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波
【摘要】 目的:研究小切口开窗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椎椎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5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利用奇偶平分法,将研究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显著优于参照组(75.00%),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JOA评分均好转,且试验组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参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开窗手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中,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相较于传统手术效果,具有明显优势,该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小切口开窗手术; 传统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1.0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1-0-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其是因为患者腰椎间各部分退行性病变所致,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数会伴随腰椎管狭窄症状,若不及时治疗,会给患者工作与生活带来影响,严重者会失去自理能力,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临床治疗此病多以手术为主,但传统手术具有较大的创伤性,术后容易引发并发症,不利于患者康复。故此,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为例,探讨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开窗手术的疗效对比,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2017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狹窄患者80例纳入研究。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诊断,均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者症;患者存在腰腿疼痛现象。狭窄原因:关节增生肥大、后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水体后缘骨质增生。排除标准:重大心、肺、肾功能障碍者;不接受手术治疗者;精神疾病者。依据奇偶平分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2~52岁,平均(36.2±1.1)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1.5±0.3)年;参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3~51岁,平均(36.7±1.2)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1.2±0.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书。
1.2 手术方法
参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使用后路椎板全切除减压术,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后,医生在患者腰后正中位置做手术切口,将病椎、腰椎板、横突、节突充分暴露。运用C型臂透视机确定患者病椎位置,在椎体中置入椎弓根钉;然后运用T型钻在患者椎体部位钻孔,将定位针置入,同时将椎弓根钉固定于钻孔处;将患者突出椎间盘、扩张神经根管、增厚的黄韧带与椎板全部摘除;使用螺钉进行固定,然后植骨操作。手术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术后常规抗感染。试验组行小切口开窗术治疗,患者俯卧于床上[4-5],进行全身麻醉处理,利用C型臂透视机确认患者病变位置,并确认开窗点,在椎旁0.4~0.6 cm处,做纵向切口,将硬脊膜与椎板边缘分离;摘除黄韧带之后,充分暴露患者的神经根,然后将其与硬膜分离,露出突出部分;使用髓核钳准确取出髓核组织,注意不要伤害患者腰部神经根及血管;使用骨刀将修复椎体,待其形成骨槽后,将恻隐窝底部与神经根出口适当扩大,以此缓解神经根的压力;出血后,将引流管置入并缝合伤口;手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情况及腰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疗效标准:患者腰痛、腿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后遗症,可以正常工作与生活,则为显效;患者疼痛症状有所缓解,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则为有效;患者疼痛症状没有改善,患者生活受到影响,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分数范围为1~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重;运用JOA评分量表,评估患者腰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总分为29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腰椎神经功能恢复的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50%,参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VAS评分及JOA评分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好转,且试验组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参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属于骨科常见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6]。此病主要是由长期劳累所致,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发射性腿痛、脊椎侧弯等,患者腰腿部活动会受到限制,且随着病情发展,突出部位会压迫神经根,引发并发症。因此,需要结合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病情特点,及时有效的采取治疗方法[7-11]。以往,临床治疗此病多采用传统手术方法,采取全切除术或椎板半切除,此方法创伤性大,会增加术中出血量,还会伤害患者其他组织,延长术后恢复时间,提高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这就说明传统手术方法存在局限性。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应运而生,且逐渐被临床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小切口开窗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其具有创伤性小、术后愈合快、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其快速康复。小切口开窗手术可以充分暴露手术位置,让医生清晰的查看病变位置,准确进行手术操作[12];另外,其可以消除增厚的黄韧带,对硬膜外的脂肪起到保护作用,以此避免患者手术后发生粘连现象。相较于传统手术,小切口开窗手术可以帮助患者术后早日下地,尽快训练腰背肌功能,加快患者康复速度。但是,临床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基本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确保手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运用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与传统手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效果显著较好,在手术指标与疼痛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参照组;参照组术后腰椎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恢复情况比参照组好;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试验组为5.00%,与参照组(20.00%)比较,优势明显,说明其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中,运用小切口开窗手术方式,可以增强手术效果,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手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丽珍,牛秀伟.优质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43(23):3676-3677.
[2]马界明.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应用小切口开窗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9):109-110.
[3]巩顺东.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应用小切口开窗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4):34-35.
[4]谷名宏.小切口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7):129-130.
[5]路远.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24):5440-5441.
[6]李敬朝,魏传付,战英,等.腰椎后路小切口椎板开窗结合自制环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13):33-34.
[7]牛浩,赵永泽,苏振川,等.综合手術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及对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6):1752-1754.
[8]王建顺,张军,王新虎,等.经皮椎间孔镜与小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J].颈腰痛杂志,2016,37(4):300-302.
[9]宋国胜.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5):133-134.
[10]周树军,汤小阁,孙加强,等.椎管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与改良小切口开窗椎间盘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J].颈腰痛杂志,2017,38(4):324-326.
[11]赵磊,王阶平.腰椎后路小切口椎板开窗结合自制环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0):126,185.
[12]潘雄伟.分析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智慧健康,2017,3(7):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