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治疗护理结合运动康复护理对项痹病患者颈肩疼痛及眩晕症状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9-07-08 00:26强莉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

强莉

【摘 要】目的:观察手法治疗护理结合运动康复护理对项痹病患者颈肩疼痛及眩晕症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72例项痹病颈肩疼痛及眩晕症状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运动康复护理中是否联合手法治疗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未联合手法治疗)与实验组(36例:联合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1个月后疾病控制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项痹病颈肩疼痛及眩晕症状患者手法治疗护理结合运动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不适症状。

【关键词】手法治疗护理;运动康复护理;项痹病;颈肩疼痛;眩晕症状

【中图分类号】R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2

项痹痛为中医病证名,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正气虚弱、颈部劳损、外感风、寒、湿邪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患者颈肩部疼痛且伴有眩晕症状,本病好发于老年患者以及长期伏案工作者[1]。本次研究为论证手法治疗护理结合运动康复护理对项痹病临床应用价值,比较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36例单一运动康复护理患者与36例运动康复护理联合手法治疗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疾病控制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72例项痹病患者按照患者运动康复护理中是否联合手法治疗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未联合手法治疗)与实验组(联合手法治疗),实验组36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34例)女(32例)比例为17:16,年龄在42岁至68岁,中位年龄为(53.22±1.22)岁。对照组36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35例)女(31例)比例为35:31,年龄在45岁至70岁,中位年龄为(55.12±1.12)岁。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验证,P值大于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因颈部疼痛、上肢麻木乏力,肩部疼痛且伴有头晕等症状入院,医师结合结合患者颈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颈椎间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且对颈椎间盘神经根、脊髓造成一定压迫,患者均符合颈痹症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排除未遵循医嘱定期行护理干预患者。(2)排除认知障碍或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均行运动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颈椎运动锻炼视频资料,一对一指导患者行颈肩运动,首先患者应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均匀呼吸,全身放松,头先缓慢向左转动,而后再缓慢向右转动,转动时幅度尽量要大,自觉颈部酸痛为宜,连续做30次后头前俯,而后后仰,在前后点头运动时尽量前伸、后仰,连续做30次。完成头颈部运动后双臂掌心向下,双臂由后向前旋转,而后再由前向后旋转,完成30次,以充分放松肩颈部肌群。双手交叉紧贴于颈部,用力顶住头颈,头颈向后用力,头手相抗5次,而后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患者抬头仰视手背,持续5秒为一组。上述康复运动每日行2次,连续护理干预10天为一个疗程。

1.3.2 实验组患者在运动康复基础上联合手法治疗护理,患者取坐位,先采取拨筋理筋的方法松弛颈肩部韧带以及肌肉群,而后选取风池、天柱、肩井、太阳、四神聪、百会等穴位进行点揉,每个穴位点揉1分钟至2分钟。而后一手拖住患者下颌,另一手托住患者后枕部,分别向左、右两个方向宣传患者头部,每次对患者行15分钟手法护理,连续护理干预10天为一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个月后不适症状改善情况,治愈:患者颈肩部疼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均消失。有效:患者颈肩部疼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改善,对患者日常生活不会造成影响。无效:患者日常生活中偶发头晕、颈部疼痛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疾病控制率等于治愈率与有效率的和。

1.5 统计学处理 SPSS21.0软件系统处理相关数据,(%)表示的数据用χ2检验,P值低于0.05表示數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个月后不适症状改善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治愈例数、有效例数均多于对照组。

3 讨论

颈痹痛患者颈部多有慢性劳损史、外伤史或长期伏案工作,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该病患者应经常做颈部康复运动,防止长期低头姿势致患者颈间盘出现退行性改变[2]。《黄帝内经》曰:“不通则痛”、“不荣则痛”,颈痹痛患者颈部筋脉气血运行不畅,气血凝滞不通,故局部疼痛剧烈,此外气血不通可致患者局部筋脉失养,从而进一步加剧患者颈部疼痛症状[3]。颈痹痛患者颈椎退行性改变可影响脑部供血,患者因脑部缺氧、缺血,从而发生眩晕症状。按摩为临床常用手法治疗手段,对颈痹痛患者颈肩部风池、天柱、肩井、太阳、四神聪、百会等穴位进行刺激,可激发腧穴联通的经脉气血运动,从而促进局部经脉气血运行,现代病理研究显示,颈痹痛患者颈肩部按摩可解除颈肩部血管、神经压迫,促使局部软组织炎性因子吸收,从而改善局部肌肉痉挛[4]。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1个月疾病控制率高,综上所述,项痹病颈肩疼痛及眩晕症状患者手法治疗护理结合运动康复护理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谭萍娟.手法治疗护理结合运动康复护理对项痹病患者颈肩疼痛及眩晕症状康复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4):2247-2250.

余华芹,邹成松.项痹病患者中医护理方案优化应用临床实践[J].保健文汇,2019,1(2):26.

陈一秀,曹艳霞,王静云,等.项痹病中医单病种护理质量要素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6):2109-2114.

沈凤燕,孙姗姗,姚文平,等.子午流注穴位按摩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项痹病的疗效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38):427-429.