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雕塑,造型艺术之一,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以可塑的或可雕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纵观漫长的人类历史,雕塑几乎与人类文明相伴,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城市进行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城市雕塑,起到美化城市、陶冶情操、纪念和教育的作用。从凝练性、立体性、静态性与单纯性四个方面来探讨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 雕塑艺术;雕塑审美;审美特征
雕塑是运用可塑性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铸、焊等制作手段创造出来的,用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品,是表达审美理想且具有三维实体的空间造型艺术,是塑造与雕刻的统称,是以容易雕琢的或可塑性强的材料来创作出形态各异且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雕塑艺术是可感、可知、可视且可触的艺术形式。立体性与物质性是雕塑艺术最根本的要素。雕塑艺术具有高度的观赏价值、历史研究价值与美学价值,这些价值综合体现于审美特征。展望中西方雕塑史,在创作雕塑的过程中,前者注重写意,后者注重写实,但在审美特征上,却具有极为契合的一致性。故而,笔者将主要以我国传统雕塑艺术为例,来系统地分析与探讨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雕塑美的创造,除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因素外,还有赖于对材料和特殊技法的熟练运用。雕塑美的欣赏,与光线的强弱、角度、观赏距离的远近、周围环境的协调都有很大关系。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即在欣赏雕塑美的过程中品味其内在所蕴含的美学特征,它实际上是指雕塑艺术自身所独有的审美属性。雕塑的审美特征是运用可雕刻或可塑性强的硬质材料,在三维立体空间当中,以各种各样的造型与形象为语言,在视觉甚至包括触觉上塑造形态,进而所能够呈现的美。雕塑大致主要包括塑、刻、雕三种制作雕塑品的基本方法。故而根据上述对雕塑艺术的基本探究,大致可确定,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可以归纳为凝练性、立体性、静态性、单纯性四种。下面,笔者将详细对这四种特征进行阐述与分析。
一、雕塑艺术的凝练性
所谓雕塑艺术的凝练性审美特征,是指雕塑艺术家通过对复杂纷繁的生活素材仔細地提炼、加工,对现实生活素材的去伪存真,进行抽象概括,化繁为简,将丰富的素材与内容精简浓缩,创作出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艺术形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经过提炼的这个雕塑艺术造型要具有含蓄的特点,而不是简单;要在抽象概括之中简明扼要地抓住这个艺术形象的特别之处,以及在雕塑创作中所要表达的思想。
与此相同,我们所指的“删繁就简”也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照搬照刻,而是要将重点集中地突显于艺术创作之中。这种雕塑艺术审美的凝练性,是经过提炼之后的艺术形象,让人在欣赏过程中了解到重点与要害,体会到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纵览历史,雕塑艺术的凝练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古代雕塑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之下,各类优秀经典的雕塑艺术作品所展示出的风采,极具时代性,作品本身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时代特色。例如,秦汉时期的雕塑雄浑,魏晋时期的雕塑潇洒健朗,盛唐时期的雕塑富丽堂皇等。这些不同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艺术作品,常常能够通过凝练的艺术形象给人以最为直观的审美冲击。
二、雕塑艺术的立体性
雕塑艺术的立体性,主要体现在雕塑作品是在三维空间里进行造型或造像,往往具有极为真实、直观的立体感,能为观赏者提供不同方位来进行触摸与欣赏,从而体现出视觉上的直观性和触觉方面的感知性。
雕塑艺术品是具象的,艺术家经过雕、塑、刻呈现出的形象是立体的,有十分细腻丰富的质感,故而其艺术的爆发力与感染力是深刻且强烈的。只是除了上述优点之外,造型的立体性也有局限性,这在于雕塑艺术作品所反映和体现的生活题材,做不到如绘画艺术那般自由广泛,通常缺乏相应背景,难以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
三、雕塑艺术的静态性
雕塑艺术的静态性,亦称为雕塑艺术的固定性。在雕塑艺术创作过程中选择的雕塑对象是具有代表性的或有典型意义上的瞬间,大多作品主要是以某个表情、动作为主来表现艺术形象的性格、动势以及思想情感。
如同摄影中的画面定格一般,雕塑一旦完成,就再难进行改动。故而雕塑艺术作品通常作为对历史与风土人情的强有力的见证者,为后世历史研究学者提供极为丰富的参考资料。雕塑艺术品不像电影、舞蹈和戏剧那般,能够灵活地表现出人物在时空中的变化与运动,它所具有的是静态美,具有恒久不变的永久性特点。所以,雕塑艺术被称为静态的舞蹈,属于静态之美,它以瞬间展现永恒,化动为静,寓动于静,从而为欣赏者留下无限的想象余地,彰显雕塑作品永恒的独特艺术魅力。
四、雕塑艺术的单纯性
所谓单纯性,是指雕塑以表现美为主要创作点。在创作过程中,艺术造型的线条、造型、空间等方面的处理应当单纯,经过想象与凝练的艺术形象在千雕万凿之后,已然变得极其纯净、完美,这就达到了单纯性的要求。另外,雕塑艺术的单纯性还表现在雕塑所使用的材料上,以汉白玉为原材料的雕刻作品,显得雕塑作品较为细腻、纯洁、高雅;以青铜为原料创作出的雕塑艺术作品,往往更偏浑厚、古朴、庄重;以黏土为主要材料制作的雕塑艺术作品,则更显朴拙、教厚、无华。简而言之,我们所说的雕塑艺术审美特征的单纯性,就是要在雕塑作品的单纯之处见丰富,激发起雕塑作品观赏者的审美意愿。
综上所述,雕塑在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作为贯穿人类发展史的一条独特文化脉络,始终伴随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雕塑作为一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形式,时至今日依然凭借其别具一格的审美特征,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只有对雕塑艺术上述特征做到更好的理解,才能在雕塑艺术品的创作与欣赏过程中得到更为深刻的思想启迪,才能更好地将雕塑艺术应用到现实社会的建设当中,才能更好地研究雕塑艺术所展现的各个年代的历史内涵。由此,足可见雕塑在审美艺术特征方面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吴为山.雕塑时代[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2]南京市规划局.青春古都:南京城市雕塑精选[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0.
[3]裴磊.景观雕塑设计及其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7.
[4][法]卡特琳·格鲁.艺术介入空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马钦忠.雕塑·艺术·公共艺术[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6]林峰.环境空间中的城市雕塑[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3).
[作者简介]
陶志兵,甘肃天水人,200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2007年和夫人夏女士成立福建惠安六度雕塑工作室。参加多项大型雕塑的制作,如青年毛泽东、汕头妈祖、东莞22米观音、泉州清源山弘一大师雕像、台湾承天寺广钦老和尚造像、华梵大学创办人晓云法师、虚云老和尚、一行法师、星云法师、证严法师、如田法师、六祖慧能等的雕像。参加过多次雕塑比赛并获奖,如作品《弘一大师》在2018第二届世界遗产工艺美术“金狮奖”中荣获金奖,作品《无相可得》在2018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博览会“雕艺杯”荣获金奖等。
(编辑:李艳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