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林 陈忠博 孙菲 辽宁省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31)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磁共振对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2018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60例患儿均接受磁共振和CT检查。以临床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磁共振和CT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磁共振检查的符合率和检出率均比CT检查高(P<0.05),且磁共振检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率高于CT检查,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比CT检查低(P<0.05),其他指标对比差别不大(P>0.05)。结论:磁共振在诊断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临床价值高。
本文旨在探讨磁共振对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意义,从本院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中抽取60例作为对象展开研究,详见下文。
选择本院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60例(属于2015年3月~2018年2月)。男35例,女25例,日龄1~6(3.21±0.68)d。60例患儿均为早产儿,病情程度为轻度(43例)、中度(15例)以及重度(2例)。
磁共振检查方法:仪器选择美国GE1.5T磁共振仪,T1的TR、TE分别为400ms、30ms,T2的TR、TE分别为5000ms、102ms,层厚、层间距、矩阵分别为7mm、1mm、256×256。
CT检查方法:仪器选择西门子64层螺旋扫描CT机,管电压、管电流以及矩阵分别为120kV、350mA、512×512,在OM为基线的情况下,层厚、间距均为5~10mm,从颅底开始扫描直至颅顶,窗位及窗宽分别为40Hu、90Hu。
磁共振检查的影像学诊断标准:病变及病变累积脑叶在2个以下,病变部位呈现模糊的白质和灰质信号,无颅内出血和大脑重要功能区受损——轻度;病变累积脑叶为2~5个,可观察到颅内出血,大脑重要功能区受损个数在2个以下——中度;病变累积脑叶超过5个,病变部位无白质和灰质信号对比,存在颅内出血的同时大脑重要功能区受损部位超过2个——重度。
CT检查的影像学诊断标准:病变在两侧大脑额叶出现,病变部位显示点片状以及对比清晰的灰质和白质信号——轻度;病变累积部位在2个以上,病变部位呈现大片状以及对比模糊的灰质和白质信号——中度;病变部位无白质和灰质信号对比且呈现弥漫性低密度影像及反转征。
将本文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诊断结果用%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标准表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各项资料数据进行比较差别较大。
与临床病理诊断相比较,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检出结果见表1。
见表2所示,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之间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差距较大(P<0.05)。
表1. 对比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检出结果
表2. 60例患儿的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和检出率[n(%)]
磁共振检查在检出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节区出血方面同CT检查对比存在差异,对比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的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缺血缺氧性脑病是由于胎儿在宫内出现窘迫、窒息、缺氧情况所导致的脑部缺血缺氧性损伤[1,2],早产儿的发病率较高,以神经反射、意识以及肌张力改变为主要临床症状[3],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且容易出现后遗症[4],因此需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
CT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诊断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方面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可清晰、准确地表达出脑出血、脑水肿以及脑软化等病变,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数据支持。
磁共振检查在诊断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无辐射[5,6],其软组织分辨率高且可清晰显示大脑灰、白质信号对比情况[7],使颅脑的解剖结构清楚、准确地显示出来,根据影像学改变将颅内物质的能量代谢和神经元损伤等异常表现进行较好的反映[8],有助于大脑损伤情况和脑髓鞘形成过程的显示,能够有效检出微小病灶。
在本次研究中,磁共振检查的符合率(70.00%)和检出率(100.00%)均比CT检查高(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对比差别较大(P<0.05),两种检查方法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的检出率对比相差不大(P>0.05)。
总而言之,磁共振检查是诊断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表3. 颅内出血的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诊断结果[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