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社会媒体,助推小学德育教育

2019-07-11 03:23葛耀芳
广东教育·综合 2019年6期
关键词:摘记负面新闻家长

葛耀芳

尽管当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许多学校和教师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但德育工作的实效不大,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普遍现状。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是:德育教育方法传统,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校德育工作与社会生活脱节。

如何让学校德育教育真正深入人心,增强实效性?笔者认为,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这个媒体信息“无屏障性”传播的时代,采取“疏”而不“堵”,“引”而不“截”的方式,充分发挥社会媒体的教育功能,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实效。

一、梳理思路,活动推进

当前,丰富的社会媒体环境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只要稍加关注,我们便可以借助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挖掘到大量源自生活的、学生感兴趣的教育资源,这些内容往往可以成为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深化,使德育教育更直观、更深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笔者在班中启动了“新闻关注”活动。启发学生认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能放宽眼界、开阔心胸,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关注国内外新闻,教会他们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并且定期评选“新闻关注之星”,以激发并保持他们关注新闻的兴趣和热情。

一年多下来,大部分学生已养成每天阅读报刊、浏览网上资讯或收看新闻节目的习惯,即使在紧张的期末复习阶段也能坚持。如今,关注新闻、交流新闻、发表见解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二、家校联合,确保实效

因为活动开展的时间是在课余,地点主要是在家里,所以家长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就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讲清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认同;明確了活动的具体要求,以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建议家长:(1)重视培养孩子关注新闻的习惯,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关心时事; (2)和孩子一起阅读、收看新闻; (3)就感兴趣的话题和孩子聊一聊,交流感受,启发孩子思考,适时给予正确的引导教育; (4)定期评价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

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我在检查阅读学生所做的新闻摘记时,发现一名学生摘记的全是一些违法乱纪的新闻事件,清一色的负面新闻。我马上意识到只关注这类新闻很不利于开阔视野,而且负面新闻将会冲击学生思想,若不及时正确引导,极有可能会在学生的心中蒙上阴影,与活动的初衷背道而驰。

于是,我及时向其家长反映了这一情况。当了解到该家长极少与孩子一起阅读新闻,都是让其自由浏览阅读后,我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引导孩子更广泛地看不同类型的新闻,看到负面新闻的时候,可与孩子交流感受,启发孩子思考,适时给予正确的引导,避免产生消极的影响。当家长明白了这样做的目的和好处后,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后来,那个学生摘记的新闻内容广泛多了,不再全是负面新闻。争取家长支持配合,建议家长参与活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三、体验践行,分享交流

社会媒体环境有利于增强学生德育教育的自主性。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在主动探索和寻求新内容的过程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使消极被动的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德育教育的效果自然不断提升。

为了使学生保持这种自主接受教育的热情,我布置他们每人准备一本“新闻摘记本”,记录自己感兴趣或认为有价值的新闻,并在其后写上两三句自己对事件的看法或感受。每周四利用午读十分钟的时间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摘记的新闻,实现资源共享。周五早自习时利用十五分钟举行“小小新闻发布会”,每位同学都可以成为“新闻播报员”,讲述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新闻,或根据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评论。教室的学习园地定期更新优秀的新闻摘记及评论。这样可以使他们始终以高昂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自主地接受教育。融德育教育于健康有益的活动之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专题训练,提高成效

价值连城的宝石,往往藏身于石块之中;可贵的东西也往往藏身在一系列寻常事情之中。引导学生从一个专题或一件事情中挖掘深蕴其中的情和理,将会对他们的心灵产生深远的影响。

1. 引正面例子扬正气

2018年暑假,我布置了一份专题性的作业——全程关注亚运会,记录有关亚运会的新闻,查阅相关资料写感受。开学不久,我在班中组织了一次“我最喜欢的体育明星”交流会。会上学生踊跃发言,谈到了游泳冠军孙杨,谈到了田径冠军苏炳添,谈到了乒乓球冠军樊振东……不仅谈到了他们在赛场上的出色表现,更可贵的是有的学生还搜集了他们夺冠背后的奋斗史并进行分享。交流会结束之际,我让他们谈感受,最后归结为一句: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肯拼搏的人!这样,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便使“顽强拼搏”的正能量在学生心中生根萌芽。

2. 转负能量为正能量

社会媒体传播的“无屏障性”,使学生获得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加上中小学生阅历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很多信息都可能会给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带来深刻影响,一些负面信息甚至会抵消学校思想教育的部分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直面人生,全面认识社会,要让学生懂得社会的复杂性、多元性,社会上有诸多不良的现象、消极的一面,但也要看到社会主流是积极的、正面的,要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善恶观,增强他们创造更美好明天的责任心。

把握教育的契机,引领学生开展专题性的新闻阅读,引导学生在思辨中明理,在思辨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媒体信息中的负能量转变为正能量,这对于学生今后健康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提升了他们的思想道德境界。

责任编辑 王思静

猜你喜欢
摘记负面新闻家长
负面新闻对债券利差的影响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互联网负面新闻偏好对患方信任的影响——基于网络新闻大数据与CSS2013的实证研究
让学生在阅读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家长请吃药Ⅱ
负面新闻的社会影响及其报道方式
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积极作用分析
刘伯承同志创办军事学院期间大事摘记(1950年7月-195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