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彩凤
(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 广西 南宁 530031)
现阶段,国内精神、物质文化极度丰富,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也有了较大变化,高血压发生率随之表现出逐年升高趋势,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病例也有了明显增加,不利于产妇以及新生儿安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容易产生负性情绪,有必要加强心理干预,而积极心理学理论作为现代心理护理理论知识中的一部分,可改善心理护理服务,对患者疾病治疗结果形成正性影响,已在多个医学领域上应用,但在改善妊娠高血压分娩结局上是否有效?因报道鲜见,有待进一步分析[1]。本研究旨在明确积极心理学理论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分娩结局的影响,特实施分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纳入妊娠高血压患者90例,纳入时间是2016年7月-2018年1月,按护理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共45例,年龄为21~35岁,平均年龄为(28.94±1.48)岁;孕周是36~41周,孕周是(39.16±0.25)周;研究组患者共45例,年龄为21~34岁,平均年龄为(28.45±1.29)岁;孕周是36~40周,孕周是(39.72±0.34)周;两组资料对比有同质性(P>0.05)。
(1)纳入标准:①经血压监测、产前检查等综合诊断为妊娠高血压;②有独立思考、理解问卷、回答问题的能力;③病例资料完整,全程参与;
(2)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滥用物质者;②合并精神障碍者;
对照组:按护理常规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随机情绪安抚、饮食和作息指导、产检提醒等基础护理干预;
研究组: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护理干预,从而引导患者建立健康理念,积极实现自我,利用自身潜能战胜消极影响,化解心理问题,从而形成幸福体验,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构建和谐沟通环境:为患者构建平等交流、互相尊重、无条件接纳的咨访平台,让患者产生安全感,从而自愿表达内心情绪,并接受护理人员引导,坦诚想法和顾虑等,从而建立良好、和谐的沟通环境;
(2)增强积极情绪体验能力:通过与患者沟通,指导家属陪伴、鼓励患者,使其感受到快乐、开心、幸福、满足以及爱等情绪,从而让内心充满愉悦感,消除其悲观、消极情绪,个体处于平和、乐观、喜悦状态;
(3)激发治疗动机:引导患者正确认知自身病情,对自我作出正面、客观的评价,从而增强其对环境的接受能力。同时,引导患者悦纳自我以及他人,在困难环境下仍保持希望,并以积极态度面对和解决困难问题,培养其身处逆境的乐观精神和心理素质;
(4)实现人生价值: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培养其尊重、关心、感激、宽容、赞赏等积极价值取向,从而积极面对社会问题,学会体验幸福人生。
(1)利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2]评估患者护理前(确诊时)、护理后(出院前)的心理状态;HAMA量表评分对于焦虑症状是否存在的分界线是7分,越高表示其焦虑情绪越重;
(2)统计两组患者的剖宫产率,评估其妊娠结局;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HAMA评分比较(±s,分)
表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HAMA评分比较(±s,分)
组别护理前护理后研究组13.95±1.416.11±0.69对照组13.92±1.7210.15±1.42 t 0.09017.166 P 0.4640.000
两组患者均45例:研究组患者的剖宫产率是42.22%(19/45),低于对照组66.67%(30/45)(χ2=5.421,P=0.020)。
分娩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生理过程,会受到产妇精神状态等多方面影响,容易因产生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影响其分娩结局,提高剖宫产率,不利于母婴预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多,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十分必要,可弥补常规护理的缺陷。
然而,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实施常规的情绪安抚、心理疏导干预,无法达到满意的护理效果,而在心理护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可提供更好的心理护理服务[3]。因此,笔者即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并从构建和谐沟通环境、增强积极情绪体验能力、激发治疗动机、实现人生价值四方面着手,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适宜展开心理护理的沟通环境,逐步减轻其消极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积极感受到正面的情绪,从而改善心理状态。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并证明了积极心理学理论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分娩结局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