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储制度对粮食贸易的影响

2019-07-10 15:16陈晓庆
市场周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去库存

摘 要: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它的国内产量及国际贸易情况事关一国的国计民生,我国一直是个玉米生产大国,玉米产量在保证国内需求后还能大量出口,但在2010年,我国的玉米进口量开始超过出口量,成为一个玉米净进口国。本文通过将2006—2015这十年中国的玉米生產及贸易现状进行整合分析,总结了玉米国际贸易出现逆转的几大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能促进我国玉米的生产及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贸易逆转;去库存;临储政策;贸易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5-0140-02

一、 引言

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十分重要,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根基。玉米是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作为玉米出口大国,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但近些年来,尤其是加入了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的玉米出口量在不断下降,2010年我国的玉米贸易更是出现了逆转,生产量、库存量在增加的同时,进口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中国玉米国际贸易的逆转不仅对本国的玉米产业有影响,对世界上需要进口玉米的国家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采取 措施,加强玉米生产的管理,我国将难以在国际玉米市场上占有立足之地。

不少学者对我国玉米的生产及产业贸易情况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张玉书,纪瑞鹏等(2012)从气候变化这一因素入手,以东北地区玉米生产为例,发现该地区降水量持续减少、湿润区缩小、有变干趋势。陈欢,王权忠等(2015)构造了空间杜宾模型,发现影响玉米生产的各因素的作用具有局部性,建议国家重视各区域之间玉米生产的空间关联性。宋同明(2012)指出要提高中国玉米的贸易竞争力,未来应注重发展特色玉米农业。一部分学者基于一些计量模型,分析我国玉米的贸易潜力和贸易竞争力。江振娜,谢志忠(2012)基于引力模型检验发现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对增加我国的玉米贸易流量起到了正面促进作用,而贸易国的玉米产量、距离则起到显著的负面作用。总的来说,对中国玉米生产以及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的文章较多,但对于玉米贸易现状分析及格局逆转的原因挖掘得不是很全面,本文从近十年的玉米生产情况以及玉米贸易进出口数据入手,对导致我国玉米进口量激增的原因做深入分析,找到症结对症下药,希望能对问题的解决有一点借鉴意义。

二、 近年中国玉米贸易格局转变

(一)进口来源国及占比

由于玉米贸易逆转的格局是在2010年之后才出现的,因此选取近十年来我国玉米的主要进口来源国,来分析我国与这些国家玉米贸易量的大小及变化,从而解释我国玉米进出口贸易逆转的根本原因。

从2005到2009年,我国从美国、老挝、缅甸这三个国家进口的玉米占我国进口玉米总量的比例是最大的。2010年开始,我国进口的玉米中,美国玉米所占比重有很大幅度的增加,从2009年的7.3%上升到2010年的96.53%,而相应的,从缅甸、老挝进口玉米的比例相较之前下降很多,2009年,我国从老挝、缅甸进口的玉米占我国玉米进口总量的80 %左右,2010年,从两国进口的玉米比例下降到5%左右。随后,一直到2013年,美国玉米在我国的玉米进口总量中都是占比最大的。2014年开始,我国进口玉米中的大部分都来自乌克兰,2014年从美国进口玉米的比例是39.53%,而从乌克兰进口玉米的比例是37.11%,之后2015年从美国进口玉米的比例更是降到9%左右,而该年度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比例却达到81.44%。

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美国2012年玉米生育期遇上大旱天气令玉米减产,产量下降之后首先要保障国内的玉米需求,剩余出口的玉米总量自然相较以前年份有大幅下降;另一方面,2013年发生了美国转基因玉米退货事件,由于转基因玉米对人体具有不可知的威胁,中国检验出一批从美国进口的玉米是不合格的,带有未知的基因风险,这次退货给美国农业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之后为防止检验不合格导致退货,美国玉米供货商要求买家签订进口转基因玉米潜在风险协议,想把这种风险转移给中国进口商,这样一来,中国的玉米进口商不会再倾向于进口美国玉米了 ,转而从乌克兰进口玉米。

(二)世界玉米主产国贸易量比较

1. 出口量比较

从图1可以看出,美国、阿根廷、巴西和中国是世界上四个主要的玉米生产国,近十年来美国的出口量一直远超其他三国,但也有一定下降。2012年美国遭遇了大旱,正好在玉米种植期间,灾情比较严重,于是该年度玉米产量大幅下降,玉米出口量也相应大量减少,2013年度玉米出口量更是创下新低。阿根廷和巴西的出口量在不断攀升,2011年之后巴西的上升速度快于阿根廷。而中国在2008年之前的玉米出口量,在四个国家中就是最低的,2008年粮食危机后更是为了维护国内的粮食安全限制出口,2008年之后中国玉米的出口量与其他三个主产国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可见我国玉米的国际市场占有量甚小。

2. 进口量比较

从图2中可以看出,阿根廷的玉米几乎完全靠国内生产供应;巴西从国外进口玉米的数量一直保持着100万吨上下的水平,波动不大;美国在2006—2011年之间进口玉米的量很少,2012年由于干旱造成的国内玉米减产导致玉米进口量上涨了两倍左右;中国在 2006—2009年间,玉米进口量一直处在不高的水平,都在10万吨左右,不过从2010年开始,我国玉米进口量开始出现较为迅速的增长,并且超过了出口量,我国开始转变为玉米的净进口国。

三、 贸易逆转的原因分析

(一)贸易竞争力不强,国际市场被抢占

衡量一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可以使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计算公式为TC=(出口量-进口量)/(出口量+进口量)。这是一个相对指标,取值在-1到1之间,越接近1表示出口量占贸易总额的比重越大,即国内生产能力较强,满足了国内需求,还有大量可供出口,可以认为是这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强。越接近-1则相反。

通过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中得到的数据计算,从图3中可以看出,2006年、2007年中国玉米的贸易竞争力在很接近1的位置,说明当时中国玉米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比较强;转折发生在2007年,中国玉米的贸易竞争力开始下降,而与此同时,美国、阿根廷、巴西的玉米则保持着很高的贸易竞争力,尤其是我们还可以看到,巴西玉米的该指数一直保持着上升的态势,这恰能够解释日本和韩国以及马来西亚都增加了从巴西进口玉米的比例这个现象。再对比乌克兰和美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乌克兰比较稳定,美国在2013年产量下降时指数有所下降,这也与该年度我国增加从乌克兰进口玉米的现象相符。

(二)生产技术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不高

分析中美玉米的成本结构发现,我国在玉米的种子费、技术服务费以及固定资产折旧费都远远落后于美国,在育种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种植玉米的机械化水平方面都有待提高。而不合理的成本结构带来的就是我国玉米的单位成本远高于美国玉米,成本高造成价格上涨,也就在国际上失去了价格优势。

(三)临储政策影响玉米数量及质量

临储政策的初衷是,对国内玉米市场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保护农民的利益。其主要运作过程是,在由于玉米产量供过于求而导致玉米价格较低的年份,制定最低收购价格收购玉米保护农民的利益;而在由于玉米产量供不应求而导致玉米价格飞涨的年份,销售玉米以稳定过热市场。然而,该政策施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怪象。如销区的玉米向产区倒流,再一个是达到收购标准的好玉米才能进仓库,差玉米不能被收购,才会流进工厂作为原料投入生产,这样一来,一方面,用于销售的玉米供不应求,另一方面,用来销售的玉米质量不高,难怪南方玉米进货商会选择进口玉米。

(四)国内流通不畅,国外进口玉米更便宜

从国内玉米生产布局来看,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和主销区地理位置相隔较远,主产区在东北、华北地区,而主销区却在华南、西南地区。我国的运输路线没有问题,问题在于高昂的运费,2014年之前国家有政策支持,北粮南运有补贴,而2014年这项补贴被取消,导致铁路、公路的运输成本都大幅上升,加上从北方主产区把玉米运到南方销区的运费,玉米的价格和进口玉米相比没有价格优势,因此许多南方的玉米加工企业往往会选择从国外进口。

四、 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玉米的生产及国际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在不断增加玉米进口量,由一个玉米净出口国转变为玉米净进口国。具体分析我国贸易逆转的原因,一是因为我国玉米的贸易竞争力不强,国际市场被抢占;二是生产技术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不高导致成本高;三是因为临储政策影响玉米市场上玉米的数量和质量;四是国内流通不畅,从国外进口玉米更加便宜。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利用好地缘优势去库存,并稳定国际贸易

我国玉米的库存量集中在北方,最好从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入手,选择玉米出口国,日本和韩国这两个亚洲邻国就是我国消化库存的重点,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地缘优势,相较于美国,我国和这两个国家距离更近,供货量更有保障,尤其对于一些小批量客户,其进口频率比较高,我国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虽然这几年日本和韩国从中国进口玉米的数量不多,但是,只要我国做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再加上我国的地缘优势,我国的玉米绝对是日本、韩国进口的最好选择。

(二)适量补贴,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要给农民适度的补贴,玉米品质以及单产的提高取决于补贴力度。我国玉米的贸易竞争力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品质不好,不仅要给农民补贴,还要加大对相应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农田、水利、供电、交通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位了,玉米的生产技术水平自然就能提升,生产成本会降低,就能有效解决国内玉米处于价格劣势的问题。

(三)创造新需求,补贴玉米深加工企业,增大需求量

目前由于世界能源供应紧张,各国都在倡导绿色工业。玉米燃料乙醇已经成为工业发展中新能源使用的大趋势。在玉米丰收时,或者说当我国目前这种玉米库存巨量时,可以适度发展燃料乙醇行业,改进生产工艺,也有利于消化玉米的库存。

参考文献:

[1]纪瑞鹏,张玉书,姜丽霞,张淑杰,冯锐,陈鹏狮,武晋雯,米娜. 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的影响[J].地理研究,2012(2):290-298.

[2]陈欢,王全忠,周宏. 中国玉米生产布局的变迁分析[J].经济地理,2015(8):165-171.

[3]徐志剛,傅龙波,钟甫宁.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1):48-51.

[4]宋同明. 发展我国特用玉米产业的意义、潜力与前景[J].玉米科学,1996(4):6-11.

[5]江振娜,谢志忠. 我国玉米贸易流量现状与影响因素: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亚太经济,2012(6):52-55.

作者简介:

陈晓庆,女,江苏泰州人,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经济学。

猜你喜欢
去库存
中小城镇房地产市场需求研究
中小城镇房地产市场需求研究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未来我国房价涨势会逐渐放缓吗
为“去库存”而生
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创新高
“去库存”没指望“接盘侠”
中国“去库存”刺激房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