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高血压开展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评价

2019-07-08 02:55刘小华邓朝萍余文洁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血压血管统计学

刘小华 邓朝萍 余文洁

【摘 要】目的:对早期高血压开展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我科2018.8-2019.6早期高血压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重点监督执行禁烟、禁酒、禁熬夜,比较两组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高血压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血压。

【关键词】早期高血压;不良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2

高血压是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的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压对身体的各个靶器官造成功能受损,潜移默化的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研究表明,在生活水平提升,生活压力加大的同时,高血压的患病人数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1]。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及人们饮食、睡眠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具有年轻化趋势[2]。本研究观察早期高血压是否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血压的变化,以预防和推迟服药的时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8.8-2019.6早期高血压患者50例,纳入标准:年龄40-60岁,血压140-150/90-100mmhg。排除标准:存在基础疾病,继发高血压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女8例,男17例,观察组女9例,男1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比如保持情绪稳定、低盐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生活规律、禁烟限酒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重点监督执行禁烟、禁酒、禁熬夜,家属监督打卡。两组每天同一时间监测血压,两周后观察结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压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χ2检验,结果P<0.05表示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是很多的,有可控因素,也有不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有:年龄、遗传。可控制因素有:高盐饮食、饮酒、超重或者肥胖、吸烟、运动少、精神紧张、焦虑、失眠、负面情绪等等。当患者第一次测的血压偏高时,很多患者表现出惊讶的表情:“我怎么会血压偏高呢?我没有什么不舒服呀,麻烦再给我测一下吧。”面对患者,我们告诉他们不要紧张,我们会天天监测,如果以后每次都高于正常10mmhg左右,而患者又不愿意服降压药的话,看有没有可以控制的因素,如果有就可以尝试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一段时间,看血压是否有下降,如果下降,则长期保持良好习惯,如果没有,则天天监测,同时咨询医生是否用药。因为有很多患者以为血压药一吃就停不下来了,同时也担心药物的负作用。本次研究的吸烟、饮酒、熬夜三个危险因素,对血压的作用很大。烟中尼古丁损害血管内皮,加重血管硬化,血管张力增加,升高血压,烟可以使血管痉挛,也升高血压,烟刺激机体释放一些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会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耗氧,引起血压升高。长期大量饮酒也会使血压升高。长期反复熬夜,大脑兴奋抑制平衡机制失调,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很多患者对烟酒有一定依赖性,比如有个患者就说:“我就只有这么一点爱好,不容易啊。”为了健康,家属多给予鼓励与支持,从开始的督促与提醒,到转化为自身的自律行为。现在“健康中国行动”提倡的三健三减,三健是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三减:减盐、减油、减糖。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自有身体健康了,与国与家与自己都是幸福的。

总上所述,早期的高血压有很多是可以通过改变自身不良习惯控制的,既改变了不良习惯,又促进了健康,值得大家坚持与推廣。

参考文献

候小玲.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9:1745-1746.)

王慧.关于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8):26-27.

猜你喜欢
血压血管统计学
警惕异常的血压晨峰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分析
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初探
睡前花6分钟做血管操血管通畅对身体大有好处
最怕啥
天冷了要换好一点的降压药吗
睡前6分钟,血管保畅通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