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1例腹腔广泛脓肿术后伴脐部窦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

2019-07-08 03:26彭红霞龙均容杨丽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

彭红霞 龙均容 杨丽

【摘 要】目的:总结1例腹腔广泛脓肿切开排脓术后伴脐部窦道形成病人的伤口护理。对伤口感染,坏死组织清创,渗液管理,肉芽生长修复的不同时期进行充分评估,根据湿性愈合理论,运用脂质水胶油纱,水胶体透明贴,薄膜敷料应用于伤口清创阶段,联合冲洗及墙式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为创面愈合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创面愈合。

【关键词】负压引流;脐部窦道;腹腔脓肿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腹腔脓肿是指腹腔内某一间隙或部位因组织坏死液化,被肠曲、内脏、腹壁、网膜或肠系膜等包裹,形成局限性脓液积聚。腹腔脓肿按其发病部位又可分为膈下脓肿、肠间脓肿、盆腔脓肿,引起继发性腹膜炎的各种疾病、腹部手术和外伤均可引起本病[1]。其发生率为10%,原发性感染很少见,腹腔脓肿可单发,亦可多发,死亡率高,因此为避免脓肿复发及经久不愈,及时正确的伤口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0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部流脓,量少,伴疼痛,能忍受,无其他部位放射痛,流脓后好转,至当地医院行切开排脓术后愈合尚可。2年来脐部反复流脓伴疼痛,至当地医院行增强CT提示“脐部感染伴腹腔广泛脓肿,腹腔前腹壁包裹性积液积气”,予以抗感染治疗后症状较前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于10月4日门诊以“脐炎”收入院。

10月10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复杂肠粘连松解+结肠脾曲穿孔修补术,术后诊断:

1、结肠脾曲穿孔伴皮下竇道形成;

2、脐部处窦道伴感染。术后给予头孢美唑钠抗炎、泮托拉唑抑酸、口服瑞素营养液支持治疗。10月12日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7.3×109/L↑,血红蛋白122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2%↑,C反应蛋白?270.4mg/L↑,抗炎药由头孢美唑钠改为美罗培南。10月14日血常规提示:血白细胞计数10.9×109/L,血红蛋白99g/L,C反应蛋白252.5mg/L,查体:腹软,按压腹部疼痛,疼痛评分6分,切口处有脓液流出,切口两端缝线已拆除,探查整个切口皮下完全游离,切口12cm×1.5cmX2cm大小,四周潜行,

3点潜行2.5cm,9点潜行2cm,创面基底100%黄色坏死组织,松软,大量滲液,异味,创周无红肿浸渍。

2 护理

2.1 创面床准备

行创面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分别于切口上下两端拆除两针缝线便于清创,切口内行机械+保守锐器清创,逐步清除黄色松软坏死组织,注意避免剪断关腹线,以防切口裂开。触及基底柔软有弹性部位怀疑肠管外露,需小心谨慎并加强保护。

2.2 自制冲洗及墙式负压封闭引流套件

2.2.1 冲洗及墙式负压引流材料准备:

0.9%生理盐水500ml1瓶,输液器1根,墙壁负压引流表、14号胃管1根、长头皮针1根、优拓2张、康惠尔透明贴两张、3M大透明膜4张、3M小透明膜4张,纱布5张,胶布。

2.2.2 负压引流管制作方法

按照切口长度剪裁一次性胃管侧孔,每隔0.5cm剪裁对侧,优拓凡士林纱布湿润后包裹胃管前端;取8号头皮针,剪掉钢针部分,优拓凡士林纱布湿润后包裹管道前端,后端连接生理盐水管道。

2.3 创周保护及放管

创周保护:将康惠尔透明贴剪裁成切口外缘形状,露出脐部,行无张力粘贴,防止切口周围被渗液浸渍。放管:优拓凡士林纱布平铺于基底,将包裹好的胃管置入切口6点位置,包裹好的冲洗管置于切口12点位置,两根管道平行摆放,管道上面放置对折的3张纱布块,3M大透明膜外固定,0.9%生理盐水连接冲洗管50滴/分持续冲洗,吸引管连接墙壁负压引流表,保持负压80~100mmHg。

固定管道:各管道均用高举平台法及对贴法固定,以防医疗器械相关性损伤。

2.4 营养支持治疗

该患者已排气排便,进食量少,BMI指数18,处于轻度营养不良状态,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影响伤口的愈合,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如:五谷类、蛋类、肉类、鱼汤、猪皮等保持正氮平衡,促进创面愈合,维生素C及锌在伤口的愈合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给予适当补充。

2.5 疼痛管理

疼痛作为第六大生命体征,换药前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评分4-6分时,操作前提前给予止痛剂以减轻患者换药时的疼痛[2]。

此外,换药过程中,优拓凡士林油纱等新型敷料的使用,减轻了敷料与伤口床的粘连,减轻了患者的疼痛。

2.6 健康教育

2.6.1 心理护理:

该患者由于病程长达2年,家庭经济条件差,对于切口不愈合,心理充满焦虑与恐惧,担心住院时间的延长及预后。因此,专科护士每次换药时,应耐心的向患者解释病情,鼓励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6.2 解释操作方法:

解释伤口愈合需要时间;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可以冲洗掉伤口中的坏死组织、细菌,减少炎症反应,使伤口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墙式负压吸引的目的是减少伤口内的细菌负荷,减轻局部水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肉芽生长[3]。

2.6.3 注意事项:

告知负压吸引过程中,勿自行调节压力,如压力超过特定值或引流液颜色为血性液时需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2.6.4 饮食指导:

解释伤口愈合需要营养,建议多吃易消化吸收的鱼肉、鸡肉,少吃油腻食物,适当下床活动。

3 效果评价

10月15日首次换药切口12cm×1.5cm×2cm大小,四周潜行,3点潜行2.5cm,9点潜行3cm,创面基底100%黄色坏死组织,滲液大量,严重异味,创周无红肿,换药当天采取机械加保守锐器清创,0.9%生理盐水持续冲洗伤口,墙式负压封闭引流。

10月17日创面渗漏:切口12cm×2.5cm×3cm大小,四周潜行,3点潜行3cm,9点潜行3cm,与腹腔相通,创面基底75%黄色坏死组织,25%红色组织,渗液大量,异味明显,创周无红肿,予行机械+保守锐器清创,因考虑之前负压过小引起渗漏,建议负压由之前的80-100mmHg调至100~150mmHg。细菌培养结果为嗜水气单孢菌,继续全身抗感染+创面局部处理。

10月19日切口12cm×2.5cm×2cm大小,创面基底50%黄色组织,50%红色肉芽组织,渗液适中,轻度异味。

10月22日:切口13cmX3cm×3cm大小,四周潜行,12点1cm,4点潜行4cm,9点潜行3cm,与腹腔相通,创面基底25%黄色坏死组织,75%红色组织,大量渗液,创周无红肿,处理同前。

10月26日:切口13cmX3cm×1.5cm大小,四周潜行,12点1cm,4点潜行2cm,9点潜行1cm,创面基底100%红色组织,渗液少,创周无红肿,处理同前。

4 小结:

4.1 患者经过上述處理12天后,渗液得到充分控制,创面的渗出物及时被清除,保证了创面的清洁。通过负压吸引,改善了创面的微循环,刺激了肉芽组织的生长。同时,负压封闭引流为伤口的愈合创造了一个密闭式的环境,外用薄膜构成了阻止细菌入侵的屏障,预防了常规换药和引流可能导致的污染和感染,减少了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另外,通过负压封闭引流,医生无需每日换药,减轻了频繁换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也减少了医护的工作量。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创面,减轻了创面细菌负荷,保持创面清洁湿润[4]。

4.2 但是在应用负压封闭治疗腹部切口感染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2)材料略大于创面,保证创面的密闭性。

(3)负压合适,不宜过大或过小,负压大小以材料缩小变硬、患者无明显疼痛或不适为宜。

(4)动态观察伤口引流情况,如引流欠佳要注意更换材料或及时调整负压。

(5)加压包扎:伤口处理过程中要适当使用腹带加压包扎,预防切口裂开。

4.3 清创以不引起切口裂开和脏器外露为原则,腹部切口关腹线不可拆除。

基底填塞时松紧适宜,过紧导致引流不畅,过松使外口缩小,不利于换药,记录放置数目。肠管暴露时,第一需注意保护,保持肠管湿润,避免局部受压或易粘连的敷料,以免移除时引起损伤;第二需注意负压值,以防肠管破裂。全身性治疗勿忘记,按医嘱及细菌培养结果使用抗生素,去除易感染因素,做好营养指导。[5]

参考文献

罗莉芸,黄尚书:腹腔感染合并腹腔脓肿形成后血小板计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中国医药科学2018

吕娟,宁宁,叶霞:伤口治疗护士对伤口疼痛认识及管理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丁炎明:伤口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黎介寿,蒋琪霞:负压封闭伤口治疗理论与实践2018

张惠芹,黄漫容,郑美春:伤口造口失禁患者个案护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