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孝贵
摘要: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
关键词:中学化学;基础阶段;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6-0201-01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的观念,改进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和保证。在化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从实际出发设计各个教学的环节与过程,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真实而有效,使得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的保证。化学是一门科学性与实验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首先要保证学生乐于学习化学知识,这样他们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的思考与探索中,从而使得学习的效果得到保证。
1.教师应当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学习化学的每一节课都需要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因为如果不做好预习,当教师进行授课时,学生就很难跟得上教师的节奏。如教师在讲解铁丝在氧气中灼烧生成三氧化四铁的时候,这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特殊的现象,如果学生不做课前预习,就很难理解其中的反应过程和记忆反应现象。因此学生上课之前一定要有一定的预习时间,通过阅读即将上的内容,首先了解一下那些基础知识点和重点,对基础知识点进行预热记忆。对那些既是重点,而且自己不是太好理解的进行圈点,然后在老师上课的时候,集中注意力而且有意识地听一听老师讲的内容与自己之前不能理解的内容进行对比,看看老师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如果仍然有疑问,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的相应提问环节问老师或者下课后单独问老师。还有一点,在上课之前,在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可以尝试一下课文后面的习题,联系一下已经学会的知识来结合练习题进行训练,看看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内容。如果碰到了自己一时间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先做上笔记,在上课的时候去问同学或者老师。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来聆听老师的授课,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跟得上老师的节奏,老师有时候讲课可能会有一定的思维跳跃或者出现知识点的衔接。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步伐。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多注意听老师的讲解思路,遇到一些自己认为比较新奇并对自己有学习有帮助的方法的时候。学生可以适当地做一做笔记,如果遇到了没听明白的地方也需要记下笔记,并且要在课后及时问老师或者已经听懂的同学。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如果解决不及时就会留下很多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积累多了对自己的自信心也是一种打击。因此凡是学生遇到问题都需要及时解决。
2.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转变
2.1 合理运用合作学习形式。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程实施中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使其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2.2 合理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参与设计、改进实验方案。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盐酸滴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又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让学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环节,最终得出了科学的结论。这样就成功地把书上的演示实验转变成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3.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和实际,优化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将重点放在如何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学生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将课本文字、图表的答案找出来,学生活动的时间、内容、范围有限,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节奏的控制比较主动,而新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将学生的活动放在重要位置,部分章节学生的活动比例甚至超过了课本文字讲解的重点、难点内容的比例,注重通过学生活动和主观努力获得知识。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对课堂上学生“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充分的准备,教学设计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就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和实际,激发学生學习的兴趣。教无定法,教师要探索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善于发现、肯定、总结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鼓励肯定,并将这种闪光点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不能“满堂灌”。教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将教学中每一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灵活应变,善于将“问题”转变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目标,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把充足的课前准备、积极的课堂活动、及时的课后反思作为优化教学活动的重点,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爱儒、查锡良,生物化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于自然、黄泰熙,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3] 朱旋,赵军.核酶研究概况.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10):629~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