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纲要》精神的青少年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实践与探究

2019-07-11 05:57胡建萍
新课程·中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创新

胡建萍

摘 要:2017年修订的《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以下简称《课程纲要》)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普及教育及终身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应注重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突出“创新思维、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开展青少年实用新型申请专利活动,让青少年亲力亲为进行小发明创造。试图在《课程纲要》精神指引下探讨青少年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活动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专利制度在中国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十八大“建设创新型国家”相比,多了“加快”两字,可见意义之深远,时间之紧迫。当然,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就离不开创新人才。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而未来创新人才的摇篮正是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广大中小学。

一、实践与探究背景

本部分先介绍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活动实施流程。然后引入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精神,分析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活动和《课程纲要》精神的关系,为进一步在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活动中践行《课程纲要》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智力发展水平,初中生比较适合进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我国的专利申请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发明的要求很高,初中生能胜任的寥寥无几,所以我们把重点放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上,尤其是实用新型比较适合初中生。

发明创造具有可教育性和可训练性,通过系统的、有效的创造教育和训练,人的创造力可充分地发挥和表现出来,主要包括创造思维、创造意识、创造规律和创造方法等。当然,韧性也至关重要,有了想法,就要努力去尝试和实践这些想法。

二、基于《课程纲要》的专利申请活动探究

笔者试着从劳动与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创新设计和图样表达两个方面来探讨青少年专利申请活动的实施。

(一)从创新设计角度出发,探讨青少年专利申请的创新精神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科学发展有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是惊讶,第二是自由,第三是休闲。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尽可能地将孩子们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呼吸一下创新的新鲜空气。发明创造同时具有可教育性和可训练性,通过系统的、有效的创造教育和训练,人的创造力可充分地发挥和表现出来。另外,宽容也是教师必备的素质,因为越是富有想象力的人越易触犯常规,越是伟大的创造就越是对既成事物和观念的重大突破。

(二)从图样表达角度出发,探讨青少年专利申请的想象力

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文件应当包括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说明书、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摘要及其附图。其中说明书附图和摘要及其附图的绘制,要求青少年拥有一定的图样表达能力。发明创造的本质就是“无中生有”,前人没有想到、没有做到、没有看到的东西,如今要你来发明创造。在专利申请图样表达中,青少年要有捕捉灵感、放大灵感的技巧。实践灵感,将想象中的东西画出来绝非易事,尤其是平面上显示专利技术的三维图形。每一个有志发明者或有志成功者,都应该用图样表达能力武装自己。

三、案例设计研究

现把初中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活动过程分三个阶段。在真实的专利申请活动中,这三个阶段并非线性,而是往复循环,不停地修正发明创造的方案。

(一)情景设计

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上,先让学生在幻灯片上欣赏一系列往届学生手捧绿色封面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的照片,说说他们专利申请成功的故事。这样,给予孩子们自信心,“他们专利申请能成功,你们也能成功”。接着用真实世界的问题驱动,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东西不省力、不节能、不美观、不耐用、不快速、不轻巧、不省时、不便宜、不安全、不卫生?可不可以对此加以革新改进,从而进行发明创造?这样,让学生去发现、思考、尝试、观察、修正,直至找到解决方案。

(二)創新设计和图样表达

教师准备一份专利申请简要表格,列出如下问题:创新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何优点?能否画出作品示意图?在课堂,请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分组讨论,创新的火花在思想的碰撞中绽放。然后让学生独自完成创新设计和图样表达。尤其是作品示意图,对于没有素描基础的学生来说,比较费力。有什么便捷有效的方法呢?有学生提出一个方法,可以先在网上搜索一些和自己创新内容相似的图片,先照着图片画,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改动。这样一幅作品示意图像模像样地诞生了,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们有素描基础呢。

(三)物化能力和功能实现

有了想法,就要努力去尝试和实践这些想法。物化能力很重要,你得把你想象中的东西做出来,否则怎么来做实验来验证你的创新想法呢?期间学生反复实验、一再试错,这得有一颗强悍的心脏,来承受沉重打击带来的剧痛。不过,这就是青少年成长的痛苦,也恰好培养了青少年实事求是、严谨细致、任劳任怨、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与工匠精神。接着由学生或老师来检查创新作品的功能实现,功能实现意味着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也要反思创新作品的市场推广价值。

总之,新的义务教育法注重素质教育,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国家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