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瑞 周玉芹
【摘 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对康复科患者跌倒护理管理效果有何影响,以便改善康复科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科康复科的100例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在征求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其中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跌倒风险分级管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的跌倒事件发生情况、跌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情况差别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2%明显比对照组14%低、且观察组患者对跌倒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远高于对照组的74%(P<0.05)。结论:在康复科的患者跌倒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分级管理是可行的,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知识和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关键词】风险分级管理;康复科患者;跌倒护理管理;效果影响
【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2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在我科康复中心,患者跌倒的情况十分常见,然而,跌倒作为影响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导致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影响[1]。加之, 康复科的常见患者年龄偏大者居多,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康复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康复质量,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康复科患者100例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探讨分析秋季风险分级管理在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康复科的100例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在征求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47例,女53例,最低年龄18岁,最高年龄67岁,平均年龄(36.5±1.3)岁;观察组男49例,女51例,最低年龄23岁,最高年龄70岁,平均年龄(35.1±1.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没有发现明显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其中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跌倒风险分级管理模式。常规护理干预包含以下方面:询问患者的基本病情了解大概情况、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如何服用药以及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观察组的具体跌倒风险分级管理模式如下:首先采用Morse跌倒风险评估表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得到三个危险等级的患者人群,即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患者[2],针对不同跌倒风险程度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1)低风险患者:保持环境干净整洁、勤打扫、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和一定的空气湿度;在患者常活动的地方贴上标识,提醒患者注意活动安全,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家属进行防滑防跌的知识宣讲;(2)中风险患者:除了对低风险患者采取的措施之外,需更仔细患者的健康,比如指导患者用药,合理规范用药剂量和时间,其次,应减少患者途经路上的障碍物[3],使道路宽敞明亮,在浴室或厕所这种有水易摔倒的地面最好有家人作陪,降低跌倒风险。(3)高风险患者:相比中度风险患者,防跌措施需要更加坚固,比如在卫生间和患者床边安装床栏等扶手,保证患者的休息时间,向患者强调跌倒的潜在危险。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跌倒事件发生情况、跌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对比分析。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收集的情况将护理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来评估,即不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統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跌倒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根据结果分析,对照组的跌倒事件发生率为14%,观察组的跌倒事件发生率为2%,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跌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两组的护理结束后,检测患者对防止跌倒运用以及自身预防知识方面等方面的评分发现观察组的跌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远高于对照组的74%,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者一旦跌倒很可能给自身身体康复带来恶劣影响,传统的护理管理措施往往比较片面,无法照顾到患者的因素,使用传统护理措施降低风险效果不明显,而跌倒风险分级管理本着以人为主的观念[4],密切关注患者的健康状态,科学有效的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并根据不同等级制定相应护理措施,通过增加提示牌、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环境改善以及安设扶手等方式,提高患者的防护意识,从而达到有效降低跌倒风险的目的。
综上所述,相比于对照组采取的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的跌倒风险分级管理模式更能有效降低跌倒风险、提高患者对跌倒知识的了解,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陈志朋[1].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在神经内科开放病房防跌倒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3):115-116.
王翠娇,高镇松,马淑君,吴志杰,&林莉冰.(2013).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临床护理杂志,12(1),59-60.
张宁,&李欣.(2018).风险分级管理在康复科患者跌倒护理管理效果的影响.中国卫生产业(15),54-55.
管燕.(2017).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在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卫生产业,14(14),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