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