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琴国 朱平
【摘 要】本文以查阅文献与临床经验相结合的方式的方式综合论述了黄芪的药理研究进展,为黄芪的临床应用提一定供参考。
【关键词】黄芪;研究;药理作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黄芪为豆科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药部位为膜荚黄芪、蒙古黄芪根(干燥),黄芪味甘,且性微温,治疗功效:补阳气、利尿消肿、益卫固表、托毒生肌等,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气虚水肿、气虚乏力、表虚自汗、久溃不敛等。伴随着中医药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深入研究,黄芪不仅含有多糖、皂甙、黄酮等成分,同时还有叶酸、氨基酸、咖啡酸、阿魏酸、亚油酸、羽扇豆醇等成分,且不同成为产生不同的治疗功治疗泌尿系统、糖尿病有一定的效果[1-2]。为此将黄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入戏的阐述。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1 强心作用
具研究黄芪总皂苷的剂量的不同对强心产生的影响不同,例如:小剂量(2mg)能够加重心力衰竭;大剂量(8mg)和中等剂量(4mg)有抗心力衰竭治疗作用。其中黄芪皂苷Ⅳ为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活性成分,当浓度在20~50g/ml可产生正性肌力作用,因黄芪总皂苷可以抑制心肌细胞内磷酸二酯酶(英文简称:PDE)的活性剂钙调蛋白水平,进而抵制 PDE 活性[3]。
1.2 调节血压作用
黄芪可以采用双向调节作用缓解血压水平,同时具有扩张周围血管、有利尿降压、降低动脉压、降低肺动脉压及右心前负荷,进而改善心功能。此外对冠状动脉起到扩张。其作用机理为:黄芪可以增加体内白蛋白以及总蛋白的含量,同时可以降低蛋白尿,通过强心来增加心脏搏出量以及扩张血管,来到达提升血压水平和降低血壓水平的目的。
1.3 对病毒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深入研究后指出,黄芪皂苷(9%)不仅能提升病毒心肌炎患者生存率,亦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胶原合生,故安全性较高。黄芪皂苷其抗凋亡的功效,对逆转和延缓心肌纤维化起到重要的作用。黄芪总皂苷能够增加和提升细胞肌质网钙泵 (英文:mRNA)的表达和活力[4]。
1.4 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
研究指出黄芪注射液、黄芪皂苷、黄芪复方等均对心肌缺血(由异丙肾上腺素以及脑垂体后叶素引起)心肌缺血起到保护功效。其保护机制为:黄芪能够增加cAMP 的含量,发挥其正性肌力,并稳定期心肌细胞膜,进而抑制产生乳酸脱氢酶,达到对线粒体及溶酶体的保护,增加心肌抗缺氧能力以及降低心肌耗氧能力,消除自由基以及减少因为缺氧组织代谢后产物的积累[5]。
1.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黄芪促进正常机体抗体生成功能,同时提升血清 IgG 含量。据研究,黄芪水液可以升高肝炎疾病患者的总补体含量,除多糖外,其余氨基酸、蛋白质大分子、生物碱及苷类等都能够促进抗体生成。
1.6 延缓衰老的作用
研究显示黄芪可以有效延长果蝇和家蚕的生存期,同时减缓自然衰老过程,促进细胞生存期至少延长30%。因为黄芪具有非常显著的抗氧化功效,有效降低血清中过氧脂质以及肝脏脂褐素含量,与此同时黄芪可以提升总黄酮的含量,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为此可以有效减少因脂质过氧化物对生物膜的损害。
临床相关药理实验研究显示黄芪在治疗肾小球硬化中具有延缓病情的功效,应用黄芪后因增加肾脏血流灌注量以及肾小球滤过率,有效改善人体氧化应激状态。通过增加肾组织水平,同时减少氧自由基,达到抑制细胞凋亡以及减少因甚至缺血组再灌注损伤,亦能增加血清肝细胞增长因素生成,减少损伤肾脏,最终达到改善肾功能的目的[6]。
1.7 对血糖的影响来改善肝脏
黄芪多糖改善肝脏的内质网应激来减轻内质网损伤程度,同时增加胰岛素信号量的活性,最后发挥其抗糖尿病的功效。此外,黄芪多糖亦能降低2-DM胰岛素,抵抗血清中LDL、TG、CH水平,故在降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和改善其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2.1 改善大脑退行性病变
黄芪皂甙能够抑制氧自由基和脂氧化物的生成,促使得Bcl-2/Bax下降,Bax上调,亦能抑制Caspase-3基因表达,并增加NOS和酪氨酸羟化酶活性,提示:促进DA能神经元细胞生长,提高记忆力,效果较为明显[7]。
2.2 对脑血管保护
黄芪皂甙可以保护全脑局部病灶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黄芪皂甙能够抑制诱N合酶合成、清除自由基有密切关系,通过降低海马过氧化保护性神经系统。此外黄芪皂甙减轻因脑出血后代谢产物释放引发的脑组织损伤。
3 其他作用
3.1 消化系统疾病
对于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而言,应用的黄芪具有显著的非特异性免疫以及增强特异性,主要是修复胃黏膜以及杀灭幽门螺旋杆菌,进而调节其内部环境。而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或者慢性乙型肝炎疾病中,黄芪能够退黄降酶,同时缓解各种临症状如:乏力、肝区疼痛等,对缓解和延缓肝纤维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指出,黄芪的药理作用为:预防肝糖原减少,因为黄芪含有的硒,可提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并激活解毒酶系,达到保护肝细胞的目的[8]。
3.2 内分泌系统疾病
黄芪治疗糖尿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效果显著。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是体内蛋白质代谢、糖、脂肪、异常、胰岛素分泌不足等因素,而黄芪可以促进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并促进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漏出,缓解通透性蛋白尿、肾性蛋白尿等症状,对调节免疫功能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的意义重大。此外,黄芪多糖可以通过增殖脾脏浆细胞促进合成抗体,黄芪皂苷甲对B?细胞增殖也有促进作用,并且可以促进生成浆细胞抗体,在增加浆细胞数量的同时,也会增加胞质内扩张的粗面内质网中抗体成分[9]。
3.3 促进细胞免疫的功能
细胞免疫能够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促使巨噬细胞吞噬、白细胞计数等水平提升,提升刀豆素A激发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为此对B 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DC)功能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发的原因与T抑制细胞功能缺陷有直接相关性,据研究,临床上将黄芪、参麦注射液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后,不仅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同时有效的缩短治疗疗程,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10]。
4 黄芪的不良反应
目前,黄芪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不良反应情况也逐渐被重视。临床研究中,部分患者使用黄芪后偶见皮肤低热、瘙痒、腹胀等症状,同时也出现发热、严重过敏等反应,并出现了荨麻疹等病例报告,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黄芪含有多糖、多肽等生物大分子,其提取加工纯度不够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此外患者个体差异也会导致个别不良反应。因此,虽然黄芪的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实际应用时要注意辨证论治,避免药物滥用,为提升黄芪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打下夯实的基础[11-12]。
5 结论
综上所述,黄芪作为一种药理活性强,被广泛应用,其治疗和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此外黄芪注射液等药物已经成为我国中药保护品种,伴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发展,对黄芪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入,各种黄芪制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黄芪口服液、复方黄芪鼻腔喷雾剂、黄芪胶囊等,其临床作用亦会越来越突出。目前,黄芪的研究重点是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而黄芪种类亦会越来越多。为此笔者通过此次深入研究认为,黄芪为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比如上述阐述中涉及的机体免疫系统、肾脏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我国传统中药黄芪,其化学成分丰富,还需不断的深入研究,以期为现代医疗作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刘焰东,蔡小丽,张伟安.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8(03):37-39.
黄英,杜正彩,侯小涛,郝二伟,秦华珍,邓家刚.黄芪药渣化学成分、药理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26(06):140-144.
薛倩倩,刘晓节,李科,李爱平,秦雪梅,刘月涛.黄芪药材化学成分差异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49(10):1259-1263.
陈茂鑫,侯敏.黄芪与红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与比较[J].中医药导报,2019,25(08):126-128.
姚红旗,侯雅竹,王贤良,赵志强,毛静远.黄芪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9,39(02):302-306.
王春辉,常乐,孟楠,高长久.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臨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35):104-107.
王海花,李德成,孙靓.黄芪的药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8,16(11):22-23.
唐冕,许晓芬.药用黄芪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8,24(20):117-122.
周龙云,田子睿,刘书芬,陈旭青,崔学军,王拥军.黄芪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及毒理研究现状[J].中草药,2018,49(20):4935-4944.
杨晓旭.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8,37(10):84-85.
吴娇,王聪.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5(09):755-760.
孙敏,吴国泰,杜丽东,任远.黄芪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05):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