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炎 李文科 廖楠君 张闽光 郑颖 李超群 杨凇龙 雷超凡
【摘 要】目的:探讨疏肝泄热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11-2019.09在我院脾胃科接受治疗的9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45)以及对照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取疏肝泄热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较对照组(77.78%)更高,组间差异显著(χ2=6.154,P=0.013)。结论:疏肝泄热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较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疏肝泄热法;反流性食管炎;中医
【中图分类号】R76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2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往临床治疗本病主要以西药为主,但部分患者采取西药治疗可能出现耐药等情况,导致整体效果并不理想[1]。伴随中医理论的不断成熟,中医药在RE治疗方面应用愈加广泛。我院脾胃科对45例RE患者采取了疏肝泄热法治疗,效果较优,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2]:所选患者均符合胃食管反流病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年龄为18~70岁。此次研究已获得患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2]:精神障碍者或认知障碍者;合并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药物过敏者。
将2017.11-2019.09在我院脾胃科接受治疗的90例RE患者设为研究观察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45)以及对照组(n=45)。治疗组当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19~69岁,平均(45.23±5.17)岁,病程为1~7年,平均(3.56±1.64)年;对照组当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45.45±5.36)岁,病程为1~8年,平均(3.64±1.69)年。在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海南中化联合制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0mg/片)20mg po bid ac,铝镁混悬液(韩国大熊制药株式会社,规格10ml/包)10ml po tid pc,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mg/片)5mg po tid ac。每周随访,疗程1个月。
治疗组采取疏肝泄热合剂治疗,基本方为:柴胡15g,黄芩10g,黄连6g,姜夏10g,党参10g,干姜6g,吴茱萸3g,厚朴10,苏梗10g,川楝子6g,大枣10g,甘草3g。加减方为:胆热犯胃者,去干姜、大枣,加枳实10g、竹茹15g;气郁痰阻者,去大枣,加茯苓、浙贝、香附;瘀血阻络者,川楝子加至15g,加元胡15g、赤芍15g;中虚气逆者,加白术10g、桂枝10g;脾虚湿热者,去干姜、大枣,加茯苓15g。
1.3 疗效判定 主要症状包括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或不适、嗳气反流等典型反流症状。每项症状记0~3分,总积分愈高说明患者症状愈严重。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症状基本消失;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70%;有效:症状改善百分率为30%~70%;0%;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30%[3]。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输入核对后,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的疗效差异。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较对照组(77.78%)更高,组间差异显著(χ2=6.154,P=0.013)
3 讨论
RE主要是指十二指肠、胃内容物异常反流至食管所导致的食管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食管黏膜破损,包括食管溃疡及糜烂。RE与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存在密切关系。西医治疗RE主张抑酸及改善胃动力,但部分患者采取西药治疗由于耐药性等因素影响,实际效果并不不理想。
此次研究当中,治疗组采取了疏肝泄热法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较对照组(77.78%)更高,组间差异显著(χ2=6.154,P=0.013),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4]。传统中医认为RE属于“泛酸、反胃”等范畴,与肝郁、火热密切相关,治疗主张疏肝、泄热[5]。如《黄帝内经》:诸呕吐酸……皆属于热;刘完素提出“热郁致酸”观点;朱丹溪补充湿热作酸理论,创“左金丸”以治肝火犯胃之泛酸、吐酸。本研究中疏肝泄热合剂由多味药材构成,其中柴胡疏肝理气;黄芩、黃连清热燥湿;姜夏和胃降逆;党参补气生津;干姜温中散寒,佐制芩、连之苦寒,吴茱萸温中降逆;厚朴下气除满;苏梗理气宽中,川楝子疏肝泄热;大枣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上述诸药联用可共奏疏肝泄热、理气和胃之功。另外,胆热犯胃者加枳实、竹茹可破气消积、化痰降逆;气郁痰阻者加茯苓、浙贝、香附,可理气化痰;瘀血阻络者加元胡、赤芍,可活血散瘀;中虚气逆者,加白术、桂枝,可健脾益气、通阳降逆;脾虚湿热者加茯苓,可健脾渗湿。
综上所述,RE治疗过程中,通过疏肝泄热法辩证用药,可获得较优的治疗效果,进一步缓解患者病情。
参考文献
苏燕妮,王卫东.疏肝活血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08):913-914.
王海峰.疏肝和胃降逆汤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J].名医,2019(07):68.
王艳萍.探讨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8):178,181.
黄蓓.疏肝和胃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9,38(04):6-7.
张春铭,顾树江.柴胡疏肝散加减在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