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莉 刘倩云 马荣
【摘 要】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自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选取本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焦虑患者共72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认知行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期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焦虑度、抑郁度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的治疗中,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治疗方式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青少年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心理发育不成熟,出现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较高。抑郁、焦虑情绪的提升,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身体应激反应[1],提升治疗难度,削弱治疗效果。随着时间的增长,如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则抑郁焦虑情绪会逐渐提升,甚至引发抑郁症,让患者出现轻生念头。传统药物控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只能从神经上进行控制,没有改变患者的心理活动,使用认知行为治疗,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选取本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焦虑患者共72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在15-27岁之间,两组患者各36例,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2例,平均年龄为(21.4±3.2)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在15-25岁之间,平均年龄(20.9±3.6)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在16-27岁之间,平均年龄(21.7±3.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指标:1.患者均处于青少年阶段,且存在抑郁、焦虑情绪。2.患者均了解相关治疗流程,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指标:1.患者存在严重并发症。2.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患者需要口服帕罗西汀,每次1片,每天1次,剂量为20mg,根据医生要求进行剂量变更。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认知行为治疗。具体内容如下:①健康知识宣讲。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并与患者积极沟通,并展开健康知识宣讲,告知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会造成的危害。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生活状态,进行个性化治疗,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引导患者回归正常生活。②心理干预。了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原因,对症下药[2],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记录异常状况,为治疗提供数据支持。鼓励患者按时服药,并注意剂量的把控。经常给与患者关怀,通过语言和肢体语言进行鼓励,引发患者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改变认知模式,积极面对生活。③行为转变。指导患者记录日常活动与情绪变化,做好情绪管控工作,学会转移注意力和放松情绪的办法,多于家人、朋友进行沟通。鼓励患者进行社交,并进行体育运动,发散多余精力,维持健康情绪,运动包括散步、慢跑、瑜伽等[3],持续时间不低于30分钟。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采用焦虑抑郁自评表进行评分,分值越低则焦虑、抑郁程度越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满意度调查表,得分大于等于90分为非常满意,小于90分并大于等于70分为很满意,小于70分为不满意,根据例数计算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率用(%)表示,行x?检验,P<0.05表示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对比 治疗期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焦虑度、抑郁度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的治疗中,认知行为治疗意义重大。健康知识宣讲,能让患者了解导致抑郁焦虑情绪的原因,并掌握治疗方法,强化护患沟通。心理干预能对患者进行引导,并通过鼓励的方式,提升患者的积极性,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4]。行为转变能帮助患者改变生活习惯,积极参与社交和运动,提升患者的身心健康程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期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焦虑度为(38.6±5.5)分,抑郁度為(35.6±3.1)分,远低于对照组的(53.3±5.2)分、(51.7±3.2)分(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82.3%。(P<0.05)。这两组数据说明了,在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的治疗中,认知行为治疗可以从患者的心理、身体、习惯等方面进行改善,引导患者树立健康的认知行为模式,改变焦虑抑郁的情绪,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的治疗中,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治疗方式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黄声江.认知行为心理治疗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观察 [J].江西医药,2018,6(10):1115-1116.
吕园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8(37):2551-2552.
陈光才.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 [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7(41):639-640.
闫煜蕾.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焦虑症状的干预效果初探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5(2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