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案管理科出生缺陷及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10041)
唐雨欣 李 黎 李吉杰 余 莉△
【提 要】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儿科住院患儿病死率及死因构成,了解其特点和变化情况,为制定降低儿童死亡率的措施提供相应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儿科住院病案首页的资料,运用ICD-10对死亡患者的出院诊断进行分类统计,采用excel 2011和SPSS 22.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008-2017年,儿科住院患儿病死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儿科住院患儿10年间的病死率为0.65%;男童和女童的死亡性别比为1.27∶1;各年龄组中新生儿死亡人数最高,占全部死亡儿童的35.09%;前三位死因分别为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结论 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围生期的疾病预防控制,能够降低新生儿科的病死率,从而有效降低儿科住院患儿病死率。
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状况、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西部某卫生部直属的三甲妇产儿童专科医院2008-2017年10年期间住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该院儿科患者疾病死亡原因及其动态变化情况,从而为制定卫生保健措施、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
1.资料来源
本研究的资料来源于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四川省成都市某妇产儿童专科医院的住院病案首页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者来源、出院诊断、死亡情况等。死因分类根据ICD-10的原则,同一病例患有两种以上疾病时,以病案首页出院第一诊断作为死因病种进行分类。
2.观察指标
分析2008-2017年该院儿科住院患儿例数及死亡情况、死亡患儿的性别及年龄分布、死因构成。将住院患儿的年龄分为5组:新生儿(≤28d)、婴儿(<1周岁)、幼儿(<3周岁)、学龄前期(<6周岁)和学龄期(≥6周岁)。
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1对资料进行整理,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病死率进行统计推断。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或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检验水准α=0.05。
1.不同年份的儿科住院患儿例数及病死率
表1 2008-2017年儿科住院患儿例数及死亡动态变化情况
2.不同来源患儿死亡情况
对10年来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全部患儿按照地区进行分类,分为成都市、四川省内成都市外、四川省外。经过χ2检验发现,10年期间不同地区的儿科住院患儿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6,P=0.215),详见表2。
3.死亡患儿性别、年龄构成
院儿科共收治的156582名患儿中,男性90371例,女性66211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36∶1。10年期间共有1023例患儿死亡,其中男性573例(病死率0.63%),女性450例(病死率0.68%),死亡患儿的性别比为1.27∶1。男女患儿病死率的差异无计学意义(χ2=1.224,P=0.269)。
表2 不同地区不同年份患儿病死率比较
在1023例死亡患儿中,各年龄组死亡所占比重情况如下:新生儿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比例为35.09%,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为学龄期(19.16%)、婴儿(25.81%)、幼儿(12.81%)、学龄前期(7.14%)。6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占总死亡儿童人数的80.84%,详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患儿死亡构成情况
*:括号内为构成比(%)。
4.死因顺位及构成比
在2008-2017年,本院儿科住院患儿死亡原因顺位排序中,第一位为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占33.14%;第二位为呼吸系统疾病,占16.52%;第三位为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10.26%。上述三种死因占全部死亡病例的59.92%,详见表4。
表4 儿科住院患儿死亡原因顺位情况
目前对于我国住院患者死亡病例统计分析的报道较多[1-5],但针对儿科住院患儿死亡统计分析相对较少[6-8]。由于不同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不同,加上不同医院收治患儿的疾病难易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不同医院所报道的儿科住院患儿的病死率相差较大。吴金星等人[6]对江西省儿童医院2011-2015年住院患儿的分析结果表明,住院患儿病死率为0.19%。李丽静等人[7]对天津市儿童医院2000-2009年住院患儿病死率的研究结果发现,10年期间该院住院患儿病死率为0.39%。李霞等人[8]对2003-2009年北京市部分医院住院儿童死因分析的结果表明,10年来北京市部分医院住院儿童的病死率为0.33%。本院2008-2017年儿科住院患儿总的病死率为0.65%,高于我国大多数文献报道的住院患儿病死率,这可能与我院收治的疑难重症患儿较多有关,我院为西南地区较为权威的妇产儿童专科医院,收治许多疑难重症病例,因此其病死率较高。此外,从住院患儿的来源可以看出,我院收治的患儿有近一半来自四川省内成都市以外,由于四川省地区为山区,因此其妇幼卫生状况可能较差,儿童病情相对较为严重,因此,我院患儿病死率较高。
我院儿科住院患儿的病死率由2008年的0.92%下降至2017年的0.34%,并且10年来我院儿科住院患儿病死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反映了我院在10年间医疗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反映了西南地区妇幼卫生状况有所提高。
本研究结果发现,我院儿科住院患儿中6岁以下死亡患儿占总死亡患儿的80.84%。其中以新生儿和婴儿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总死亡患儿的35.09%和25.81%。因此,建议在以后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要以6岁以下儿童为重点,尤其要以新生儿及婴儿作为重点人群。
从死因顺位来看,死因前三位依次为: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33.14%)、呼吸系统疾病(16.52%)、传染病和寄生虫病(10.26%),前三位共占全部死因的59.92%。死因第一位的疾病为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这可能是由于四川省较多山区,这些地区的妇幼卫生保健较差,对于孕产妇及胎儿的三级预防保健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因此发生许多较为严重的新生儿疾患。死因第二位的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这可能与儿童呼吸系统的生理特征有关,我院收治较多早产儿,其呼吸系统的发育不够完善。
综上所述,近年来儿科救治水平不断提高,儿科住院患儿病死率有显著下降趋势,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是我院死因顺位的第一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来加强围生期的疾病预防控制,降低新生儿科的病死率,从而有效降低儿科住院患儿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