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余东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个性化疼痛护理应用于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性疼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抽取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2例患者,给予对照组用药护理、心理护理、规范化疼痛管理等常规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研究组患者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疼痛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疼痛非切口性疼痛发生率、重度疼痛发生率、疼痛持续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研究组重度疼痛、非切口性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疼痛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10.499,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2.86%)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显著(χ?=6.574,P<0.05)。结论:通过给予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膝胸卧位训练、穴位按摩等个性化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非切口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个性化疼痛护理;妇科;腹腔镜;非切口性疼痛;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2
腹腔镜手术因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已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异位妊娠等良性妇科疾病首选治疗方法。然而实际护理工作中发现,术后上腹膈肌疼痛、肩痛等非切口疼痛成为患者常见主诉,严重损害机体多系统正常功能,使患者术后康复与生活质量受到影响[1]。为此,需给予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顺利康复。本次研究笔者选取所在医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个性化疼痛护理应用于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性疼痛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研究纳入84例患者,均源自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②气管插管全麻下建立CO2气腹,行妇科腹腔镜手术;③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④术前检查资料完整。排除:①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本次研究者;②恶性肿瘤患者。将84例入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2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3.29±8.32)岁;体质量50-72kg,平均体质量(59.13±6.38)kg;手术原因:盆腔炎4例、附件包块5例、异位妊娠11例、卵巢囊肿12例、子宫肌瘤1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3.57±8.83)岁;体质量50-73kg,平均体质量(59.32±6.66)kg;手术原因:盆腔炎5例、附件包块4例、异位妊娠10例、卵巢囊肿11例、子宫肌瘤12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用药护理、心理护理、规范化疼痛管理等常规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研究组患者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疼痛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个性化心理干预。术前与患者进行耐心沟通与交流,对患者喜好进行了解,术中引导患者回忆其所认为的美好场景,分散其注意力,同时播放患者所喜爱的音乐;术后嘱患者深呼吸,通过慢吸、深吸过程对心境进行自我调节,使焦虑、紧张情绪得到消除,疼痛得到缓解。②加强术中医护配合,使手术时间尽量缩短,术中对CO2气腹压力进行合理调节,术后尽量将腹腔内残余CO2放净,对术后吸氧时间适当延长,使腹腔内残余CO2加速排除;③待患者返回病房麻醉苏醒后对患者双侧中脘穴、双侧内关穴、足三里穴进行穴位按摩,术后第1日及第2日的10点与16点指导患者取膝胸卧位,20min/次;体质虚弱及术中出血量较大者取自主体位,加强床上肢体活动,以免因体位导致膈下积聚CO2。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术后疼痛非切口性疼痛发生率、重度疼痛发生率、疼痛持续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采用VAS评分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其中0分为无痛;1-4分为轻度疼痛;5-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由患者进行不记名填写评价,满分100分,低于60分视为不满意,60-80分视为一般满意,81-100分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一般满意。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2组术后重度疼痛发生率、非切口性疼痛发生率及疼痛持续时间 如表1所示,术后研究组重度疼痛、非切口性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疼痛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10.499,P<0.05)。
2.2 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 如表2所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2.86%)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显著(χ?=6.574,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已成为临床手术常用手段,尤其是腹腔镜手术因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得到了临床患者及医师的广泛认可。然而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受人工气腹的建立及术中体位的长期保持等因素影响会导致患者出现肋间、膈下、肩部等非切口性疼痛,给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心理负担,同时也使术后的康复受到一定影响[2]。
临床研究认为,妇科腹腔镜非切口性疼痛主要与CO2气腹的建立有关,CO2对膈神经进行刺激,导致膈下胀痛,进而引发肩部反射性疼痛[3]。汤玉英报道称[4],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CO2充气量较大及气腹压力较大患者中,术后肩部酸痛发生概率相对较高。本次研究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个性化疼痛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重度疼痛发生率、非切口性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5]。提示实施个性化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重度疼痛及非切口性疼痛发生情况,缩短疼痛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笔者分析取以上显著效果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①术后采用膝胸卧位可促使体内残留CO2向高处流动,减少对膈神经与肋间神经的刺激,从而缓解非切口疼痛[6];②对中脘、内关及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按摩能够使气血通畅,从而使因脏腑失调、气血双亏所引起的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综上,通过给予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膝胸卧位训练、穴位按摩等个性化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非切口疼痛,提高護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文岚.穴位按摩配合康复操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非切口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0):4298-4299.
谢玉丽,李燕.疼痛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性疼痛中的应用探究[J].吉林医学,2016,37(02):456-457.
张小娟,赵文芳,胡琳.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05):455-456.
汤玉英.护理干预对缓解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08):63-65.
吴佩雁,杨春霞.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非切口疼痛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2015,29(05):376-377.
孙美农,王娜卿.体位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的影响[J].中国病案,2016,17(0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