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振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1-0140-01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学生形成学习方法的基础,又是他们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认真审题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具体做法,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不读漏字、不读错字,强调多读,读懂了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才解答。学生读时借助符号标记题目中重点字、词,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如:一根长3m的圆柱体,底面半径2dm,求它的体积。学生常常看不出单位不统一,经常出错,我常常是要求学生用符号标注出单位后作答,这样孩子们的出错率大大降低。
2.会听、看、想、说的习惯
“四会”中,会说是突破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去想相互促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多想、多说。要会想,就要认真听,细心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学生说的时候,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就是要求学生知其然。如教师要训练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图意,从书中的一幅图说出多种说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学习应用题时,不同类型的题目,出示简明扼要的模式,引导学生说出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当然,学生较强的综合素质,光凭数学一科来抓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我还開展了“读书漂流活动”,以此让学生静下心来提高阅读、表达、理解的能力。这样,我们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抽生自评、互评及讲解解题思路,孩子们才会在课上进行下去,否则,课就难推进。
3.认真演算的习惯
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善于用草稿纸计算,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树榜样。而且,演算时同样要要求学生讲求计算策略。如:36×25;就不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可以采用9×4×25的方法巧算;又比如:六年级下册计算圆柱表面积时孩子们常常出错,因为大多数是分步:先计算两个底面积,再计算侧面积,后计算表面积,看来很规范学的好。其实我发现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先别急于用3.14去计算,这样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个圆柱半径3cm,高12cm,求表面积。
常规方法一:
两个底面积3.14×32×2=56.52(cm2)
侧面积2×3.14×3×12=226.08(cm2)
表面积56.52+226.08=282.6(cm2)
巧妙方法二:3.14×32×2+2×3.14×3×12
=3.14×18+3.14×72
=3.14×(18+72)
=3.14×90
=282.6(cm2)
计算有方法,同时要讲策略,这样才能培养出有自主学习力、有创造力的优秀学生。
4.养成检验的习惯。
课堂上教师应针对教材经常设计一些判断、选择、改错等类型题进行训练,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有错误,引导大家争着给予纠正。每当演算本、测验卷发下去后,所有学生都应认真检查错的原因,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但一定要找出错误的原因。我认为学生在练习中把检查和验算当作日常学习中的一种自觉行为,才能从根上提升学习力。
5.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对作业要严格要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为此,我特制定出系统的作业要求:独立完成自主预习作业单;课堂作业数字写清楚,书写整齐,格式美观、正确;拓展作业,动手查找资料、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常此以往,学生不论在自主性,还是学习力等方面都会有质的飞跃,是真真正正切合学生实际的有效学习方法。
总之,学生学习活动中有效乃至高效的学习方法,并非只是对课堂、对知识有了兴趣就行了,产生了兴趣只成功了一半;还有重要的一半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好习惯=超强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