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变调研, 莫要换个马甲折腾基层

2019-07-10 02:25徐浩程
廉政瞭望 2019年6期
关键词:督查调研情况

徐浩程

年初中央下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将2019年定为“基层减负年”。几个月过去了,在采访时,一些基层干部表示,相比较之前,上级要求的材料少了,而且上午通知下午就要的情况在减少,“但是上级到基层要‘检查并未减少。”

在《通知》中,明确要求“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怎么考核检查并未减少呢?仔细了解才明白,原来在一些地方,面对“督查检查考核实行年度计划和审批报备”的要求,一些部门就换了名头,打着调研的旗号到基层。

一些基層干部表示,“虽说这些‘调研不会对各地特定工作进行排名,但是会出通报进行点评,或者批评,现在不是强调考核要在平时嘛,甚至有些还会进去到年底考核中去,所以我们基层压力还是很大。”

对于这类以调研之名行检查之实、不是考核的考核,基层一样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汇报材料、迎检材料,加班加点是常态,不比之前迎接监督检查轻松,照样疲于应付。

这当然不是说对调研也要加以限制。“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961年,陈云同志提出的“私养母猪比公养好”的结论,就是他在家乡青浦县的小蒸公社进行调查,发现“公养猪的饲养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喂猪时将食盆随手一放,群猪便一哄而起,蜂拥而上”,最后经过全面地考察、反复地探讨和深入细致地比较之后,才得出的。现阶段尤其需要大力提倡多到基层调研。

但调研应该有调研的样子。领导下基层调研,首先要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还有就是一定要将调研与监督检查区分开来。监督检查不是去找答案,是发现问题;而调研就应该侧重于了解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确,上级领导或者上级机关到基层,有时候并不如此单一,比如有时候会将调研和指导工作结合起来,在调研完一地情况后,总会结合调研情况说几句指导意见。这里面,尚且有些是深思熟虑的意见,有些则是随性地指导、“拍脑袋”决策,指导质量参差不齐,更何况再把检查考核加进去,就完全乱成一锅粥。

还有的地方将“基层减负”片面地理解为“数字工程”,认为监督检查减量就万事大吉,就算是实现了减负,出台减少百分之多少的监督检查量,甚至层层加码。这忽视了“基层需求”的减负,注定收不到好的效果。

不管是减少监督检查,还是整个基层减负,都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压缩文件、检查等看得见的负担,更要关注看不见的不合理要求,真正把不必要的负担减掉。

猜你喜欢
督查调研情况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环境保护部表扬强化督查第一轮次优秀团队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开展履职尽责督查 彰显“贴心”民政效应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