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
摘 要:稠油油藏高孔、高渗,加密水平井的二次开发,导致汽窜现象日益严重,倒井频发,严重制约开发效果。实践证明,稠油井开采管理方法,目的就是:“两降、两提”即:降粘、降悬点载荷,提高泵效,提高系统效率。最终减少卡井机率,延长正常的管理周期。同时对稠油区块井筒治理必须应用成熟的工艺配套技术加深认识,系统有效治理。为此,加强对生产管理进行细化、研究,从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量化管理、科学管理。
关键词:稠油油藏;生产管理;节点控制;细化研究;分段管理
油田多年勘探开发已进入开采中后期,稠油油藏的开发逐渐成为当前原油上产、稳产的接替方向 ,稠油井具有粘度大、流动性差,井筒输送困难、地面输送困难的特点,管理难度较大,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油井存在光桿缓下的情况:热采井在周期末期随着含水和温度的下降,油井经常出现光杆缓下;在井网不够完善的注水区域,地层能量低、含水低、油稠,油井经常出现光杆缓下。二是部分油井回压过高:稠油重质成分多,流动系数小,在井筒和地面输送过程中,流动摩擦阻力大,流速慢,造成井筒、流程输送困难,采油设备负荷加重。如不及时疏通井筒和地面,将会造成躺井,生产周期缩短。如何强化稠油井开采技术,延长稠油井生产周期,成为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一是对原油粘度大、油井含水低的井应用井筒降粘工艺;二是通过地面掺水伴输,降低回压,同时优化生产参数来延长油井生产有效期;三是通过配套防砂工艺,改善地层渗流能力,提高产能。
1 研究背景
稠油油井具有易汽窜、易出砂、易出水、易套坏的特点,针对以上特点,从作、注、焖、放、下、采各个环节细化管理,确保油井能够正常生产。制作汽窜管理预案、生产参数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做到有据可依、科学化生产管理。
2 生产管理细化研究与应用
2.1 热采作业及注汽环节强化管理
优化作业方案设计,加强质检现场监督管理,完善管理考核制度,责任到人。每旬召开作业方案交底会,就作业工序与监督重、难点进行交底,要求每口作业井必须有专人全过程跟踪,重点井由干部 24 小时全程跟踪。注汽质量每 4 小时检查一次,中心站干部和机关质检员再进行全天随机抽查,保证注汽质量。
2.2 开展注汽压差跟踪调查,分析产生压差原因,优化锅炉运行
注汽压差≥ 3MPa 注汽井,通过调查管网距离、变径情况、龙门、U 型弯、胀立弯、单流阀等阻尼个数、闸板、管网截流情况等,明确注汽压差大的产生主因,为后续炉子运行提供经验依据,减少能量损失,提高注汽质量。
2.3 防窜及井控管理
做好注汽运行组织,控制汽窜干扰发生,开展人防与技防手段,狠抓窜前预防、窜中控制、窜后恢复三个环节,在汽窜管理中做到“四个到位”(预防到位、判断到位、汇报到位、恢复到位),加强汽窜井的日常管理。
2.4 放喷时机选择、放喷液量合理控制
焖井 3-6 天,每 4 小时录取焖井压力,绘制焖井曲线,确定 24 小时压降小于 0.2MPa 方可放喷,用压降曲线指导放喷时机。放喷初期(放喷压力≥4MPa) :以化验含砂为指导,采用阶梯式调整方法,在防止油井出砂、套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放喷液量和放喷温度。放喷温度小于 120℃,产液量控制在 25-35t/d。放喷中期(1MPa≤放喷压力<4MPa):重点是放喷液量平稳控制,同时,做好掺稀油工作,确保地层充分卸压。
放喷末期(放喷压力≤1MPa):重点是放喷彻底,做好与作业下泵的衔接工作,通过接力泵及双掺工艺流程辅助放喷。
2.5 生产压差控制,防止套坏出砂
通过套坏原因分析,不断完善大修、侧钻井的管理办法,重点加强大修、侧钻井注、焖、放、下、采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合理控制压差,防止油井套坏出砂生产设备管理:一方面,保证抽油机变频器可用或电机为调速电机,使大修、侧钻井冲次可调;另一方面,对首轮大修、侧钻井,提前准备中频电加热器。掺油管理:以油井含水变化及化验含砂为依据,动态调整;需短时间停井时提前降低地下掺油量。
产液强度管理:调整冲次是油井管理最为常见的工作之一,但是,冲次调整的质量却是油井能否实现“最佳产液量、最长生产时率、最低能耗”目标的关键。针对调整冲次工作中,存在的产液量超标、低泵效高耗能问题,通过制定《油井调参操作指导表》合理确定油井冲次,油井泵效和吨液耗电指标得到有效改善,并在作业区推广中实现挖潜增效,为同类油井管理提供了借鉴作用(如表1所见)。如:内衬大修井比 TBS 筛管大修井采液强度略高、高含水阶段比见油阶段略高。放喷期间,产液强度控制在 0.9t/m,并跟踪化验含砂,若含砂较高则控制在 0.7t/m;下泵初期采用低冲次生产,初期产液强度控制在 0.9t/m,液量下降至 15t/d 时,上调冲次生产。通过摸索根据不同泵径、冲程的油井,在不同工况下的最佳产液量,确定合理生产冲次。
3 实施三期管理,延长生产周期
针对热采井油稠、管理难度大的特点,油田对稠油井实施“三期”管理,即:开井初期,生产中期,生产末期保证生产参数合理性,保持原油流动连续性,减少油流阻力,延长生产周期。开井初期:放大生产压差,使油井“趁热快抽”,开井后尽量避免5天内有停井和放套管气工作,以减少停井和激动出砂,顺利度过排砂期。生产中期:跟踪转周井生产动态,根据变化情况、防砂方式和水侵程度不同,及时采取措施稳定生产压差,保证平稳生产。 末期管理:采取井筒降粘及地面掺水措施,降低原油粘度和回压,提高油汽比,采取长冲程慢冲次生产,以延长生产周期。研究稠油井“假末期”动态特征,对稠油井产量波动大、峰值产量期短、产量递减快加强分析,确定是否真处于末期生产。由于稠油热采区的开发受到产量、成本的巨大压力,如果周期废弃产量取值过高,就结束生产周期过早开始下一周期注汽,将导致整个蒸汽吞吐开采阶段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下降。因此为达到用有限的资金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充分认识油藏的基础上,综合评价热采生产动态,结合对比稠油井不同周期的注汽量、峰值产量、周期天数、周期产油量及油汽比等指标,分析周期仍存在废弃产量的稠油井即“假末期”井动态特征,制定有效的降本增效措施,有效延长吞吐周期。在 2016 年累计实施 267 井次,有效 198 井次,有效生产 632 天,累计增油 1237t。
4 结束语
科学制定管理条例,作业、注汽、焖井、放喷、下泵、采油各个环节,均有相应的细化要求和标准,严格按照条例执行,确保油井正常、平稳生产。
参考文献:
[1] 申婷婷. 试析精细管理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J]. 工业 , 2016(11):00019-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