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群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与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改革了教与学的关系,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效率、实效和主动性。但也有其局限性。只有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学科;教与学影响
21世纪,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推动了社会进步与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而不断努力。对新的一代中学学生来说,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是促进学生更新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的有力催化剂。
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中学生物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
(一)创设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活动不单单是要教师将教材上的内容生硬地传授给学生。教学乃至教学过程都需要艺术与美感,让学生充满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布鲁纳曾经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而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难点知识简易化。将抽象的代谢反应、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等,借助多媒体技术将静止的插图制成三维动态图像,加入视频插转,增加动画特效和课件的交互,将物质的空间结构、反应的时间顺序、运动特征等以动态形式形象化地展示出来。而物质构象的改变、引起的生物学变化等以活动的画面演示,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使学生的空间概念得以建立,对物质的形态结构变化及所产生的生物学功用的关联性得以深刻理解,则将蛋白质三维结构、细胞信号转导等教学难点简易化。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艺术加工,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取代抽象难以想象的微观生物世界;用学生可以亲眼看到的动画过程,模拟我们难以用眼睛清楚看到由细微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实验等,来给学生营造一种探究氛围,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地产生出内在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达到提高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
(二)转变教师“一言堂”,让学生作为真正的课堂主体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的作用是按照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去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
在没有多媒体教学的时代,课堂的教学“三步曲”适用于各个学科,每个教师走进课堂之后总是采用同样的方式教学:复习旧课,走进新课,总结知识;课堂上教师是一个唱独角戏的演员,几乎不需要学生的配合就可以完成整台戏。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应充满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的课程变得死板、没有生机,学生更是从心理上抵触学习生物。不重视生物学科。
当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实验呈现给学生,改变了传统、朴素的教学方法。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不再是独角戏的演员,而是一个引导者,将学生带入奇妙的生物科学世界,让学生去探讨、去发现、去讲解。教师只需要控制教学节奏,对学生探讨的信息进行反馈。这时,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被充分体现出来。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生物学方式的影响
(一)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是课程改革的催化剂,使得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从单一的接受学习走向合作互动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信息互动,人际互动。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强调多边互动,它表现在课堂上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是一种共同掌握知识的过程;互动学习即为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再充当惟一的信息源,师生学习构成一个共同体。另外,学生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同学,可更多地彼此交谈,寻求同学的帮助。在这种合作互动学习环境下。能进一步促进不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培养他们的生物知识交流的能力。
(二)改变学生的课堂角色
由于传统教学的“三步曲”限制了学生自主性活动,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处于被动的地位。把现代信息技术介入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空间就扩大了,他们能主动地学习生物知识,并像生物学家一样成为探究者、发现者、讲演者、冒险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一方面,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主动超前于教学进度去学习,学生自己或组队独立利用网络查找最新的生物学知识。他们这种生物学习积极性的变化,带动了其他学生;另一方面,学生的生物学习有了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在学习中。更令人振奋的是通过网络提供新的表达知识途径以后,有些学困生在网络资源的运用上有机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困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这样他们就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物学习中。
(三)有助于学生生物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学习生物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更要掌握探索和解决所认知问题的方法。因此,学生生物学习的主要任务应该是生物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为了实现问题的解决,学生要能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要提出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问题。课堂上要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空间和时间”,即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发现问题,必须让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投入探究学习活动中,凡是探究问题能够用实践活动实现的,就最大限度地把它转化为实验活动,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形成理性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等方面模拟了许多生物学问题,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淋漓尽致地创设了问题教学情景,动态地展现了生物学问题。不仅传授了现代科学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具有独立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促进学生生物学中认知结构的形成
生物认知结构是学生通过教师所激发的心理机制作用于外界的生物知识結构,而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内在知识结构。生物认知结构的形成是生物学知识结构和学生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其形象直观的特点对生物现象进行多重表征,使生物知识的反映形式更加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便于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深入理解生物知识,优化生物认识结构。
三、网络教育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一)建立网络课堂,加强师生交流,提升生物化学教学质量。
网络课堂是教师在主控机上授课、辅导、答疑,组织和督导学生的学习,学生通过与主控机联网的工作机同步学习、提问;或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讨论组,组织学生以网络为媒介,进行联机讨论;学生将讨论中的疑问经网络发送给教师,教师利用电子黑板将共性问题统一讲解,个别问题联机答疑。网络课堂通过实现信息的双向反馈过程,弥补了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化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做到边学边清,边清边掌握,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网上信息搜索,增加知识蕴含量。
基于Internet连接的网络具有高密度信息集成以及快速传输的显著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浩瀚的知识。其中的NCBI、BMERC主页、CNKI、分子生物学信息网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学生通过上网可查询国内外生物化学发展的新动态及最新科研成果,获取与建构新知识,提高自身认知的层面,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其应用还可实现资源共享,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及时接触前沿学科、边缘学科的进展,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超越传统生物言语的表达形式,进而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科的体验,有利于其观察和发现生物现象背后的本质,形成良好的生物学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