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①

2019-07-09 06:47代百生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澳门519000
关键词:教育学钢琴演奏钢琴

代百生(澳门理工学院 艺术高等学校,澳门 519000)

近几年随着社会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各地举办的钢琴教师培训如雨后春笋,而有关钢琴教育的全国性学术活动也在增多,仅2017年底就先后有在上海举办的“首届国际钢琴教学法学术周”、在厦门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钢琴教学研讨会”。这两次大型活动参与者众,专家讲座、学术论坛、音乐会交流等让有关钢琴教育教学的研究探讨日益升温。这是否预示着中国钢琴教育学科的勃兴?本文认为,中国钢琴教育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演奏与教学实践,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是时候顺势而为,整合现有研究力量及成果,构建起中国钢琴教育的学科体系,势必能更好地推动中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钢琴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与具体内容

“钢琴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涉及所有与钢琴相关的“人、乐、器、法”的研究。四者的紧密交融关系体现在:

“人”是钢琴教育与演奏活动的主体,包括钢琴音乐作曲家、钢琴演奏家、钢琴教育家与教师、钢琴学生四个方面,应成为钢琴教育研究关注的主要对象,“器”与“法”的研究离不开这些“人”的因素;

“乐”是钢琴教育与演奏活动的客体,“人”与“乐”不可分割,尤其是作曲家及其音乐作品,对作曲家的研究离不开其音乐作品,反过来,研究音乐作品也离不开作曲家,“法”的研究也不能脱离对“乐”的理解而只能以“乐”和“人”为基础,对“乐”的关注无疑能促进“人”更好地理解音乐,提升鉴赏力,指导自己的演奏与教学;

“器”即是“人”从事钢琴教育与演奏实践活动的工具——钢琴,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需要对钢琴乐器的演变发展历史、构造、社会功能等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创作、演奏、研究、欣赏钢琴音乐;

“法”这里更多指方法、法则,既需立足钢琴演奏与教学从实践中总结,更需跳出而从其他学科借鉴,丰富完善。

图1. “钢琴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

具体而言,钢琴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对象之一:人

钢琴音乐作曲家:要理解作曲家的作品必须要了解作为创作者的人,研究材料包括作曲家的生平经历、思想观念、创作背景等。历史上很多伟大的作曲家也是著名的钢琴家和钢琴教师,他们的言论与教学实践体现了他们的钢琴教育理念与方法,也是不容忽视的。

钢琴演奏家:研究材料包括访谈录、个人传记、演奏音像等,研究其演奏风格,师承关联,美学表达,教学观点(如有)。

钢琴教育家与教师:研究材料包括其培养的代表性的学生,编写的教材、著作论文、教学实录,重点在于总结其教学特点与经验。

钢琴学生:钢琴学生是教学研究的另一主体。从运动生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角度研究不同学生群体和个体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激发其爱学、能学、会学,是保证钢琴教学成效的必要措施。

研究对象之二:乐

钢琴音乐作品分析与鉴赏。这里不仅仅包括对具体钢琴作品所运用的作曲技法、所需要的演奏技法、所体现的音乐风格等要素的分析,更需要深入到钢琴音乐作品所承载的文化意蕴解读。

钢琴音乐体裁的形成与发展。这部分指着重于钢琴音乐特有的一些音乐体裁形式的演变与特点研究,需要从音乐史发展以及众多的作品中提炼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钢琴演奏与欣赏实践。16开三卷本共1239页的德文著作《键盘音乐的体裁》可谓此领域的扛鼎之作[1]。

钢琴音乐文化发展史。在整个音乐史研究基础上侧重钢琴音乐的发生发展变化,与具体的作曲家、作品结合,尤其需要结合文化人类学、音乐社会学等学科视角考察钢琴音乐发展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意蕴与变迁。

研究对象之三:器

钢琴乐器的演变发展历史及其与钢琴音乐发展的关联。从早期的键盘乐器到最终钢琴定型,钢琴乐器形制的演变与功能的完善无疑对钢琴音乐创作以及钢琴演奏技术的发展有重要关联,有哪些节点?如何体现?

钢琴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意义。从文化学、人类学视角研究钢琴在不同时期社会生活中的意义,更利于人们理解钢琴在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功效。在此方面有几本中外文著作做出了“范例“,例如中文出版的《钢琴的故事》[2]、英文著作《中国的钢琴与政治》[3]、德文著作《钢琴音乐文化简史》[4]以及《19世纪钢琴的故事》①该书1985年首版即成为畅销书,其英文版1988年在美国以Pianoforte. A Socail History of the Piano为题出版。[5]。

研究对象之四:法

钢琴演奏教学法。传统的钢琴教学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多由钢琴教育家与钢琴演奏家完成,从实践中来的感性经验,再结合教育心理学原理论证,会更有说服力。

钢琴教材教法。包含对单个具体作品乃至某类型作品(例如某个作曲家的作品、某种体裁的作品、某种风格的作品等)的演奏方法与教学方法研究。此类与上一类——钢琴演奏教学法,是现有钢琴教育学领域出版文献的主体。

音乐表演心理与表演美学。作为音乐表演的钢琴演奏,无疑与其他各种类型的音乐表演具有一些共性。音乐表演心理与表演美学的研究成果,必须引入到钢琴教育中,同时也可以结合钢琴演奏的特点进一步展开研究。

结合神经心理学、运动生理学、医学等科学学科的乐器演奏教学研究。这是音乐表演研究与科学学科结合的新天地。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钢琴教学。这是科技与网络媒体发达的当下需要及时开拓的新领域,可以弥补传统钢琴教学的不足,让教与学的实践活动更具效率。

基于上述四个方面的研究对象,钢琴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中,可以开设开展的教学与研究科目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可以概括为:

钢琴教学法。侧重于发展各种钢琴演奏技术和掌握各种音乐演奏风格的学习方法,其研究主体是钢琴教与学的方法,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各种演奏技术以及合理地表现各种音乐风格,在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怎么教”,音乐作品的运用是为了使用与验证学习的结果,因而作品可以作为直接的,也可以作为间接的研究对象而使用。

钢琴教材教法。将音乐作品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但不停留于作品的个案研究,而侧重于按照教材体系分类的各种钢琴体裁与风格的教学曲目的整体把握,重点在于教师在钢琴教学中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而对各种教学材料的合理运用,通俗地说,是探讨在钢琴教学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通过对不同体裁、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的整体考察,形成与建立不同的钢琴教材体系(或称为教材曲库),从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其所蕴含的演奏艺术特色中分析研究其作为钢琴教材的现实意义与训练价值,并通过对教材的比较研究,探寻教材与教法内在的逻辑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培养学生钢琴教学中合理选用教材与运用教法的能力,以适应现代多元化的钢琴教学之需要。

钢琴艺术史/钢琴音乐文化史。“钢琴艺术史”作为综合性的概论课程涵盖了钢琴音乐、钢琴表演艺术、钢琴教育理论以及钢琴乐器的发展历史,侧重从史学的角度对钢琴艺术的方方面面作纵向的梳理,是一种纯理论性的课程,其对音乐作品的使用更侧重于作为理论的论据,因而作品只是一种间接的研究对象。“钢琴音乐文化史”需要借鉴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方法侧重考察钢琴乐器演变与钢琴音乐发展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联,是钢琴艺术史研究的一个重点部分。

钢琴音乐分析。掌握对具体的钢琴作品的分析方法,包括音乐各要素的特点及其组合,音乐风格特征,乐谱版本比较辨析等。

钢琴演奏鉴赏。重点在于对不同演奏家以及同一演奏家不同时期的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分析,从音响感知训练提升审美鉴赏力。

钢琴音乐文献研究。若将“钢琴音乐分析”“钢琴演奏鉴赏”结合,则可称“钢琴音乐文献研究”,以具体的音乐作品探析其音乐风格与演奏艺术特色,在理论分析的同时更有对音乐音响的感知以及亲身的演奏实践,音乐作品(乐谱与音像)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

钢琴教育经典文献研读。选择钢琴教育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进行研读,总结其历史意义,发掘其当代启示作用,指导当下的钢琴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例如C﹒P﹒E﹒巴赫的《通往钢琴演奏的艺术》[6]、布莱特豪普特的《自然的钢琴技术》[7]等经典著作,今天看来,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它们在钢琴教育与演奏发展历史中是非常重要的经典文献。

钢琴演奏家、钢琴教育家研究。这部分与下一部分“钢琴演奏流派与教育师承研究”的区别在于个别与群体。这部分侧重单个的钢琴演奏家、钢琴教育家的生平、师承关系、艺术/教育成就、主要观念等方面的个案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从意大利基尼出版公司引进出版的“伟大钢琴家系列”就是例子。

钢琴演奏流派与教育师承研究。研究产生广泛影响的钢琴演奏流派内的所有人及这些群体体现的典型艺术风格、教育师承关系,例如《俄罗斯钢琴演奏乐派的历史传承》[8]等。

借鉴或融合其他学科成果的科目或研究。音乐表演心理、音乐表演美学、器乐教育学基础理论、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钢琴教学与表演、钢琴教育的科学基础①2017年10月底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首届国际钢琴教学法学术周”活动中的一场专家讲座,德国慕尼黑音乐学院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马斯特内克先生(Wolfgang Mastnak)的《未来钢琴教育:一个跨学科的挑战。神经心理学、功能解剖学及预防医学的方面》就是有关“钢琴教育的科学基础”的一个范例。据称讲者获得四个博士学位,包括音乐、数学、医学等专业领域,本身已是跨学科人才传奇。讲座内容也正如其讲题,教授首先从跨学科的角度界定了钢琴教育的科学专业前景:跨学科的范围包括身心科学——神经心理学、认知和格式塔心理学、深层心理学/原型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艺术内涵和哲学——审美及美学、文化社会学、音乐学/音乐理论,医学和生理学——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运动机能学、预防医学、神经科学及精神病学。研究模式和方法包括实证研究、生理学和功能解剖学的研究,以及解释学和哲学的手段。继而指出弹钢琴实际上是精神与生理的反馈循环,从神经科学角度分析了欣赏钢琴艺术的边缘系统和审美系统,介绍以脑电图研究钢琴演奏的中央神经运动系统,最后到预防医学的方面预防职业病。……

二、钢琴教育的研究方法与学科属性

很显然,上述宽广深厚的研究内容虽都以与钢琴相关的人物、音乐、事件、方法为核心,但需要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大量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方能达成。因此可以说,钢琴教育学科的创建与发展应以钢琴演奏与教学实践研究为核心,融合多学科研究成果及研究视角与方法。下图展示了钢琴教育研究的多学科融合协作的基本属性:

图2. 钢琴教育研究的多学科融合协作

在学科体系中,钢琴教育学科应属于“音乐教育学”下属的“器乐、声乐教育学”方向。“器乐、声乐教育学”在西方音乐学术研究中已经成长为一个重要的音乐研究分支与音乐表演学科领域,例如在德国有专业音乐学院将各种器乐表演(包括钢琴)整合形成一个“专业领域”(Fachbereich①例如德国法兰克福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将所有乐器表演主修专业都归入“Fachbereiche I: Künstlerische Instrumentalausbildung“,各类学生除了自己乐器/声乐表演技能主科不同,有关音乐理论、表演美学理论、合奏等科目都是相通的,大大整合了教学资源,并能让学生触类旁通更好地理解音乐、促进合作。),研究上也整合各类器乐与声乐表演的研究成果,探讨其共性与差异,形成了“器乐与声乐教育学”(Instrumental- & Vokalpädagogik②器乐教育学在德国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笔者收集到的一些德文相关著作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共同长进的蓝图,例如:Ulrich Mahlert (hrsg﹒)﹒ Spielen und Unterrichten. Grundlagen der Instrumentaldidaktik (《演奏与教学:器乐教学法基础》)[M] ﹒Schott,1997; Ulrich Mahlert (hrsg﹒)﹒Handbuch Üben. Grundlagen, Konzepte, Methoden (《练琴手册:基础理论、理念与方法》)[M] ﹒Breitkopf Härtel,2006,这两本论文集搜集了德国器乐教育各个领域的专家论文,涉及器乐教育学的各个领域,也包括钢琴教育学的内容,为器乐教育学提供宽泛的信息。Christoph Richter (hrsg﹒)﹒ Instrumental- und Vokalpädagogik 1: Grundlagen /2: Einzelfächer.(《器乐与声乐教育学》)[M] ﹒Bärenreiter,1993 &1994。第一册为器乐与声乐教育学的基础理论与共性问题,第二册是各具体乐器与声乐教育的专项讨论。这是一套4本题名为Handbuch der Musikpädagogik(《音乐教育学手册》)的大型工具书的第二、三册。),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在中国专业音乐教育领域,由于长期分系分科的体制原因,各种乐器的演奏教学与研究以及声乐表演教学与研究基本各自为政,在音乐表演与教学研究领域未能有效整合而形成学术合力。同时,毋庸讳言的是,很多音乐表演专业人士以从事舞台音乐表演实践与教学为主,无暇甚至不屑于从事学术研究,致使音乐表演与教育的理论研究长期滞后于表演与教学实践,理论上的薄弱与重实践轻理论的“行业倾向”一方面使得音乐表演实践中很多优秀的表演与教育理念和方法未能及时得到研究与推广,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音乐表演艺术人才培养后继乏力——越来越多的中国音乐学子留学国外或在国际比赛中获奖,他们向世界展示其全面扎实的音乐演奏技术的同时,艺术修养的贫乏也经常“露怯”,成为他们成长为音乐大师道路上的绊脚石,毕竟国际音乐比赛获奖与成为国际公认且艺术生命常青的音乐大师之间的距离需要靠广博的艺术涵养来支撑前行。因此,笔者呼吁,中国音乐界要加强音乐表演与教育理论的研究,建立“器乐与声乐教育学”学科方向,以完整的学科体系知识培育音乐表演与教学人才。

“器乐与声乐教育学”这一包含各种乐器演奏与声乐演唱在内的整合概念在中文领域较为陌生,目前更常用的是各科的“教学法”“教学论”等。以钢琴科为例,在现有中文音乐文献和学术活动中,“钢琴教学法”③在已有正式出版的文献中,以《钢琴教学法》为名的著作有很多,例如阿列克赛耶夫《钢琴演奏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应诗真《钢琴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代百生《钢琴教学法》(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等。很多音乐学院以及大学音乐系也将《钢琴教学法》作为一门重要的教学科目开设。“钢琴教学论”④例如樊禾心的《钢琴教学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一些音乐院校招收“钢琴教学论”方向硕士研究生。被广泛使用,甚至有将“钢琴教学法”不再作为一门课而是上升为一门学科的声音。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举办“首届国际钢琴教学法学术周”学术论坛中,笔者曾借鉴二十世纪中国音乐教育学概念变迁的历程来辨析“钢琴教学法”“钢琴教学论”“钢琴教育学”三者的区别到底何在——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师范院校成立音乐科开始,有关音乐教学的重要科目先后依次使用了不同的称谓:“教授法”“教学法”“教材教法”“学科教学论”“音乐教育学”[9]。这样一条发展主线以及各种“称谓”变化反映了中国音乐教育界认识的深入以及音乐教育研究范围的逐渐拓宽与加深:前四种都是在将音乐作为学校教学科目的研究范围之内,目的在于探求音乐课堂教学的原则和具体方法,以提高、改进音乐学科的教学质量。“教授法”首先是以研究教师的教为主,“教学法”除了教师的教以外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两者都是关注教与学的实践行为(how),“教材教法”关注教学内容与教学法(what, how),“学科教学论”则再拓展到将音乐作为一门学科做全景考察,包括音乐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方法(why, what, how)。最后的概念“音乐教育学”则不仅囊括了学科教学论,更将目光转向学校音乐教育之外的所有音乐教育现象以及音乐教育的哲学、历史等理论层面,强调了突出音乐教育的实践特色的同时,增添了全面的理论研究部分,为建立一个分支学科确立了地位。“钢琴教学法”“钢琴教学论”“钢琴教育学”的概念内涵也是逐渐拓展深入,与上述音乐教育学科概念的拓展变化有类似。从现有文献来看,以《钢琴教学法》命名的著作中更多的是关注钢琴演奏教与学实践行为的方法。而“钢琴教学论”则有所拓展, 例如以下描述:“钢琴教学论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钢琴教学全过程、揭示培养多层次的、全面发展的钢琴演奏人才和钢琴教师队伍有关规律的、具有综合性、交叉性、概括性、专门性的学说。它与传统的以总结钢琴演奏经验为主的钢琴教学法不同,是多学科相互结合渗透形成的边缘学科。它探讨钢琴演奏能力的本质、发生条件、发展规律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有效地培养和发展这种专门的演奏能力,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对钢琴演奏和教学的方法进行多方位、全视角、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以系统论和方法论的架构对钢琴演奏教学方法进行抽象、概括的归纳和总结”[10]。中文文献暂未见使用“钢琴教育学”①目前中文语境中,一般将英文名词piano pedagogy翻译为“钢琴教学法”。笔者以为,三个英文单词method、didactic、pedagogy尽管都有“教学法”的含义,但从英英词典的详解中细究显然这三者有些细微差别。笔者不是语言学专家,无力从语源学详解这三个概念的异同,仅试图从自己关于这些概念在音乐学术研究中被使用的语境的主观印象来提出自己粗浅的判断。德语中也有三个相对应的单词分别为Methodik、 Didaktik、Pädagogik,当它们与音乐(Musik)结合使用时,是具有不同的内涵的,根据笔者的学习领会,可以分别对应于“音乐教学法” “音乐教学论”“音乐教育学”。英文音乐学术文献中,明确使用piano pedagogy概念的著述所体现的内涵是否与中文语境中的“钢琴教学法”的使用匹配?是否被译作“钢琴教育学”更合适些?这些涉及学术名词翻译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也应引起音乐学界的注意。,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上述“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内涵,其涉及内容除了以钢琴演奏与教学的理论为核心主体,更需要扩展到周边所有与钢琴相关的人、乐、器、法的研究,以钢琴演奏与教学的实践为核心,融合音乐史学、音乐美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等音乐理论及科学性学科的成果与研究方法,实践、理论、史论全方位构建钢琴教育的学科体系。

事实上,所有乐器演奏与教育、声乐演唱与教育的研究都不可避免地在音乐表演美学、教育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具有若干共性,完全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做一种整合,即将所有乐器以及声乐表演与教育研究整合形成一个学科,即“器乐、声乐教育学”,以合力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因为构建一个学科,必须要有较为深厚的积累和开阔的平台,包括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队伍、发展方向等,目前中国音乐表演领域各自为政的学科建设无疑还是分散、薄弱的,整合所有可能的力量,在山头林立的学科体系中尽快确立自己的学科地位,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是当务之急。在所有乐器教育中,钢琴演奏与教学的历史悠久,钢琴音乐作品与研究文献丰厚,以钢琴家、钢琴教师、钢琴学生为标识的“人”数量庞大与传承积累深厚,可以说没有其它哪件乐器能与之相比,在数量、质量上都已达到支撑与引领“器乐教育学”的条件。因此,尽快建立完善的钢琴教育学科体系,并将其归属于“器乐与声乐教育学”方向,一方面由其引领整个音乐表演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借鉴其他乐器或声乐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共同构建“器乐、声乐教育学”的坚实基础。

三、盘点与反思:发展钢琴教育学科的可行性

下文将以钢琴教育学科建设为例,从我们有什么、缺什么以及如何做几个方面讨论可行性并提出笔者的个人建议。

1.我们有什么?钢琴教育学科的现实基础

出于对钢琴教育事业的热忱和研究需要,笔者多年来一直注意收集相关著作和优秀研究论文,按照“钢琴演奏与教学理论”“钢琴音乐与教材研究”“钢琴乐器及文化”“音乐表演艺术研究”“钢琴家、钢琴教育家、作曲家访谈录、传记”等栏目分门别类整理成一份长长的钢琴教育文献清单,每一类包括著作与优秀论文,再细分为“A中文原创”“B引进翻译”“C英文德文原著” 。这份文献清单清楚地表明,随着出版业的繁荣以及学术研究的推进,有关钢琴音乐与钢琴教育的各类研究文献已有一定的积淀。此外,全国已经拥有一大批对钢琴教育事业具有热情的钢琴教师以及研究人员,加上当前科学技术发达以及网络资源丰富,不仅让我们能更便捷地获得国际相关学术成果与学术会议信息以及开展国际文化教育交流,而且为钢琴教育研究开拓了跨学科研究——例如借鉴神经生理学、脑科学、运动科学等科学研究的新视野。这些都是建立钢琴教育学科已有的现实基础。

2. 我们缺什么、怎么做?建立钢琴教育学科急需解决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相对于钢琴演奏与教学实践而言,目前中国钢琴教育的学术研究还是显得薄弱,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也成为建立钢琴教育学科急需解决的问题:

1)需要有广阔学术视野和相应研究能力的人才。目前钢琴教育的研究绝大部分由钢琴教育从业者完成,相比较于音乐研究的其他多数领域而言,钢琴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不够广与深,存在有选题重复、学术深度不够的问题——如果在中国知网以“钢琴音乐”“钢琴教育”为关键词搜索,发现的文章虽然很多,但如果进入阅读就能立即看出很多文章的选题与研究方法单一,大量文章停留在对钢琴作品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法心得上。钢琴教育从业者无疑是钢琴教育学科建设的主体,为了学科的发展与兴盛,大家要在积累丰富的钢琴演奏与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投身相关学术研究,拓展学术视野,善于学习与自我提升,跳出钢琴演奏技术和作品分析的狭小空间,进入更广阔的研究天地。

打破学科壁垒,借船出海,是当前兴建钢琴教育学科的一条有效“捷径”。钢琴教育研究虽以钢琴演奏与教学实践为核心,但已经涉及诸多其他音乐及非音乐的学科,宽广庞杂的研究内容仅仅靠钢琴教育工作者和少量对此领域感兴趣的学者来完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从其他相关学术研究中借鉴、整理相关成果来充实完善钢琴教育研究以及吸纳其他各领域的学者参与到钢琴教育研究中,扩展研究队伍,是切实可行的举措。跨学科的研究视野与方法也将同时促进钢琴教育领域内部研究人员的学术视野拓展。

2)需要对国际相关文献与研究现况的全面了解。目前大多数钢琴教师对于国际文献的了解限于引进翻译并以中文出版的著作,或一些编译综述文章。笔者从自己收集到的此类翻译文献中发现,尽管近些年由于出版业的繁荣,有越来越多的有关钢琴演奏与钢琴音乐艺术的外文著作被翻译出版,但其中并不都是经典,翻译的品质也良莠不齐,部分著作更是通俗的粗浅之作,显示了出版社选题不够严谨与缺乏学术性。翻译文献选题的来源也比较单一——多集中在英语文献,少其他语种,导致一些对世界钢琴演奏和教育产生极为重大影响的其他语种的理论或著作,由于没有翻译,普通中国学者和钢琴学子便无从知晓,或者仅能够从有关音乐史论或相关论文中略知皮毛。因此建议音乐学术界与出版社尽快组织人力物力,翻译出版一些钢琴教育与钢琴音乐的经典文献出版,这是学科构建的理论文献基础。此外,由于网络技术的发达,现在信息交流与寻找文献都不再是问题,鼓励钢琴方向的研究生以及具有外文基础的钢琴教育从业者广泛阅读相关原著与外文期刊,及时了解国际信息。

3)需要加强对中国钢琴教育以及中国钢琴音乐的研究和对外推广。钢琴教育本是源自西方、通行国际,但在中国建立钢琴教育学科,加强对中国著名钢琴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总结与研究,以及对中国钢琴音乐经典作品及钢琴音乐作曲家的研究,无疑将有助于形成自己的特色、增加学科自信,同时也为国际上钢琴教育学科发展贡献“中国力量”。笔者在上述自编的文献清单中将有关“中国钢琴音乐研究”“中国钢琴教育家研究”的著作专门单列,结果前者不过十余本,后者不到十本!而如果搜索外文中有关研究中国钢琴音乐、钢琴家、钢琴教育家的文献,更是少得可怜,而且其中的绝大部分还是留学海外的中国音乐学子完成的学位论文。中国钢琴音乐以及中国钢琴教育研究成果推向国际,中国钢琴教育界责无旁贷,例如在海外各类音乐会中积极演出中国钢琴作品,在国际音乐学术活动中积极推介中国钢琴作品与研究现状以及努力用外文写作或翻译出版中国钢琴教育研究文献等。

一个学科的建立,需要有积累,更需要有前进的动力。当前钢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以音乐学院为代表的各类学科团队建设如火如荼,这正是时候着手构建钢琴教育学科体系。一个学科的发展,也需要各方的支持与协作,期盼音乐学各研究领域的学者、跨学科的学者积极关注乃至投身钢琴教育学的相关研究;期盼出版社独具慧眼,积极组织出版更多更好的相关文献,包括翻译出版国际著名的经典文献系列以及及时出版国内钢琴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当然最期盼的是,钢琴教育从业者群体内部团结向上,积极投身学科建设,拓展学术视野,取得更多更大的教育与学术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学钢琴演奏钢琴
一部系统研究批判教育学的力作
——评《批判教育学的当代困境与可能》
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力分析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学学科
钢琴演奏技巧对于音乐表现的重要作用及训练方法研究
传递诗意 浓缩交响——论钢琴改编曲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重要性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纸钢琴
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