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木雕作品通过雕刻艺术载体的多元化呈现,让观者和作者内心真实感受和体验凝结起来,一起呼吸、一起感受,创造出可以让人“呼吸”的艺术品,让人们与作品同呼吸共命运。呼吸意味着生命,作品的呼吸和人类的呼吸都是生命继续的象征和维持生命的动力。艺术作品的呼吸感,是通过作品本身的设计与思想、艺术技艺的提升以及手工创作的温度来呈现的。目前市面上很多木雕作品,机器痕迹太多,给人冷冰冰的感觉。收藏家面对那些冷冰冰的作品,怎么可能会有拥有的欲望呢?
[关键词] 思想;提升;技艺;创作
人们常说,人的眼睛和耳朵所能记录下的东西是极其短暂的,只有大脑和心灵记住的东西才较长久。没有呼吸感,就少了和我们心跳共同的那种律动,没有那种律动就感动不了人,感动不了人也就无法让人过目不忘。就像毕加索和梵高的作品,几乎每一个作品都投入了他们全部的热情,赋予其生命力,才能打动无数的人。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创作出有呼吸感的作品。
一、注重设计,赋予作品思想
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将创意性的思维融入到作品当中也是极其重要的,创作不是简单地复制前人所创下的经典,其必须拥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在作品中完整地体现出来。让观者在观赏作品的过程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木雕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但是如果传统文化仅作为复古的观赏性物质存在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将自己的思想融入作品中,才能让创作者的思维与作品独领风骚。
设计是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相互交叉,融科学技术、艺术、经济文化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设计一件作品时,首先要考虑市场需求,要考虑结构,考虑造型、加工方式、用户心理学、符号学等。设计需要注重美和实用性的结合,人们常说某件艺术作品独具韵味,便是源于创作者匠心独运的设计。在木雕作品的设计中,往往有很多创作的空间和手法,在对作品具有真实感受的基础上要赋予作品更高的思想性、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对于每一件木雕作品的创作而言,在设计的同时必须赋予其一定的感情和思想来传递作品的精神内涵,这是木雕作品的“魂”。作品的思想,有时候是作者个人生命的升华和心灵的震颤;也有时候是时代精神图谱的反映以及“器以载道”的使命担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木雕艺术作品依赖于自然界原材料的天然野趣,更依赖于艺术家赋予其的独有“思想”,材料由天然美转化成为艺术美的过程,也是木雕艺术家们内心情思和高超的技艺互相融合的过程。设计需要对观者负责,思想则是创作者个人情趣的抒发,它们的结合是艺术作品生命的载体。
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源于生活和自然,但是却高于生活和自然,那是超脱生活、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方式,不仅仅是单纯地将自然描绘出来,应在作品中赋予创意和生命,充分运用木材天然的奇特之美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将思想感情通过曲折的、耐人寻味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国画的创作中,画家常常讲究“意境之美”,在木雕的创作过程中,同样也讲求意趣。除了明确主题、根据木材的自然进行雕琢之外,常把作品的主题思想用委婉含蓄的手法表现出来,力求给人一种朦胧之美。
二、不断提升技艺
当今社会,科技发达至此,电脑机器完全可以复制出高精细度的东西,可是很多艺术创作者仍然坚持手工去做某些事情,他们顶着疲惫的双眼,目不转睛,长期保持一个坐姿去精雕细琢。一生专注做一件事,这或许就是工匠精神。
木雕艺术源远流长,木雕从表现形式上也可以分为镂空雕刻、浮雕、浅雕、立体圆雕、镂空贴花等,而由于木材质地的不同,又有硬木雕与软木雕之分。在木雕艺术中,工艺木雕虽根据某种装饰需要而制作,但却是木雕艺术中的精华所在。作为一个木雕创作者,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雕刻技艺,熟练地掌握雕刻技法,不然就很容易沦落到空有想法,但手头功夫却不够的境地。
此外,木雕的形式或写实、或夸张、或抽象,还要结合利用木材的特性,从原始材料的形态属性中挖掘美的要素,以充分体现木雕艺术的趣味和材质美。艺术木雕的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一方面取决于作者的艺术素养及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木材的天然造型和自然纹理,也就是“因材施艺”。艺术木雕的表现手法要不拘一格,作为木雕创作者,要努力在雕刻技法和雕刻题材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创作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有较高收藏和投资价值的艺术品。
当国人连一个马桶盖都要到日本购买时,这无疑是我们作为制造大国的一种悲哀,或许是国人的崇洋媚外,但归根结底是部分艺人技艺的流失,工匠精神的流失,让国人对国货失去信心。在木雕圈,很多人说现在的雕刻家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變得浮躁、焦虑,尤其是近年来的市场低迷,动摇了许多雕刻家的艺术坚守,许多年轻的雕刻师收入微薄,难以维持生计,使得一批又一批的雕刻艺人,或逃离艺术圈,或粗制滥造。或许他们忘了初心、忘了技艺的提升、忘了市场对好的作品的需求。
自古以来我们一直在传承工匠精神,古代我们有鲁班;近代我们有、同仁堂、茅台酒;当代我们有联想、华为、中国高铁等值得骄傲的民族品牌。这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匠人的坚守,无论外面风云变幻如何,他们始终沉下心培养个人的艺术修为,夯实美术功底,提升雕刻技艺,巧夺天工无疑是对技艺的最高评价。
三、传达手工创作的温度
繁华都市中,几乎每个人都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快时尚”和“大众化”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然而,在这个社会中,需要拥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持续在一项手工领域内精雕细琢。从皮革编织、木工、陶艺、到纸艺,各色各类,脱离机械化与工业化,亲自用双手打造出自己心目中认为完美的器物。
手工完成的所有作品都具有自身的符号,带有创作者的温度,而通过电脑、机械等制作的物品是无温度的、冰冷的。如通过手工创作木雕,可以触摸到木材的质感和温度,如果使用机械化生产,即便可以批量产出形态一致的雕刻品,却散失了手工的温度和生命力。有人说,电脑创作和手工的区别在于“呼吸”。手工创作出的东西是有呼吸和温度的,电脑制作确实可以很标准,每个线条都可规规矩矩,但怎么看都觉得缺少些什么,手工创作或许偶尔会有点小瑕疵,如同用手抚琴,或许偶然存在走调,但却仍旧可能余音绕梁。
在手工创作中,木材的质地选择、雕刻时的游刃有余、线条刻画的长短都是需要带着情绪思考的。在状态好的时候创作作品会思如泉涌,状态不佳的时候,则情况相反。手工作品融合了创作者的七情六欲,正是手工的创作,雕刻艺术才会有饱含温度的一種“残缺”美。因为,手工创作无法保证电脑机械化的精确无误,使得作品创作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的无法预料,成就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对于木雕艺术创作者来说,任何创作中的视觉与灵感都是记忆性并且稍纵即逝的,除了双手,谁都没有办法留住那些瞬间的感觉。
手工创作的温度,其实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人们始终笃信艺术必须是精神的产物,对于木雕艺术作品来说,缺乏精神的作品,只能成为居家装饰中普通的摆件。例如,我国对于佛像的制作,从早期的神崇拜到唐后的民族崇拜,再到宋元朝时期的世俗化崇拜,精神的力量始终影响着木雕手工艺术的发展。
相对批量生产的产品来说,手工制品在社会上还属小众产品。对于小众行为的手工客来说,必须愿意为小众产品付出极大的努力与时间,将产品做到极致,才能最终实现用户的最大化。事实上,不少手工客不把赚钱作为首要目的,而更希望可以通过亲自打造的手工制品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拥有同样生活态度的人。而较高的人力成本以及时间成本,又注定着手工制品不得不比大众商品要更加昂贵,尽管如此,喜欢手工制品的人终究还是愿意为此“买单”。
呼吸是一种“生机”,吐旧纳新,如《蒙娜丽莎》逼真的造型、神秘的微笑、端庄的仪表刻画了一个有呼吸、活生生、有生命力、能够感觉到脉搏在跳动的妇人。有呼吸感的作品,气韵生动,让作品在观赏者和作者之间拥有独一无二的精神共鸣,这是每一位艺术家的向往和追求。作为一个创作者,要善于刻画出有呼吸的作品,也仅有此才能使藏家心动。
[作者简介]
夏祖洪,男,1985年8月生于江西上饶,北京兴华大学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工艺美术师。2001年开始从艺,师从工艺大师夏明高,现任宏木缘沉檀馆艺术总监。
2009年木雕作品《荷趣》荣获“华礼奖”中国礼仪休闲用品设计大赛金奖。2010年木雕作品《乡气》《富贵吉祥》分别荣获中国收藏家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精英评选活动金、银奖。2014年木雕作品《花开富贵》荣获第九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2015年木雕作品《百花齐放》《百鸟朝凤》分别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2016年木雕作品《玉龙观音》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
(编辑:刘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