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业伟 王莉红
(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 100075)
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需求水平的提升,生活条件的改善,患有高尿酸血症的人数逐年上升,这主要与饮食、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同时高尿酸血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的症状是新生性先天嘌呤代谢功能破坏产生过高的尿酸含量,同时肾脏功能紊乱尿酸排出受阻,部分高尿酸血症病人会发展成痛风,比例占有10%~20%左右。高尿酸血症能伴随很多并发症比如血压升高、脂质代谢障碍而产生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同时这也是预防和确认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可能致患者死亡。还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也是预防和确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和其相关并发症的重要因子[1]。所以我们在前期采取一些治疗措施是临床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的重要方法,对及早控制病情避免其他并发症产生并减少心血管疾病和提高疾病的恢复率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本研究通过泄浊通痹方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泄浊通痹方(治疗组)男25例,女5例;年龄36~60岁,平均年龄48.14岁。苯溴马隆(对照组) 男26例,女4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46.18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以《实用内科学》第11版为参考:血尿酸大于420 μmol/L,排除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如继发于肾功能不全,药物影响等,定义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不出现任何症状,仅伴有尿酸持续性或波动性升高,称为原发性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
中医诊断标准:以《中药新药治疗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医分型标准,结合临床判定。湿浊痰饮内阻、脾肾功能虚弱,伴随头晕不清,胃脘胀闷,口干,全身乏力,腰膝酸痛,大便溏稀,舌淡胖大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
1.3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停止食用高蛋白、高嘌呤饮食2周,2次血尿酸高于420 μmol/L,且未使用降尿酸药物;对已使用抗高尿酸血症药物者,停药2周后,2次空腹血尿酸高于420 μmol/L;酗酒者停饮2周后,2次空腹血尿酸高于420μmol/L。(2)符合中医湿浊内蕴、脾肾亏虚诊断标准者。(3)愿意接受观察者。
1.4 排除标准 (1)在急性痛风症状出现时期;(2)高尿酸血症导致的肾损伤患者;(3)同时已患有痛风肾病的病人,出现一些关节变形,肾功能紊乱的;(4)有潜在的并发症产生的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比如肾病、血液疾病、肿瘤;(5)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恶性肿瘤及血液病患者;(6)妊娠或哺乳期;(7)患有神经或精神疾病。
1.5 治疗方法 2组建立健康档案,给予相同的健康教育,均维持原发病的基本治疗,坚持服用降压、降糖、降脂药,并嘱咐患者低嘌呤饮食,限制啤酒、豆类、动物的脏器组织、海鲜等高嘌呤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同时保证大量饮水,有利于尿酸排泄。
治疗组予泄浊通痹方加减。该方土茯苓40 g,萆薢30 g,苍术15 g,泽泻10 g,生薏苡仁30 g,生黄芪15 g,桑寄生15 g,熟地黄10 g,姜黄10 g,延胡索15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150 mL/次,早晚分服。
对照组予苯溴马隆(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50 mg,口服用药,每天1次。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周期均为8周。
1.6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酸(UA)、尿素氮 (BUN)和肌酐 (Cr)的变化。
1.7 疗效评定标准 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为疗效标准。尿酸小于 357 μmol/L认为显效;尿酸在357~420 μmol/L认为有效;如果治疗后尿酸超过420 μmol/L认为无效。
1.8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 20.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х2检验,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2.1 2组治疗前后UA、BUN、Cr比较 见表1~2。
表 1 治疗前 UA、BUN、Cr比较 ()
表 1 治疗前 UA、BUN、Cr比较 ()
组别 例数 UA Cr治疗组 30 445.2±22.2 75.7±21.0对照组 30 448.6±15.5 74.6±16.4 BUN 40.1±14.7 35.5±13.0
经t检验P>0.05,2组治疗前UA、BUN、Cr无明显差异。
表 2 治疗后 UA、BUN、Cr比较 ()
表 2 治疗后 UA、BUN、Cr比较 ()
组别 例数 UA Cr治疗组 30 396.9±26.2 68.2±16.0对照组 30 411.2±26.0 67.8±14.4 BUN 37.1±13.6 31.6±11.4
治疗后2组的UA水平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BUN、Cr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
2.2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明显效果者14例,有效者13例,没有效果者3例,总有效率达到90%;其中对照组,有明显效果者9例,有效果者16例,没有效果者5例,总有效率达到83.3%;P<0.05表示2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无不适情况,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接受治疗患者的肾功能指标都正常。
高尿酸血症相关的疾病名称在中医文献没有记载,但记载了痛风病因病机的描述,有高尿酸血症相似的症状,《诸病源候论·历节风候》《太平圣惠方》均有相关记载,认为痛风会伴随血热的发生。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高尿酸血症是痛风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综合历代医家的研究记载,高尿酸血症可以归类为“痹症”“尿浊”“历节”的范畴,不同的医家分析病因病机的角度不同,但是浊毒这表述是各医学家普遍认同的,由于人体产生湿浊、痰瘀导致了这些病理。有医家通过临床经验认为,无痰状的高尿酸血症大多因为饮食过甜口味重,使脾胃功能降低、体内产生湿热痰浊[4]。杨保林等[5]认为这种疾病本身是本虚标实,以脾肾为主。气血亏虚阳气弱,脾肾功能紊乱,感受风、寒、湿等外邪,导致内生痰湿、瘀浊毒素进入。也有学者认为浊邪壅滞血脉,导致体内新陈代谢紊乱,机体产生了许多疾病症状,高尿酸血症就是症状之一[6]。
本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为脾虚湿浊内阻,肾气亏虚。脾肾是本病发病的主要脏腑,痰浊水湿为主要病理产物;肾气亏虚气化功能失常,水津代谢不利,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浊毒不能排出体外,发为高尿酸血症。由于湿性粘滞,肾气虚损,所以本病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本病一般以泄浊排尿酸为重要治疗方法,同时应用补肾健脾的药物作为扶正祛邪的辅助手段。泄浊通痹方的方药为土茯苓40 g,萆薢30 g,苍术15 g,泽泻10 g,生薏苡仁30 g,生黄芪15 g,桑寄生15 g,熟地黄10 g,姜黄10 g,延胡索15 g等十味中草药组成。药方含有土茯苓、萆薢君药,利湿泄浊清热解毒;苍术、泽泻、生薏苡仁、生黄芪补肾健脾,燥湿化浊;桑寄生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熟地黄补益肾精,助肾气泄浊排毒;姜黄、延胡索作为辅助起到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全方共有十味药物组成,治疗原发性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疗效明显,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中草药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